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磁珠富集法筛选方正银鲫的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DNA

淡水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物素磁珠富集法开发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三、四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并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进行二次筛选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对65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微卫星序列800个,其中完美型542个(67.75%),非完美型140个(17.50%),混合型118个(14.75%)。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plus在线设计引物163对,选择合成76对,引物多态性通过二倍体野生鲫群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0对引物表现出不同程度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3~8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066~0.8023之间,其中80%为高度的多态性位点(PIC>0.5),表明方正银鲫微卫星文库是个高质量的文库。

关键词: 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 微卫星 磁珠富集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涉海电站取排水口工程设计环保措施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海LNG接收站工程为例,首先分析火(核)电厂、LNG接收站排放温(冷)排水、余氯水和取水机械卷载效应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通过排水水团降温过程与余氯水团消散过程分析,探讨消减负面影响的工程环保措施和设计原理。结果表明,冷排水水团在扩散中,首先完成升温过程,此时水中余氯成分尚在,可以在取水口附近水域建立余氯屏障,减少对工程附近海洋生物及幼体的损害。排水口环保设计方案的原理和依据,就是通过改进取排水口位置和方式的设计,设法在取水口附近始终维持一个余氯屏障,从而达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如果不加环保屏障,机械卷载每年将造成的渔业资源是巨大的。对于取水量为324×104t/h的核电站,则每年可能造成上亿元渔业资源生态损失。如果在取水口附近建立余氯屏障,可使得上述由于机械卷载形成的损失量降至最小。

关键词: 余氯 机械卷载 渔业资源 核电站 环保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脱毒棉粕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关键词: 棉粕 脱毒方法 尼罗罗非鱼 生长性能 游离棉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感官评定发展现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CSCD

摘要:食品感官评定在食品质量评估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在食品生产与食品研究中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从感官评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及国内感官评定现状总结了感官评定的历史;由感官评定的定义出发,通过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五个方面对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手段等相应状况进行了概述;概述了感官评定人员、食品基质、食品加工处理对食品感官评定的影响。

关键词: 感官 质构 评定 评价 食品基质

放血对罗非鱼片色泽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肉中的色素成分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影响鱼肉色泽的重要因素,在放血充分的情况下,Mb占总色素比例的80%~90%,因此,放血是罗非鱼片加工过程关键操作步骤之一。主要研究放血对罗非鱼片色泽的影响,分析放血处理对色素蛋白及CO结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放血处理对鱼片暗色肉影响不明显,而普通肉亮度值L*则明显提高,a*和b*显著降低;放血处理的鱼片暗色肉和普通肉总Mb含量略小于未放血的鱼片,高铁肌红蛋白质(met-Mb)含量呈相反趋势;普通肉色素提取液特征吸收峰由407nm红移至412、540、577nm也呈现出明显吸收峰;未放血鱼片暗色肉和普通肉经发色处理后CO含量远高于充分放血后的鱼片。揭示了放血处理对鱼片色泽影响的内在因素,为罗非鱼片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罗非鱼片 放血 一氧化碳 发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维生素D_3对松浦镜鲤幼鱼体成分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3(Vitamin D3)对松浦镜鲤(C.carpio Songpu mirror carp)幼鱼体成分、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鲤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D3的最适添加量。选用2.4 g左右的镜鲤幼鱼525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维生素D3添加量为0,200,400,800,1 600,3 200及1×105IU/kg的7种饲料,饲养试验时间为56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镜鲤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血清磷离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未添加维生素D3的试验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镜鲤鱼体灰分、钙磷含量、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随着维生素D3添加量的增加,全鱼钙磷含量、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与饲料中缺乏或过量的维生素D3添加量相比,适量添加维生素D3可使镜鲤全鱼钙磷含量、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以全鱼钙磷含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为指标建立折线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松浦镜鲤幼鱼饲料中维生素D3最适添加量为708.3~769.8 IU/kg。

关键词: 维生素D3 镜鲤 体成分 碱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弧形筛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养殖池排出污水经过弧形筛前后几个重要水质指标(溶解氧、pH、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的变化,评价了弧形筛对废水中固体废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弧形筛有效去除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筛除率高达90%,起到了很好的阻截固体污染物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提高了pH值,降低了化学需氧量(COD),为后续的水处理减轻了负荷。

关键词: 弧形筛 工厂化养殖 水处理系统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新分离到的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Largemouth bass ulcerative syndrome virus,LBUSV)的特征作进一步了解,促进LBUSV、DFV(Doctor fish virus)和LMBV(Largemouth bass virus)这类病毒的深入研究,本文克隆了LBUSV DNA甲基转移酶(DNA MTase)基因约200bp的保守核心片段,用基因组步移的方法扩增到了核心片段的侧翼序列,获得了DNAMTase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DNA MTase基因开放阅读框共663bp(GenBank登录号:GU256634),编码220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LBUSV DNA MTase蛋白具有4个保守的DNAMTase结构域Ⅰ、Ⅳ、Ⅵ和Ⅷ,以及辅酶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DNA结合位点等DNA MTase活性位点,其中的脯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三肽是潜在的催化位点。另外,本文还根据DNA MTase基因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PCR扩增和酶切后插入到pBV220载体中,经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温度诱导和SDS-PAGE检测,重组菌在分子量25kD处有一条特异蛋白带,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研究结果推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DNA甲基化的功能,该病毒的分类地位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LBUSV) DNA甲基转移酶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pH和流速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为27℃时,耗氧率和排氨率达最大值,温度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出现降低的趋势,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显著(P<0.01);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排氨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H对卵形鲳鲹幼鱼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流速的增大,耗氧率和排氨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流速为150 ml/min时达最大值,流速对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1)。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幼鱼 环境因子 耗氧率 排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Loop序列的罗非鱼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D-loop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7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902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22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24.94%。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降低趋势,F0、F6、F7、F8、F9分别为0.074 02、0.068 72、0.064 15、0.049 52、0.044 55。多态位点比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逐步纯化。选育基础群体F0与F6、F7、F8、F9之间的遗传距离呈增大趋势,表明较短时间内的人为选择可以造成与长期地理隔离效应相当的群体遗传分化。研究亮点:(1)长期以来人们不能清晰地理解选育过程中群体内遗传特征所发生的变化。采用现代分子遗传分析手段对罗非鱼选择育种群体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研究,是对鱼类育种实践的重要理论补充。(2)控制区序列变异分析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出现逐步纯化。(3)采用D-loop序列分析可以检测群体选择压力造成的遗传学效应。

关键词: 罗非鱼 选育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