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苋菜和菠菜中赤霉素残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建立了苋菜和菠菜中赤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QuEChERS法进行前处理,用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甲醇溶液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吸附剂、盐的种类和稀释倍数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赤霉素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赤霉素的检出限为0.001 mg/kg;在0.010、0.10和0.50 mg/kg 3个添加量下,苋菜和菠菜中赤霉素回收率为82% ~91%,相对标准偏差为2% ~6%;方法定量限为最低添加量0.010 mg/kg.应用该方法对市售131个苋菜样品、331个菠菜样品进行赤霉素的风险监测,结果显示,赤霉素检出最大值为0.16 mg/kg,以日本肯定列表中赤霉素在蔬菜中残留限量判定,无超标样品.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满足苋菜和菠菜等叶菜中赤霉素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赤霉素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苋菜 菠菜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子丸粒化包衣对菜心种苗质量的影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菜心种子的丸粒化包衣,增强菜心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和苗期长势,拓展菜心种子丸粒化包衣的功能,提高菜心种子丸粒化包衣的应用性,测定α-萘乙酸、矮壮素、芸苔素内酯、活力碳80、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黄腐酸等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菜心种子发芽率、根长、株高和茎粗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1mg/kg的芸苔素内酯和2 500 mg/kg的α-萘乙酸分别在丸粒化包衣后第9天和第15天的根长最长,且显著长于对照组;10 mg/kg的芸苔素内酯和1 mg/kg的复硝酚钠分别在丸粒化包衣后第9天和第15天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0.01 mg/kg和1 mg/kg的芸苔素内酯在包衣后第9天的根长和株高都显著大于对照组.250 mg/kg的α-萘乙酸和5 mg/kg的矮壮素包衣后在第9天和第15天分别对根长和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 mg/kg的复硝酚钠与5 mg/kg和50 mg/kg的吲哚丁酸单用和混用都对菜心的茎粗有显著的加粗作用.

关键词: 菜心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子丸粒化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津冀地区干旱事件时空聚集性特征分析

水资源保护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计算京津冀地区1961—2015年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基础上,借助SaTScan时空扫描软件,对不同程度干旱的时空聚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1961—2015年干旱发生频率持续增加,干旱化程度不断加剧;轻旱和中旱的时空聚集特征与总旱相似,集中发生于石家庄、保定、衡水和邢台;重旱和特旱的时空聚集特征相似,集中发生于廊坊、保定、沧州和石家庄;1961—1993年干旱聚集状态保持平稳,1994年后聚集的空间波动性增大,聚集范围和聚集程度均有所增强;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聚集发生的难度增加,聚集范围的差异性增大,空间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均有所增强。

关键词: 干旱事件 SPEI 时空聚集性 SaTScan时空扫描 京津冀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鱼类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精氨酸是一种α-氨基酸,学名2-氨基-5-胍基戊酸,为鱼类生长代谢过程所必需的氨基酸.精氨酸具有促进机体细胞增殖、参与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等生理功能.文章简要综述了精氨酸对鱼类生长、营养代谢、肠道发育、免疫和抗氧化的调控作用,以期为精氨酸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氨酸 鱼类 理化特性 代谢途径 生理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设施樱桃番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青枯病、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是广东设施樱桃番茄的主要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技术不当易造成整个棚室暴发,生产中应采用优化棚室、消毒预防、准确识别、对症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樱桃番茄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产业,常年种植面积约1万hm2,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粤西地区冬种樱桃番茄,每年大批量北运供应我国华东、华北地区,甚至远销到欧洲和日本。采用设施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C处理穿心莲转录组分析及穿心莲内酯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紫外线C(UV-C)处理的穿心莲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穿心莲内酯合成相关基因,为深入探究穿心莲内酯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生长60 d的穿心莲幼苗为材料,经UV-C照射2 h后,利用Illumina HiSeq二代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所得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和相对表达水平验证,挖掘响应UV-C的穿心莲内酯合成相关基因。【结果】共注释到21545个穿心莲基因,有2137个基因呈显著差异表达模式,其中,1147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990个基因显著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UV-C处理造成了氧化胁迫,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的NADH脱氢酶基因上调表达。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二萜类物质穿心莲内酯的前体(E,E,E)-香叶基香叶基二磷酸(GGPP)合成途径[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转录组测序结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MVA途径的4种合成酶基因HMGS(CXN00016849)、HMGR(CXN00000058)、MVK(CXN00002900)和MVD(CXN00004398)及GGPP合成关键酶基因FPS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EP途径中,仅DXS(CXN00013302)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蛋白互作预测结果显示,2个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之间存在互作,HMGS与CYP71家族成员之间,以及FPS1与UGT71、UGT73和UGT76之间的互作网络丰富。【结论】UV-C照射调控穿心莲重要生命进程,其中,次生代谢、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等途径基因转录本的相对表达量呈UV-C特异性响应模式。合成穿心莲内酯前体GGPP的细胞质MVA途径基因显著上调表达,推测UV-C诱导穿心莲内酯合成的主要场所为细胞质。穿心莲MVA途径基因及CYP71、UGT71、UGT73和UGT76可作为穿心莲内酯合成途径研究的候选分子靶标。

关键词: 穿心莲 紫外线C(UV-C) 转录组分析 穿心莲内酯 基因挖掘 可变剪切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TCP转录因子的鉴定及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茄子TCP基因并对茄子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析.确定其在胁迫、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茄子TCP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茄子基因组鉴定SmTC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茄子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高温(42℃)、低温(4℃)、盐胁迫(200μmol/L NaCl溶液)、重金属(100μmol/L CdCl2溶液)、青枯菌、水杨酸及脱落酸处理茄子幼苗,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茄子TCP基因在7种处理及不同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到32个茄子TCP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茄子SmTCP基因受生物及环境胁迫响应上调,激素处理中,ABA处理后茄子TCP整体出现上调,SA处理后茄子SmTCP整体出现下调,茄子TCP在叶跟果中的的含量较高.[结论]茄子TCP基因受胁迫响应表达,SmTCP成员响应胁迫表达情况及各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ClassⅠ类TCP大多成员在热胁迫下存在明显上调响应.推测茄子TCP基因可能参与抵御逆境胁迫.

关键词: 茄子 TCP基因家族 逆境胁迫 激素处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控制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相关基因,2017-2019年,以209份甜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测定干籽粒的体积和粒重,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De novo sequencing)获得的98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采用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体积变异范围为0.06~0.15 mL,变异倍数为2.5倍,单粒重变异范围为0.08~0.17 g,变异倍数为2.1倍,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15个SNP位点与籽粒体积或粒重显著关联,分别解释籽粒体积55.7%和粒重52.1%的表型变异,其中4个位点和普通玉米报道的QTL重叠,其余11个是新鉴定的位点,通过基因注释发现大部分候选基因为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此外,首次检测到Br2(矮化基因2)与籽粒体积、粒重两性状均显著关联,并且籽粒体积和粒重均随着该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 甜玉米 籽粒体积 粒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集成学习的水稻氮素营养及籽粒蛋白含量监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收获前对籽粒品质相关的蛋白质含量进行监测,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方式,指导合理追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前掌握籽粒品质信息,明确市场定位.该研究以广东省典型优质籼稻为研究目标,基于2019年和2020年两年氮肥梯度实验,以水稻分化期和抽穗期冠层尺度高光谱数据、水稻氮素参数,包括叶片氮素含量(LNC)、叶片氮素积累量(LNA)、植株氮素含量(PNC)、植株氮素积累量(PNA)及籽粒蛋白含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四种个体机器学习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K-nearest neighbor(KNN)、Bayesian ridge regression(BR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三种集成学习算法random forest(RF)、adaboost、bagging,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氮素状况进行监测建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水稻冠层光谱信息、光谱信息结合水稻农学氮素参数的籽粒蛋白含量的监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氮素营养监测方面,利用水稻冠层454~950 nm波段信息,采用RF及Adaboost算法,在水稻分化期、抽穗期及全生育期LNC、LNA、PNC及PNA模型R2均达到0.90以上,同时也具有较低的RMSE和MAE.在水稻籽粒蛋白品质监测方面,采用全波段光谱信息进行籽粒蛋白含量监测时,R F具有最高的精确度与稳定性,两生育期的R F模型对籽粒蛋白含量的监测结果R2分别为0.935和0.941,RM S E分别为0.235和0.226,M A E分别为0.189和0.152;两生育期以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长势参数进行籽粒蛋白监测时,Adaboost模型具有最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其中分化期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PNA作为输入参数,Adaboost模型R2为0.960,RMSE为0.175,MAE为0.150,以抽穗期全波段光谱信息结合PNC作为输入参数,R2为0.963,RMSE为0.170,MAE为0.137.研究结果表明,与PLSR,KNN,BRR和SVR几种个体学习器算法相比,集成算法RF,Adaboost和Bagging具备良好的处理多重共线性的能力,适合用于高光谱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作物氮素营养监测及水稻品质的早期遥感监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水稻品质 机器学习 集成算法 Adaboost Random fores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和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开展嫁接栽培与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累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明确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动态规律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旨在为冬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铁柱2号'冬瓜和'海砧1号'砧木为材料,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栽培方式,分别为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2种栽培方式;副区为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N0(0 kg/hm2)、N180(180 kg/hm2)、N360(360 kg/hm2)、N540(540 kg/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冬瓜在5个不同生育期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氮代谢酶活性.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施氮量处理;整个生育期嫁接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较自根冬瓜提高了16.11%和11.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mean)、快速积累期起始时期(T1)、快速积累期终止时期(T2)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max)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36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mean).冬瓜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75 d(果实发育前期)达到最大值;此时NR和GS的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全生育期NR和GS,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冬瓜在30、55、75、95、110 d的NR活性分别提高了33.08%、28.95%、34.63%、36.03%和67.23%;而GS活性分别提高了29.64%、22.11%、21.00%、28.00%和35.27%.综上所述,嫁接栽培能显著影响干物质、氮素的积累总量及其累积速率以及NR和GS的活性.N360(360 kg/hm2)是冬瓜生产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关键词: 冬瓜;施氮水平;嫁接栽培;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氮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