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病毒病是萝卜(Raphanus sativus)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萝卜生产安全及产业发展。本研究旨在鉴定侵染广东萝卜的病毒种类,探究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YoMV)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为萝卜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惠州市萝卜种植基地采集了3个疑似病毒病侵染的萝卜病样及1个无症状样品,提取样品总RNA,利用小RNA深度测序初步探明病毒种类,然后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病毒特异引物进行RT-PCR验证。应用分段克隆方法扩增病原病毒YoMV基因组1—3 405 nt片段和3 194—6 304 nt片段,然后通过同源重组克隆到p CB301双元载体上,得到YoMV-GD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同时构建该病毒分离物的侵染性克隆。利用MEGA7软件对YoMV-GD及其他分离物全长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侵染性克隆人工注射接种本生烟和普通烟,检验pCB301-YoMV-GD的侵染性,然后再注射接种萝卜和菜心,测定YoMV-GD分离物的致病性。【结果】侵染广东萝卜的病毒包含萝卜隐状病毒3(Raphanus sativus cryptic virus 3,RsCV3)、萝卜黄病毒1(Raphanus sativus chrysovirus 1,RasCV1)、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YoMV 4种;YoMV-GD分离物全长序列为6 304 nt,编码4个蛋白,分别为124.7 kD复制相关蛋白、183 kD复制酶、30 kD运动蛋白MP、17.7 kD外壳蛋白CP,与YoMV英国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AY318866)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9.18%;YoMV-GD分离物与英国、德国及我国上海、重庆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构建的侵染性克隆pCB301-YoMV-GD可以系统侵染本生烟和普通烟,引起严重的坏死、枯斑等症状,具有较强的侵染性;YoMV-GD可以系统侵染萝卜和菜心,引起轻微的黄化和花叶等症状,致病力较弱。【结论】侵染广东萝卜的病毒包含RsCV3、RasCV1、TuMV和YoMV,且以复合侵染形式存在;YoMV遗传进化并没有明显的地域性;YoMV-GD对烟草致病力较强,而对萝卜和菜心致病力较弱。

关键词: 萝卜病毒病 油菜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式细胞术在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对悬浮于流体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计数和分选的生物学技术,基于流式细胞仪通过检测散射或者偶联荧光信号快速、准确、客观、高通量获得悬浮微粒(通常是细胞、细菌等微小颗粒)一系列重要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相关特征参量,可以根据预选的参量范围对细胞、细菌等微小颗粒进行自动分析和对特定群体进行分选.流式细胞术在许多科学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应用广泛,虽然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晚,但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随着流式细胞仪性能的不断提高,标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完善,流式细胞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在农业领域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和流式细胞仪功能分类,综述了流式细胞术在农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如对农作物基因组和原生质体分析以及抗逆研究,对动物免疫、微量元素分析、精子质量和性别控制以及毒素毒性分析,对病原菌和病毒分析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流式细胞术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农业 畜牧 农作物 农业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籽仁脂肪和蔗糖含量的胚、细胞质、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和蔗糖含量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遗传特性是开展花生品质改良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5份脂肪含量和蔗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系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对籽仁中脂肪和蔗糖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主要受胚加性效应控制,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蔗糖含量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生籽仁中脂肪含量和蔗糖含量显著负相关(r=-0.886**),其中以胚加性相关和细胞质相关为主.杂交亲本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高脂肪含量品系18-1951和高蔗糖含量品种冀花甜1号是优良的供体亲本,以其为亲本,分别有利于提高花生籽仁的脂肪和蔗糖含量.

关键词: 花生 脂肪含量 蔗糖含量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猪和杜藏猪生长、肉质性状及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1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性状,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pH、肉色、蒸煮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2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杜藏猪的左胴体重、右胴体重、屠宰前重、胴体长、体长、体高、管围和胸围均高于藏猪,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眼肌面积(33.00±3.84 cm2)也显著大于藏猪(16.83±1.81 cm2),背膘厚(13.15±2.48 mm)则显著低于藏猪(22.83±2.80 mm),藏猪与杜藏猪的皮厚、腹围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杜藏猪肌肉的pH-24 h、熟肉率、剪切力和含水率显著高于藏猪肌肉,而杜藏猪肉色的a-24 h值(10.30±1.06)和肌内脂肪含量[(2.48±1.44)%]显著低于藏猪.除GHR基因外,其他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杜藏猪低于藏猪,其中,ADIPOQ基因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藏猪,IGF1基因、TNFa基因和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藏猪(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杜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背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杜藏猪的肉质性状与藏猪相似,但杜藏猪具有更佳的生长性能,说明以杜洛克为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得到的杜藏猪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率.藏猪和杜藏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即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多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调控.

关键词: 藏猪 杜藏猪 生长性状 肉质性状 脂肪沉积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cktail’葡萄柚黄龙病菌检测及鉴定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直接组织免疫印迹(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和常规PCR技术,对采自广东梅州新建‘Cocktail’葡萄柚园内表现疑似黄龙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DTBIA检测发现疑似样品的韧皮部存在特征性紫红色反应,与黄龙病阳性对照反应一致。PCR检测发现枝条、叶片和果实样品中均检测出了黄龙病菌特异性条带,其中果蒂、中柱和种皮内病菌含量较高。进一步测序分析发现,来自‘Cocktail’葡萄柚病样的16Sr DNA和ef Tu基因与NCBI中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对应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证实‘Cocktail’葡萄柚感染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菌株。

关键词: 葡萄柚 柑橘黄龙病菌 检测 鉴定 DTBIA 16S rDNA efTu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在氮磷钾营养供应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连续多年配施中微肥对荔枝产量、品质、土壤与树体各部位营养积累与平衡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荔枝生产中中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设计中微肥配施与不配施处理,连续开展4a(年)田间试验,通过破坏性取样方式获取不同施肥措施下荔枝农艺性状、产量、营养积累、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氮磷钾优化用量(OPT)处理相比,配施中微肥(OPT+MN)处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枝梢的快速生长,提高了荔枝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而且有效提高了荔枝产量,4a平均产量增加16.7%,差异达显著水平.中微肥的添加还促进了树体对氮和锌营养的吸收积累,使钙、镁、锌、硼等营养元素主要积累在枝干中,并促使更多的镁、锌转移累积至叶片中.[结论]鉴于荔枝年际间树体中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养分失衡症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提倡各荔枝园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中缺乏的中微肥(尤其是钙、镁、锌、硼营养元素)进行相应的补充.同时,针对荔枝园土壤酸化现象,施用适量的土壤改良剂或石灰以期改良土壤产地条件,进而使土壤-荔枝树体营养平衡,实现荔枝提质增产增效.

关键词: 荔枝 产量 中微肥 营养积累 营养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菜心不同部位发酵理化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宁夏菜心湿态发酵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对宁夏菜心基部茎、顶端茎、叶子以及菜心整体进行乳酸菌接种发酵,解析发酵前后微生物、有机酸、亚硝酸盐、抗氧化能力、生物胺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发酵后菜心各部位总有机酸含量升高、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抗氧化能力降低和生物胺含量降低,基部茎、叶子、整颗菜心的挥发性性风味物质种类含量均升高;菜心叶子经发酵后亚硝酸盐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分别降解了0.30和22.78 m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62.06%,总有机酸含量3212.70 mg/100 g,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丰富,检出48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为123.68?g/g.与其他发酵组相比,叶子发酵组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处于较优水平.以上研究表明宁夏菜心可作为泡菜发酵的原材料,且较优发酵部位是叶子,该研究为菜心的湿态发酵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宁夏菜心 不同部位 发酵 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功能调控机制进展及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中枢,参与细胞能量供应、新陈代谢以及凋亡、免疫等机体功能,也是细胞在各种压力下的第1道防线。维持蛋白质正确的折叠和质量控制对维持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存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线粒体功能损伤的调控机制(主要阐述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和线粒体功能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促进以线粒体为靶标的营养调控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研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FB1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产物毒性评估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土壤样品中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AFB1的降解性质及抑制黄曲霉菌能力,评估其作为微生物降解AFB1制剂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发AFB1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1株高效的AFB1降解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得知菌株所属种属,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菌株降解AFB1的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该菌株降解AFB1的效率,共培养分析其对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SOS显色反应评估菌株对AFB1的脱毒效果。【结果】通过液相色谱检测,获得1株菌株GDAAS003对AFB1的降解率相对较高,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链霉菌Streptomyces cerasinus SR3-134(LC128347.1)的相似性高达100%,菌株降解AFB1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可能为胞外酶。GDAAS003上清液降解AFB1的最佳pH为8.0的磷酸盐缓冲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0℃。经优化,菌株GDAAS003上清液对50 ng/mL AFB196 h的降解率可达90.50%,对100 ng/mL AFB196 h的降解率为75.68%。对降解产物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GDAAS003降解AFB1的产物未表现出毒性,同时GDAAS003能抑制玉米中黄曲霉菌合成AFB1。【结论】链霉菌GDAAS003既能以较高的降解效率降解AFB1,又能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其在食品和饲料行业中有较大的商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链霉菌 生物降解 SOS显色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粉虫油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黄粉虫油的理化性质与营养特性.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粉虫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黄粉虫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黄粉虫含油量为(29.28±0.21)%,酸价(KOH)和过氧化值均符合食用油标准,分别为(0.94±0.06)mg/g和(4.54±0.29)mmol/kg,茴香胺值为6.04±0.68,共轭二烯值为6.97±0.23;黄粉虫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1.68±1.95)%,主要是油酸[(43.41±1.27)%]和亚油酸[(36.34±0.59)%];黄粉虫油中的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β-谷甾醇[(12.81±0.10)mg/100 g]、角鲨烯[(35.20±0.09)mg/100 g]和胆固醇[(70.52±0.12)mg/100 g];黄粉虫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黄粉虫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醛、醇、杂环、酯以及胺类物质,杂环类物质是主要的气味来源,为黄粉虫油脂提供特殊的香味.结论 黄粉虫含油量较高,油脂脂肪酸组成较好,营养物质丰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关键词: 黄粉虫油 理化性质 脂溶性伴随物 抗氧化活性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