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瓦氏雅罗鱼鳃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碱生长特性初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碱水环境中自然优势种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耐碱离子调节机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对其鳃细胞(Gill cells of Leuciscus waleckii, LWG)进行体外培养,确定该类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并进行耐受实验,用以对瓦氏雅罗鱼在碱生境中的生长特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瓦氏雅罗鱼原代鳃细胞培养在15℃、含有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的DMEM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中可获得稳定、良好的培养效果;36~72 h即可传代,稳定传代后的细胞命名为LWG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36 h时LWG细胞生长代谢旺盛可用于后续实验。碱水生境中,为缓解碱离子对鱼体造成的损伤,鳃细胞将启动渗透压胁迫应答机制。对LWG细胞进行碱胁迫实验并检测其细胞活性和功能后发现:LWG细胞在25~50 mmol/L NaHCO3浓度下耐受3 h时,增殖率约60%并初现细胞凋亡。由此推断,在25~50 mmol/L的碳酸盐碱度胁迫下,LWG细胞具有强渗透压的碱度耐受性并促使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对LWG细胞原代培养条件的摸索,为探索瓦氏雅罗鱼碱胁迫下渗透压应激响应机制和相关基因功能的验证提供相对稳定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鳃细胞 原代培养 耐碱 渗透压胁迫响应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水产抗生素基准值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在水产行业被广泛使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作为氟喹诺酮、氯霉素、磺胺类3种典型使用抗生素种类,其在水产养殖中安全使用基准值及自然水域生态风险一直不明确.该研究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来确定该典型抗生素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使用SSD正向法与风险熵值评价自然河域3种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安全基准值为58、267、42 μg/L;潜在影响比例值与风险熵值均得出自然水域3种抗生素无生态风险.研究为抗生素在水产行业中的科学使用以及系统评价水域抗生素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氟苯尼考 磺胺甲恶唑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群落多样性时空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特征,于2020年9月—2021年8月开展周年季节调查。本调查共采集虾类10种,隶属于3科6属,数量及重量分别为34922尾、62.57 kg,其中沼虾属种类最多为5种,其他5属种类数均为1种,采集到罗氏沼虾和克氏原螯虾2种外来种。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群落呈现明显的时空特征,安庆江段采集种类数为10种,数量及重量分别为17815尾、32.55 kg,均显著高于当涂、镇江、常熟江段(P<0.05),不同江段间丰富度指数(D)差异不显著(P>0.05),但多样性(H)和均匀度(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夏季采集种类数为9种,数量及重量分别为15748尾、26.23 kg,均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和冬季(P<0.05),春季均匀度指数(E)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不同季节间多样性(H)和丰富度(D)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似性最低的虾类群落分别位于常熟江段和冬季;安庆、镇江江段虾类群落丰度/生物量曲线发生交叉,表明受到的扰动程度较高,当涂和常熟江段虾类群落受到扰动程度则较轻。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群落多样性水平总体偏低,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虾类群落的动态变化及保护措施应加以关注。

关键词: 长江下游 虾类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时空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鳍鳠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观察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优质养殖品种。探明养殖大鳍鳠早期发育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可为其人工催产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对其胚胎及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推算出仔稚鱼阶段生长特性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鳍鳠受精卵呈椭圆形、黄褐色,卵径为(3.46±0.3) mm;平均水温26.2℃下,大鳍鳠胚胎发育历时79 h,积温为2 065.26 h·℃,根据发育时胚胎的典型外部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共8个阶段2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7.31±0.52) mm,仔鱼期历时10 d,仔鱼前期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全长特定生长率(SGRL)为9.79%,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m)为12.31%,出膜后7~8 d仔鱼大部分开口,9 d卵黄囊消失,仔鱼后期SGRL为4.15%,SGRm为12.25%。稚鱼期历时11 d,各鳍基本长成,体型和体色接近成鱼,SGRL为4.30%,SGRm为13.17%,全长22~24 mm。统计模型显示,大鳍鳠仔稚鱼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关键词: 大鳍鳠 胚胎发育 仔稚鱼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两种鲤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温度对鲤呼吸代谢影响,采用密闭流水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两种规格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与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mirror)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密封进出水口测定窒息点。结果显示:两种鲤的耗氧率、排氨率与窒息点均随水温上升而增加,1龄松浦镜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显著高于1龄松浦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2龄松浦镜鲤的耗氧率与排氨率低于2龄松浦鲤,但差异不显著。两种鲤的昼夜耗氧率与排氨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龄松浦鲤与1龄松浦镜鲤的窒息点为0.38~0.60 mg/L,2龄松浦鲤与2龄松浦镜鲤的窒息点为0.11~0.37 mg/L,且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鲤的耗氧率、排氨率与窒息点影响较大,且1龄时期松浦镜鲤比1龄松浦鲤代谢旺盛,2龄时期两种鲤代谢程度相近。

关键词: 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mirror)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驱鲨方式对海水水质及海水鱼类急性毒性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模拟生态学的方法,选取化学驱鲨剂和电脉冲驱鲨装置2种驱鲨产品,以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许氏鲆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鱼苗为测试对象,测定不同驱鲨方式使用后对海水水质和鱼苗生理及存活的影响。在不投放鱼苗的水槽中使用相关驱鲨产品测定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的溶解和释放可显著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pH(P<0.05),而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水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在3种鱼类的养殖水槽中使用相应驱鲨产品,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幼鱼全部正常,而化学驱鲨剂组的幼鱼鳃和鱼鳍等器官迅速被染成蓝色,幼鱼在15 min内的死亡率达到100%;电脉冲驱鲨装置组的幼鱼除了在设备启动瞬间受到惊扰出现躲避行为外,很快就恢复到自然活动状态,没有出现死亡。由于化学驱鲨剂造成急性死亡,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变化,而电脉冲驱鲨装置组幼鱼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化学驱鲨剂组实验幼鱼血液氯离子含量、血糖(GLU)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等指标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电脉冲驱鲨装置组中,牙鲆的GLU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升高,其他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鳃、肝脏、脾脏和心脏的器官结构均受到组织损伤。研究表明,与化学驱鲨剂相比,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海水水质的影响较小,且对主要的海水鱼类的毒性作用较小,是一种更为环保的驱鲨方式,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人类在海洋探索活动中驱鲨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鲨鱼 化学驱鲨剂 电脉冲驱鲨装置 牙鲆 许氏鲆鲉 斑石鲷 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锦鲤生长、体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发酵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92±0.22) g的锦鲤450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添加未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实验组添加由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复合菌(1∶1∶1)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分别命名为ES (对照组)、EF、LP、CB和MIX,南极磷虾粉的添加量均为200 g/kg,共投喂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锦鲤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P<0.05),MIX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组皮肤和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红色(a*)值、黄色(b*)值以及tyr在皮肤和鳞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MIX组的a*值、b*值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锦鲤肝细胞出现脂滴和空泡化现象。研究表明,在脱脂磷虾粉添加水平为20%的锦鲤饲料中,使用复合菌对磷虾粉进行发酵能有效提高磷虾粉的吸收和转化利用率。

关键词: 发酵南极磷虾粉 锦鲤 生长 体色 血清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MYF5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不同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将获得的生长相关位点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要亲代群体中S18(G-1739C)位点与体质量、体宽显著相关(P<0.05),S3(A-113G)和S4(C-170T)位点与全长显著相关(P<0.05),S5(C-323T)和S24(C-2345T)位点与头长显著相关(P<0.05);高要子代群体中,S3、S4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S24位点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在番禺群体中获得的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别为S7(A-626T)、S21(C-2090G)和S32(G-2759T),与全长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S7;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双倍型与各群体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与全长、头长、体高显著相关的双倍型各1个,在高要子代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双倍型1个,在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双倍型。研究表明,从高要群体MYF5基因上获得的S3、S4和S18 3个SNP位点可能影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状或与之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以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源性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倍型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渐变和骤变下凡纳滨对虾ddit4l基因的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DNA损伤诱导因子-4(DNAdamageinducible transcript 4-like, ddit4l)的结构及功能,以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直接PCR扩增方法,获得ddit4l完整的ORF序列(Lv-ddit4l)。该基因的ORF长495 bp,编码16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8.51 kDa,理论等电点为5.35,包含1个RTP801C超基因家族功能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和系统进化树显示,Lv-ddit4l与北太平洋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的同源性最高,为59.76%,且与北太平洋雪蟹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结果显示,Lv-ddit4l在眼柄、鳃、肝胰腺、神经、肌肉5种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量基本相同。在温度渐变和温度骤变条件下,Lv-ddit4l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变化模式有较大差别。与26℃水温(对照组)相比,水温渐变至32℃时,眼柄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之后水温缓慢升至最高温38℃再以同样的速度回温。回温至32℃时,鳃、肝胰腺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在环境水温从26℃骤变至36℃后10min时,鳃、肝胰腺、神经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24 h时,肌肉中Lv-ddit4l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当环境温度分别从38℃、36℃恢复回26℃后,凡纳滨对虾体内原先上调表达的Lv-ddit4l表达量呈下调恢复趋势。研究表明,Lv-ddit4l可能与凡纳滨对虾响应高温胁迫过程相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Lv-ddit4l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藕虾种养是将莲藕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因留塘虾的存在和养殖环境的不确定性,养殖户投料量难以精准确定.为改进藕虾种养策略并为藕虾种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泰州兴化、扬州宝应、淮安金湖、盐城盐都、徐州睢宁、宿迁中扬6个地区藕虾种养模式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分析,并应用多样性指数法对养殖水体环境状况进行了生物学评价.扬州宝应地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属29种,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106个/L和1.21 mg/L,绿藻门的密度最大.扬州宝应地区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5个地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复杂,水体环境状况更为稳定.苏北6个地区藕虾种养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扬州宝应地区的藕虾塘水体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 藕虾种养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