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培肥降低稻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功能基因丰度并减缓氮素周转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在稻田土壤氮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长期有机物料还田条件下红壤区稻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及功能基因丰度,有助于揭示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机制,为红壤区稻田氮高效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0年水稻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择其中的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早稻施绿肥紫云英(M1)和早稻施绿肥紫云英+晚稻秸秆还田(M2)处理小区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对典型反硝化细菌nirK、nirS和硝化细菌amoA、hao进行基因标记,分析了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nirK、nirS型反硝化细菌和AOB (amoA)、hao细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有处理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属为Ardenticatena菌属、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且M2处理土壤中罗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nirS型反硝化细菌中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别在M2和NPK处理中占比最高,分别达到33%和29%。AOB (amoA)细菌中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在CK和M1处理中占比最高,分别为30%和32%;变形菌门中的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在M2处理中占比最大;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在CK处理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hao细菌中地杆菌属(Geobacter)相对丰度在各处理中占比最高。冗余分析显示,土壤速效氮(P=0.002)、有效磷(P=0.006)和有机碳(P=0.002)是nirK型和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机碳(P=0.008)、有效磷(P=0.01)、速效钾(P=0.008)是hao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子,速效氮(P=0.004)、有效磷(P=0.004)和全磷(P=0.002)是AOB (amoA)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关键因子。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与功能基因amoA、hao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nirS的丰度都呈现极显著(P<0.01)负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有效磷、速效氮和有机碳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长期培肥降低了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丰度,减缓了土壤氮素循环的周转,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稳定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稻田土壤 硝化微生物 反硝化微生物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桑菊低聚糖对益生菌增殖作用及其酶解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23
摘要:目的:利用酶解法制备夏桑菊低聚糖,考察其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并优化酶解工艺.方法:分别考察8种不同生物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5种不同益生菌生长活性,选出增殖率最高的酶与益生菌组合,用于酶解工艺优化;采用单因素设计方法,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工艺参数对益生菌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利用葡聚糖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265±14.5)%.酶添加量为1500 U/mL时,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最高,达到了(320±17.2)%;酶解温度50℃时,鼠李糖乳杆菌增殖效果最高,增殖率为(329±15.6)%;酶解时间为4 h时,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最高,增殖率为(364±16.4)%.结论:8种不同生物酶酶解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5种益生菌都具有较好的促增殖作用,其中利用葡聚糖酶制备的夏桑菊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从益生活性考虑,选取葡聚糖酶添加量1500 U/mL、酶解温度50 ℃和酶解时间4 h为较优酶解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3
摘要: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一种全球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菌,除了是常见的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体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其能够引起动物侵袭性感染,且该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由于一个肺炎克雷伯氏菌细胞可以同时携带多个质粒,具有从环境中的捕获耐药性质粒、并在环境和动物之间传播质粒的能力,这使得该菌既是耐药基因的“收集者”,也是耐药基因的“关键放大器”和“传递者”。目前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非常严重,已发现对几乎所有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其中部分菌株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碳青霉烯酶(CREs)等耐药基因,出现了泛耐药菌株。人们开展植物提取物、噬菌体及基因编辑技术等研究,以期找到解决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问题的新方法。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提取物表现出抗菌、抗炎、免疫增强等特点,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可敲除特定耐药基因,一些噬菌体则可以特异性杀死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肺炎克雷伯氏菌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控制带来了新希望。该文就近年来对动物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研究的相关进展,包括耐药性及耐药基因、防治对策研究等,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耐药基因 质粒 耐药基因传播 植物提取物 噬菌体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快速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得益于科技发展尤其是水稻育种科技的进步,自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以来,我国水稻单产先后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新时期消费者对水稻品种和稻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当前的水稻育种效率仍不够理想,难以满足未来需求.作为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在育种过程中的杂交分离世代需要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才能实现性状的纯合稳定.然而,大田环境下水稻生长周期长、难以进行周年种植,导致水稻育种周期长,成为水稻育种的瓶颈之一.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环境调节和生长调控等综合措施促进作物生长、开花和成熟从而加快作物世代进程的新技术,可以缩短从种子到种子的繁育周期,实现一年多代繁育,有望显著缩短育种年限、提升育种效率.本文以水稻为重点,从作物快速育种技术的兴起、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概况、水稻快速育种中的关键基因、影响水稻繁育周期的环境因素、快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的融合等方面,系统梳理水稻快速育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重点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推动水稻快速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水稻育种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塞内卡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强塞内卡病毒(SVA)在不同宿主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控,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SVA VP1 基因区域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带有Taq Man 发光基团标记的探针,构建重组阳性质粒并用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模板,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构建标准曲线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 55℃,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 0.2 μmol/L和 0.4 μmol/L,最佳反应循环数为 45,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线性关系好.对猪源、鼠源及牛源 SVA和其他动物病毒(O 型口蹄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边界病毒、猪库布病毒、牛库布病毒、山羊鼻内肿瘤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牛冠状病毒、D型流感病毒、蓝舌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除猪源、鼠源及牛源 SVA 为阳性外,其他病毒核酸为阴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 2.66×101 拷贝/μL,重复试验中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 0.1%.建立的检测多宿主 SVA Taq Man RT-q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为SVA在不同宿主间的疾病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或监控提供了快捷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
《农业与技术 》 2023
摘要:渔业是农业生产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佛山市具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为渔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随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传统渔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佛山市渔业产业面临着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不强和产业链结构不完善等困境。因此,在分析佛山市渔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渔业产业全面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星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是小型无包膜病毒,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分子组成,基因组长度为 7.1~7.3 kb.GAstV是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的新成员,根据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可将其分为2 个基因群(GAstV-1、GAstV-2),目前尚未参与官方分类系统.GAstV感染可导致鹅腹泻、生长抑制,出现以关节尿酸盐沉积和内脏尿酸盐沉积为主的临床症状,被认为是导致鹅痛风的主要病原.目前缺少针对GAstV的商品化疫苗或治疗药物,主要依靠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2017 年,我国研究人员于首次在山东省的痛风鹅群中检测并分离到GAstV毒株.GAstV传播速度快,辐射地区广,同年在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造成高达 12 亿~15 亿元的经济损失.GAstV发病率可达 80%,死亡率可达 50%,GAstV可导致鹅免疫抑制,在饲养过程中易感染其他病原,造成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加大了病原防控难度.GAstV不仅感染天然宿主鹅,还具有跨越物种屏障的能力,能引起鸡和鸭腹泻、生长抑制,并引发内脏或关节尿酸盐沉积.这提示我们GAstV或具有人畜传播的潜力,后续应加强对GAstV的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其传播特性的变化.目前GAstV的病原检测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且建立了多种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GAstV的技术方法.但对GAstV致病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疫苗制备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且GAstV尚无统一有效的体外培养方法,严重阻碍了病原的基础研究.为更好地了解GAstV对我国鹅养殖业的影响,本文从GAst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宿主免疫应答和GAstV与痛风的关联 4 个方面进行综述,为GAstV的后续研究及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病原学 流行趋势 致病性 痛风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制备蚕蛹免疫肽条件优化
《广东蚕业 》 2023
摘要: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文章以新鲜蚕蛹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目标,采用酶解法制备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酶解产物,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pH=3.0、酸性蛋白酶量 6 000 U/g、酶解温度 43℃、酶解时间 4 h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酶解液抑菌活性较强.期望研究结果为蚕蛹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其在淡水养殖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