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我国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一种新的圆环病毒在美国被发现,该病毒被命名为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PCV3感染可造成临床猪只呼吸、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炎症。目前,PCV3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对PCV3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却在不断深入。为了解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作者通过对GenBank中我国上传的426条PCV3全基因序列进行整理,借助分子生物学软件对PCV3各基因型统计分析,并统计了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相关文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PCV3流行及其分型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PCV3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做好PCV3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基因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褪黑素对油麦菜的保鲜效果研究

中国果菜 2023

摘要:褪黑素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保鲜剂,为研究褪黑素对油麦菜的保鲜效果,本试验在常温25℃、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三种不同浓度(50、100、150 μmol/L)的褪黑素对油麦菜的茎叶表面进行喷洒,以清水作对照,测定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油麦菜黄叶率、失重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能够降低油麦菜贮藏期间的黄叶率、失重率,减缓油麦菜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减少油麦菜中MDA的积累,降低油麦菜中质膜的受损程度,增加油麦菜中SOD、POD的活性.其中,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油麦菜保鲜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油麦菜 褪黑素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野螟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豆野螟Maruca vitrata是豇豆等豆类作物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常年在亚热带地区严重发生,防控难度很大.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难以对其进行长久且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超范围使用化学农药等诸多不良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态安全.而生物防治作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残留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当前我国绿色农业高速发展期更应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围绕豆野螟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别从昆虫性信息素、天敌昆虫资源、昆虫病原物、植物源农药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探讨了我国豆野螟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前景与方向,为豆野螟绿色防控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提供参考,助力我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害虫绿色防控 豇豆 农药残留治理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 YOLOV5-MobilenetV3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网箱生物识别和统计是海洋牧场的养殖管理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针对混响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干扰,构建不同光照条件下鱼类检测数据集,采用前视声呐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YOLOV5-MobilenetV3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LAPR-Net),实现浑浊或黑暗场景下水体网箱的鱼类识别.[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基于YOLOV5模型的框架结构,主干网络模块采用轻量级MobileNetV3 bneck模块,利用线性瓶颈的逆残差结构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声呐图像中鱼类的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SE-Net获取声呐图像多尺度语义特征并增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颈部网络采用路径聚合网络结构,对目标特征进行多尺度融合,增强特征融合能力;预测部分采用基于非极大抑制方法进行最大局部搜索,去除冗余的检测框,筛选置信度最高的检测框,最终输出并显示鱼的检测结果,包含位置、类别以及检测目标的概率.[结果]选择4种其他主流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试验,包含 YOLOV3-ting(Darknet53)、YOLOV5(CSPdarknet53)、YOLOV5(Repvgg)、YOLOV5s(Transformer),提出模型参数量为3 545 453、计算量为6.3 G、mAP为0.957,模型平均每张图片推理速度为0.08868 s,同YOLOV5模型相比,改进后模型mAP提高9.7%.[结论]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训练和识别速度,降低了硬件设备要求,可为海洋牧场网箱养殖鱼类检测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前视声纳 鱼类 轻量化 目标识别 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槲皮素基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调节动物机体健康和疾病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质网是蛋白质和脂质生物合成以及跨膜蛋白折叠的场所。生理和病理情况都可影响内质网的功能,导致内质网应激。长期和严重内质网应激可导致细胞的自噬和/或诱导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调节已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槲皮素是属于黄酮类植物衍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一系列有益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槲皮素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降低机体发生癌症、肝脏和胰腺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的风险,减少器官/组织损伤,进而维持动物机体健康。本文主要综述槲皮素调节动物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槲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治疗动物内质网应激相关疾病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槲皮素 疾病与健康 调节作用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制剂对低鱼粉养殖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健康的影响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

摘要:该试验旨在评价中草药提取物及发酵中草药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健康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4.40 g左右的幼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2%、0.4%的中草药提取物以及0.4%的发酵中草药,配置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G0、G0.05、G0.1、G0.2、G0.4、GF0.4,试验周期为5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大口黑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比较,G0.1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G0.05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G0.1和GF0.4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切片显示,G0组胞质疏松淡染,少量淋巴细胞灶性浸润,G0.05、G0.1、G0.2组偶见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G0.4组可见多量肝细胞水样变性,胞质疏松淡染,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而GF0.4组未见明显异常。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和发酵中草药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添加0.05%中草药提取物以及0.4%发酵中草药能够提高低鱼粉养殖大口黑鲈的抗氧化能力和肝脏组织健康状况。

关键词: 中草药制剂 大口黑鲈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肝脏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消费者在甜玉米种质食味品质鉴评中的偏好性初探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玉米的蒸煮品质品尝鉴评是评价食味品质的重要环节.了解普通消费者评价甜玉米食味品质的标准及偏好性可以使育种家在改良甜玉米品质和培育优质品种时更有针对性.以17份甜玉米种质为试验材料,在专业鉴评的基础上,请95名普通消费者进行了品尝鉴评,并对获得的评价数据进行调查.普通消费者的评价结果总体上和专业鉴评结果相一致;与好吃程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相关系数均在0.950以上;女性普通消费者中果皮厚度与好吃程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30以上,显著高于男性的0.892,而女性消费者中好吃程度与光泽度的相关系数则只有0.501,明显低于男性的0.666.上述结果表明,与普通消费者整体喜好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女性消费者对果皮厚度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而男性消费者对光泽度的重视程度高于女性.这些初步调查结果可为育种家们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甜玉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甜玉米 食味品质 消费者 偏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科植物遗传图谱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最重要的观赏花卉,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提高育种水平,本研究主要对兰科植物遗传图谱与重要性状的QTL定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2007年报道出兰科石斛属第一张遗传图谱以来,累计发表了13张兰科植物遗传连锁图谱。2)从图谱类型来看,5张为品种间图谱,8张为种间图谱;从图谱用途来分,7张可以用于QTL定位,3张可用于精细定位或基因克隆,另3张为基础参考图谱。3)从已构建的兰科植物遗传图谱看,总图距越来越高且平均图距越来越小,为图谱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作图群体较小始终是个问题。4)虽然在蝴蝶兰叶片、花色,石斛兰萼片大小及石斛茎及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上进行了QTL定位,但在花朵大小、花朵数、花香、花型、花斑和植株抗性等方面均未涉及。因此,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能够为兰花的生物学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兰科植物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3年度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领域发展趋势与建议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

摘要:2022年生猪产能稳定增加,加之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畜牧业减排降碳等,诸多因素给生猪养殖主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生猪养殖面临严峻压力,但养殖前端、中端和后端各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生猪健康养殖注入新能量。该文提出了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的方向,如加快推进智能化养殖技术、提升饲料配制精准化水平、加强精准饲喂技术、加大力度开发非粮饲料原料、研究新型替抗产品、采用低蛋白饲料源头减排等,旨在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方向参考。

关键词: 生猪 精准饲喂 减抗替抗 豆粕替代 低蛋白饲料 智能化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原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害、抗寒及其他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紫外光与辐射、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在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食品原料、化工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和烟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均是茄科植物的重要种类,也是绿原酸的重要来源,其果实或营养器官中的绿原酸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且绿原酸合成代谢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因此,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绿原酸在以上5种茄科作物中的含量情况、绿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转录调控分子机制,以及基因型差异、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因素对茄科作物绿原酸含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茄科作物绿原酸开发利用、高绿原酸茄科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茄科作物 绿原酸 含量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