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鸡成纤维细胞系构建及其活性验证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鸡成纤维细胞系(DF-1),并基于单链退火修复机制(Single Strand Annealing, SSA)的报告载体系统,检测DF-1细胞系中的Cas9核酸酶活性。【方法】将携带Cas9蛋白的慢病毒载体质粒与辅助质粒一起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收集慢病毒Cas9上清液感染DF-1细胞,经抗生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DF-1细胞,分别用PCR和Western blot验证阳性DF-1细胞表达Cas9蛋白的情况;选择鸡卵清白蛋白(OVA)基因的sgRNA序列,将sgRNA退火产物克隆至pYP152构建sgRNA表达载体,并在sgRNA靶位点两端设计引物扩增OVA基因靶片段,将靶片段克隆至报告载体pCMV-SSA-mCherry-HindⅢ,以破坏mCherry蛋白的表达,之后再将sgRNA表达载体与SSA报告载体共同转染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DF-1细胞,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析不同稳转株对mCherry蛋白表达的修复情况。【结果】经抗生素筛选得到27株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DF-1细胞系,采用PCR扩增稳转细胞基因组,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具有Cas9蛋白基因序列,Western blots试验结果显示上述稳转细胞株均表达Cas9蛋白;sgRNA表达载体与mCherry-SSA报告载体共转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筛选到的稳转细胞株均可恢复报告载体中mCherry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切割活性的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DF-1细胞系,可为后续在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DF-1细胞系上开展鸡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稳定表达 慢病毒 CRISPR/Cas9 SSA修复 载体构建 DF-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3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罗伊氏菌素(Reuterin)是少数益生菌以甘油为发酵底物的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不同细菌型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不同储存温度对罗伊氏菌素抑菌性能的影响.利用甘油诱导罗伊氏乳杆菌合成罗伊氏菌素,通过丙烯醛-色氨酸法测定其浓度.以96孔板OD检测法和平板滴定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A型、B型、C型、D型和E型5种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20℃、室温RT(25℃)及37℃储存24 h后的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C型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罗伊氏菌素样品浓度为26.13μmol/mL.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处理后,96孔板法抑菌性能检测中A型和D型最为敏感,MIC值分别为0.78μmol/mL和0.52μmol/mL,B型、C型和E型菌株也较敏感,MIC值分别为1.57μmol/mL,1.57μmol/mL和1.83μmol/mL;平板滴定法中0.26μmol/mL罗伊氏菌素处理后5种标准菌已全部被抑制.罗伊氏菌素经不同储存温度处理后测定抑菌性能,以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C型为例,结果抑菌性能未发生变化,其MIC分别为0.78μmol/mL和1.57μmol/mL.本研究证明,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且其抑菌性能不受储存温度影响.
关键词: 罗伊氏菌素 产气荚膜梭菌 最小抑菌浓度 温度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稻水象甲生活史及越冬规律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东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vzophitus生活史、越冬生境、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和天敌种类,为这一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4月通过实地调查、室内笼罩饲养观察和卵巢解剖研究稻水象甲在广东的生活史和越冬生境;通过对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进行分子检测探明其越冬过渡寄主植物;利用特征序列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技术明确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种类.[结果]2019年3月-2021年4月稻水象甲在广东双季稻区一年发生2代,具有越冬和越夏习性.广东稻水象甲经历一个完整世代需要(140.86±1.05)d,幼虫历期为20 d左右.广东稻水象甲以成虫越冬,越冬生境模式为稻田-过渡带(草地)-沼泽地(水草丰盛),且越冬期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存在滞育现象,发育等级I级.稻水象甲成虫中肠内容物分子检测发现,其越冬期主要的过渡寄主植物为再生稻及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基于SCAR的PCR结果表明,游猎型蜘蛛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为稻水象甲的主要天敌.[结论]稻水象甲在广东一年发生2个世代,主要于沼泽地中越冬,李氏禾和再生稻为其越冬期的主要过渡寄主,越冬地的主要天敌为沟渠豹蛛.这些发现对广东地区稻水象甲疫情精准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以广东省簕竹镇为例
《现代农业 》 2023
摘要:畜牧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广东省簕竹镇畜牧产业具有鲜明特色,选取广东省簕竹镇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经过调查,发现簕竹镇主要存在主导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和产业体系欠缺等问题.因此,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立畜牧全产业链、健全产业融合体系和盘活特色旅游资源等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蛋白粉对大鼠氮代谢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研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23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复配蛋白粉的营养功效.方法 选择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和酵母蛋白三种优质蛋白质为原料,通过科学复配得到三组复配蛋白粉配方,并评价了复配蛋白粉对大鼠氮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学变化等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酪蛋白),复配蛋白粉在大鼠体内的净蛋白利用率、生物学评价和蛋白质功效比等指标显著提高,且乳清蛋白含量高的配方三组这些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复配蛋白粉能够有效提高大鼠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总胆固醇含量,表现出了更好的改善免疫和控制脂代谢作用,其中配方二组最佳;肝脏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染色结果表明,三组复配蛋白粉不会对这些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明确了三种不同来源复配蛋白粉的营养功效,有望促进其在老年人、运动人群等特定营养需求人群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清蛋白 酵母蛋白 复配蛋白粉 营养评价 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条件下猪肉的品质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的研究
《现代食品 》 2023
摘要:本文研究了4℃冷藏保鲜条件下猪肉品质的变化规律,根据p 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失水率和感官评价等指标确定猪肉4℃冷藏保鲜条件下的货架期。研究发现,冷藏保鲜条件下的猪肉,p 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第10天时,p H数值上升到6.6;TVB-N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第9天时达到20.16 mg/100 g,超过国家规定限制;猪肉在9 d时已经失去光泽同时发黏。综合以上品质指标,4℃冷藏保鲜条件下的货架期为8 d。此外,4℃冷藏条件下猪肉的优势腐败菌为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钨酸钠处理对龙眼果实退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延缓龙眼退糖及品质劣变的速度,从花后89 d开始,每隔7 d~10 d以500 mL/穗的清水(对照)、20 mmol/L和40 mmol/L钨酸钠连续喷施‘石硖’龙眼果实,并分析各处理对果实退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树至花后130 d,对照和20 mmol/L Na2WO4喷施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分别下降了8.69%、8.93%,而40 mmol/L Na2WO4处理组果实TSS含量仅下降4.10%,退糖被明显延缓。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 Na2WO4处理后的龙眼果皮总类黄酮含量在花后130 d增加2.32 mg/g,总酚含量增加3.54 mg/g,留树中后期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明显提高;同时,40 mmol/L Na2WO4处理后的龙眼果肉总类黄酮含量在花后130 d增加0.02 mg/g,总酚含量增加0.12 mg/g,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明显提高。因此,40 mmol/L Na2WO4喷施可明显延缓‘石硖’龙眼退糖并维持抗氧化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石硖’龙眼 退糖 钨酸钠 总类黄酮 总酚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米糠酯酶工艺优化及其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NADES)提取米糠酯酶并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纯化米糠酯酶获得高纯度米糠酯酶,并探究其酶学特性。方法:合成了10种不同的NADES、选用了水浴搅拌和超声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筛选,然后对提取效果最佳的NADES和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参数包括料液比、含水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将最优提取工艺得到的粗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纯化,然后进行酶学性质的探究。结果:最佳提取米糠酯酶的工艺为在含有5%水分的脯氨酸-甘油(摩尔比1:2)溶剂体系中,水浴搅拌3.0 h,温度74.0℃,米糠和溶剂料液比为9:30,此时米糠酯酶活力为2.96 U。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米糠酯酶,纯化倍数为1.74倍,回收率为69.40%,分子量约为35 kDa,对硝基苯酚乙酯为最适底物,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40.0℃、pH8.0,在30.0~40.0℃和pH7.0~9.0时米糠酯酶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氯化胆碱-甘油、脯氨酸-甘油两种NADES对米糠酯酶的活力有较好的维持作用。结论: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方式是一种简单、绿色的提取方式,可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绿色提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天然低共熔溶剂 提取 响应面法 米糠酯酶 纯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尾草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饲料禁抗令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我国畜禽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如肠道健康受损、生长性能降低、肉蛋等动物产品品质下降等。因此,天然、安全、高效的植物提取物等替抗产品成为研究热点。鼠尾草酸是一种天然的酚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迷迭香等植物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整理,介绍鼠尾草酸的来源、提取方法与理化性质,对其抗氧化、抗炎、抑菌及脂肪代谢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鼠尾草酸及其主要来源迷迭香、鼠尾草等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推动新型生物活性添加剂的开发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