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脂质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种子脂质代谢调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质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功能活性的化合物,参与调节多种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过程,对维持植物组织中生理动态平衡至关重要.脂质组学(Lipidomics)自2003年被提出后,已迅速发展成为对脂质整体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传统代谢组学注入新的技术支撑,有助于阐明脂类物质在植物中的代谢调控机制.同时,质谱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标记、非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物质同时分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组织中各类脂质分子的空间分布研究.介绍了脂质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脂质分析技术在植物种子脂质代谢调控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新兴质谱成像技术在植物种子中脂类物质的成像应用.脂质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作为目前多组学技术的重要补充,将为植物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的深入探究提供新的契机.亚微米级高空间分辨率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在空间分辨水平的脂质代谢调控网络的深入解析和前沿应用研究.

关键词: 脂质组学 质谱成像 空间分辨 可视化检测 脂质代谢调控 植物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替代化肥潜力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替代部分化肥使用,是种植业减肥增效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对于全省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省主要农作物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薯类(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广东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养分资源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并根据不同作物推荐养分用量计算各地区的养分需求量,分析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1951.00×104 t,其中粤西秸秆资源量最大,其次是粤北,珠三角地区最少.全省秸秆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资源总量分别达到19.26×104、4.51×104、33.51×104 t,其中水稻的秸秆养分资源量最大,占全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63%;其次是甘蔗秸秆养分资源,占18%;第三大秸秆养分资源是花生,占10%.湛江市的秸秆养分资源最大,占全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25%,其中甘蔗和水稻秸秆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茂名市和肇庆市,占11%和8%,以水稻秸秆养分资源为主.广东省2019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65.91×104 hm2,理论上养分需求量为46.18×104 t N、15.78×104 t P2O5、40.41×104 t K2O,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为N 22%、P2O519%、K2O 70%.不同种植制度下秸秆替代化肥的潜力不同,其中,水稻和甘蔗秸秆替代钾肥潜力最大,大豆秸秆替代氮肥潜力最大,而薯类秸秆替代化肥潜力最低.不同地区的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不同,其中湛江市和广州市秸秆替代氮肥的潜力最高,分别达30%和29%;珠海市和梅州市秸秆替代磷肥的潜力较高,分别达26%和24%;梅州市秸秆替代钾肥的潜力最高,达78%以上.

关键词: 秸秆产量;秸秆养分资源;化肥替代;区域分布;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改良剂对土壤中镉(Cd)的钝化及小白菜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云石煅烧物、腐植酸、山梨糖醇及尿素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土壤改良剂,并设置3种改良剂处理(T1.5、T3.0、T4.5)和1个对照(T0),探究3种改良剂对镉(Cd)的钝化效果以及小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能显著提高土壤pH并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pH从T0的5.75提升到T4.5的7.28,土壤有效态Cd含量比T0处理分别降低18.5%、29.7%、30.2%;3种改良剂能促进小白菜生长,与T0处理相比,地上部鲜重分别提高5.5%、7.9%、12.9%,也降低了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5.0%、34.5%、36.9%,Cd含量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施用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白菜地上部的品质,与T0处理相比,T3.0和T4.5处理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T1.5、T3.0和T4.5处理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表明,3种改良剂对土壤中Cd具有显著的钝化效果,而且保障了小白菜中Cd含量达到安全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小白菜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Cd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云石煅烧物 腐殖酸 小白菜 镉(Cd) 钝化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2年广东荔枝生产形势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2022年广东荔枝生产情况,为指导广东荔枝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结合荔枝产业联盟、各试验站、荔枝种植大户提供的荔枝种植品种、面积、物候期、成花率、座果率和预期产量等数据,预测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结果]5月底6月初,粤西各大产区部分早熟荔枝品种已开始成熟,中迟熟荔枝品种度过第3次生理落果期、产量基本稳定.预计2022年广东荔枝产量约119.00万t,比2021年减产18.6%.其中,早熟品种妃子笑、白糖罂分别减产21.11%和15.52%;中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减产幅度较大,分别为39.72%和34.57%;怀枝则增产9.61%.近年来主推新品种仙进奉、井岗红糯、凤山红灯笼、岭丰糯、观音绿和御金球等由于投产面积增加,预计比2021年增产10.00%以上.粤西早熟产区荔枝产量下降明显,较2021年约减产30.25%;粤东晚熟产区荔枝产量稳定,与2021年基本持平;粤中中晚熟产区产量减产8.35%.[结论]2022年广东荔枝成花较好,但受低温阴雨气候影响座果率低,导致产量降低,为近5年的中等偏低年份,仅高于2019年的109.00万t.荔枝花期比常年推迟10 d以上,预计成熟上市期相应推迟10~15 d.

关键词: 荔枝 品种 产量 成熟期 生产形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GC-IMS的无核黄皮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无核黄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分,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并结合挥发性化合物的指纹图谱、峰强度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测定分析并比较4个不同成熟度无核黄皮果实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分差异.从无核黄皮果实中共鉴定出60个已知的和3个未知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已知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含13种醛类、12种醇类、9种烯烃类、6种酮类、2种酯类、2种醚类、1种苯和1种乙酸.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显示,在特有的风味化合物方面,STAGE2的种类最多,STAGE4次之,STAGE1仅有2种,而STAGE3无明显的特有风味化合物.此外,STAGE1与STAGE2共有的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多,STAGE3与STAGE4仅共有乙酸和乙醇.各化合物的信号峰强度值显示,各成熟度果实中含量均较为丰富的有己醛、戊烯醛、乙烯醇、石竹烯、α-水芹烯、柠檬烯、1-戊烯-3-酮和丁香酚甲醚.丁香酚甲醚和乙烯醇的峰强度最高,且表现为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强,其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各自聚类,但STAGE1与STAGE2、STAGE3与STAGE4的距离分别较近.无核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是醛类和醇类,其次是烯氢类和酮类,不同成熟度果实分别具有共同的及特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特征峰区域,成熟度越接近,其风味化合物的组成也较为相近.本研究可为无核黄皮的成熟度、品质和标准判定、风味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无核黄皮 果实成熟度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指纹图谱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荔枝龙眼中3种农药及代谢物残留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一种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技术同时检测荔枝龙眼基质中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J9Z38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荔枝龙眼基质样品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利用5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10 mg纳米氧化锆(Nano-ZrO2)3种吸附剂联合净化,用75 mm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以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扫描,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4种目标化合物在1~100 μg/kg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6~0.9999,定量限(LOQ)为0.10~10 μg/kg.荔枝龙眼中4种目标分析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2.48%~99.17%,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1%~7.77%、6.10%~13.27%.本方法具有易于操作、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势,可应用于荔枝龙眼实际样品中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J9Z38残留的同时检测分析.

关键词: QuEChERS HPLC-MS/MS 苯醚甲环唑 氯虫苯甲酰胺 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J9Z3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添加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杂交鳢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杂交鳢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60%L-精氨酸(Arg)、0.03%NCG,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添加0.60%Arg或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杂交鳢全鱼异亮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Arg组和NCG组杂交鳢全鱼精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其他氨基酸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Arg或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中肠、后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NCG组后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rg组。各实验组肠道黏膜层、肌层结构清晰紧密、黏膜层绒毛丰富,对照组与Arg组出现少量绒毛顶部上皮与固有层间隙增宽,NCG组却未见明显异常。饲料添加精氨酸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菌群物种丰度,Chao指数与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NCG组。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显著提高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的丰度,但NCG组梭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与Arg组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Arg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添加NCG,但饲料添加NCG可以显著增加肠道厚壁菌门等有益菌门的丰度,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Arg。

关键词: 杂交鳢 L-精氨酸 N-氨甲酰谷氨酸 肠道黏膜形态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基肥料及作物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生物质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以生物质炭为载体,与常规化学肥料或有机肥等材料结合的新型肥料—生物质炭基肥料(biochar-based fertilizer)的研制及其在农作物上的试验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基肥料具有诸多优点,如控释/缓释养分的释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抗旱能力、减少养分资源的损失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深入挖掘生物质炭基肥料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节约性潜力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综合分析多年来公开发表的生物质炭基肥料试验研究文献,阐述了各种生物质炭基肥料的组配材料、造肥制粒配方与工艺技术,以及生物质炭基肥料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薯类、花生、大豆、烟草、棉花、牧草和果树等作物上的施用技术,尤其是生物质炭基肥料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农产品品质以及土壤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今后生物质炭基肥料的研究设想,展望其在土壤环境、作物高产高效以及绿色生态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质 炭基肥料 作物 产量 品质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奈安与腐植酸促进烤烟生长及消减烟叶镉污染的协同效应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奈安与腐植酸配施对烤烟生长及品质提升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土壤有效态镉(Cd)和烟叶Cd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Cd轻度污染农田烤烟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共设4个处理[T1:不施腐植酸和奈安(CK),T2:单施奈安(1.220g20a.i/ha),T3:单施腐植酸(75020kg/ha),T4:奈安(1.220g20a.i/ha)+腐植酸(750kg/ha)配施]。于烤烟移栽9020d后调查烤烟植株农艺性状,移栽10020d后取植株样品测定烟叶产量、化学品质和Cd含量,烟叶采收结束后取5~2020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总Cd含量及土壤pH。【结果】与T1(CK)处理相比,T2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5.99%(P<0.05,下同),烟碱含量显著降低11.92%;T3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7.00%,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11%、12.65%、21.19%和9.87%;T4处理的烟叶产量显著提高14.70%,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和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3.36%、16.41%、13.25%和13.73%,而烟碱含量显著下降16.89%,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佳。施用腐植酸(T3处理和T4处理)能显著降低烟叶Cd含量,较T1(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0.96和1.2220mg/kg,消减率为35.80%~46.51%,烟叶Cd富集系数从8.22降至5.27~5.90,有效减轻烟叶对Cd的富集作用;施用腐植酸(T3处理和T4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11.95%~14.64%),并使土壤pH分别升高0.50和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烟叶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Cd和烟叶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奈安与腐植酸配施对提升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消减阻控烟叶对Cd的富集,可作为植烟区Cd轻度污染农田进行烤烟安全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 烤烟 奈安 腐植酸 镉污染 消减阻控 协同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时高低温胁迫对南亚实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Walker)是一种重要的入侵性农业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四川和河南等地,南亚实蝇的为害严重降低了蔬菜和水果的品质。短时极端温度是影响南亚实蝇种群的重要因子。为了明确短时高低温对南亚实蝇的影响,通过选择12 h的短时低温(-4、0、4、8℃)及12 h的短时高温(34、38、42、46℃),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短时高低温胁迫对南亚实蝇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高/低温处理后,南亚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降低逐渐下降;随着处理短时高/低温的升高/降低,南亚实蝇发育历期、产卵前期和后代性比逐渐增加;随着短时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的寿命先延长后缩短,单雌产卵量逐渐减少;随着短时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雌雄成虫的寿命逐渐缩短,单雌产卵量先增加后减少。短时高温和短时低温均对南亚实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不利的影响,但一定的低温(8℃)处理后对雌成虫繁殖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南亚实蝇 高温 低温 生长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