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荔枝蒂蛀虫成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其繁殖响应特征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成虫对不同LED光的趋性行为反应,初步筛选出该虫趋光性不同的光色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成虫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研发特异性强且绿色高效的荔枝蒂蛀虫灯光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对比实验法,测试了荔枝蒂蛀虫雌蛾对9种供试光源的趋性行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夜间LED光照射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交配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荔枝蒂蛀虫雌成虫对不同LED光的趋光反应率由高到低为:蓝(445~450 nm)>紫(400~405 nm)>红(655~665 nm)>蓝绿(475~480 nm)>橙(600~605 nm)>绿(515~520 nm)>黄(570~575 nm)>白(400~700 nm)>黑暗>紫外(365 nm),试虫对紫外光表现出明显的避光性,对7种单色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趋光性,其中对黄光和白光的趋光率在50%以下。在繁殖生物学方面,夜间50 lx的LED黄光和白光持续照射能使荔枝蒂蛀虫成虫的交配率由93.75%降低至50%以下,且产卵前期延长,雌蛾产卵量显著降低。此外,夜间不同LED光源照射能抑制已交配荔枝蒂蛀虫雌蛾产卵活动,白光照射组的单雌日均产卵量降低程度最大,为50.71%,黄光次之(48.96%),蓝光最小,为38.06%。综上所述,荔枝蒂蛀虫雌蛾对LED白光和黄光的趋光性较弱,夜间适当的LED白光(400~700 nm)和黄光(570~575 nm)持续照射可有效降低成虫交配率和繁殖力,该结果对促进LED白光干扰防控荔枝蒂蛀虫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LED光 光行为反应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种群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滇西南沧源县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10-2019年通过灯诱监测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沧源县白背飞虱的越冬种群、灯诱种群及田间种群发生特征,并对白背飞虱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以成、若虫在再生稻、落粒稻上越冬,越冬虫量最高可达1 600头/667 m2,越冬虫量大小与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3);(2)白背飞虱灯诱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及9月,灯诱峰期和诱虫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较大;随着白背飞虱不断迁入,田间白背飞虱种群呈增长趋势,一般于5月底至6月初田间种群数量最大,构成田间种群的危害高峰,而水稻抽穗之后,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向外迁出,9月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外地回迁的灯诱峰次虽虫量较大,但对当地水稻威胁较小;(3)沧源县白背飞虱田间最大虫量与5月累积灯诱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0),与越冬虫量以及3、4月累积灯诱虫量无显著关系,5月累积灯诱量又与5月降雨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8),说明5月迁入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种群为害的关键因素。明确滇西南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当地白背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滇西南 白背飞虱 种群特征 影响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技术,分析香稻和非香稻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γ-氨基丁酸(GABA)和2-乙酰-1-吡咯啉(2AP)代谢通路主要化合物和基因的动态变化,为高含量GABA和2AP的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优质香籼稻美香占2号和优质籼稻黄华占花后8d(乳熟期)、花后15d(蜡熟期)、30d(完熟期)的脱壳籽粒和花后40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对各样本采用LC-MS/MS和RNA-seq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和转录表达分析,分析两个水稻品种GABA和2AP代谢通路相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含量变化特征。【结果】代谢组数据PCA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乳熟期籽粒和花后40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明显分离,蜡熟期和完熟期籽粒分离不明显。代谢组共鉴定出623种代谢物,四个时期差异代谢物合计161个。GABA和2AP通路中9个代谢物被检出,两个水稻品种的相关代谢物变化趋势相似,其中腐胺主要定位于籽粒的糊粉层,而亚精胺在内胚乳特异累积。转录组共检出3.3万个左右基因,其中检出GABA通路18个酶中的14个酶对应的基因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除Badh2外其他基因均不是差异表达基因,同一基因在两份水稻材料中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GAD1、GABA-T1、DAO4和PAO4在相应同源基因中表达水平较高。黄华占籽粒中L-精氨酸和腐胺的代谢在蜡熟期已基本结束,美香占2号在籽粒整个发育期具有持续较强的多胺降解水平。美香占2号籽粒具有合成2AP的物质基础,多胺降解途径和谷氨酸-脯氨酸转化通路同时有助于2AP的积累。【结论】水稻籽粒GABA代谢以降解为主,GABA-T1和GABA-T2共同调控GABA的降解。GABA相关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糊粉层,黄华占籽粒中代谢物分布和基因表达特征与美香占2号相似,美香占2号籽粒成熟过程中具有持续较高的线粒体活性。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2-乙酰-1-吡咯啉 籽粒发育 香稻 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远缘杂交种子无菌播种及后代表型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进行属间正反远缘杂交,杂交组合共计36个,获得远缘杂种后代141株。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和性状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种子和杂种后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6个杂交组合共杂交180朵花,有12个组合座果,共获20个果荚,座果率为11.1%;2)在座果的12个组合中,仅有1个组合PR01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而其他11个组合的果荚可能由于发育不充分、种胚未能形成,导致种子不能萌发;3)PR01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M1、M2、M3等3种培养基上均能萌发,在增殖过程中,BA2.0~3.0mg/L及Ad 2.0~3.0mg/L有利于PR01原球茎的增殖,同时生根培养基T2适宜PR01壮苗生根;4)PR01远缘杂种F1无论在数量性状上,还是在假质量性状上大都介于双亲之间,遗传了双亲的特性,但开花期不一致,其种植3年后其开花率为15.6%,而亲本全部开花且整齐一致。PR01植株及开花性状总体上趋于蝴蝶兰。

关键词: 蝴蝶兰属 钻喙兰属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杂种F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储藏条件下全麦片品质的稳定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储藏条件对全麦片储藏期间营养素损失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为全麦片的储藏及其货架期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以全麦片为原料,在4℃避光,25℃避光,25℃光照,45℃避光的储藏条件下储藏30 d,分别测定其维生素A含量、维生素E含量、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和酸价等指标,分析比较温度和光照等储藏条件对全麦片营养素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可以显著减少全麦片中的营养素损失和氧化酸败,其中4℃下储藏的全麦片营养素损失最少,氧化稳定性最佳;与其相比在45℃下储藏的全麦片样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E分别降低至319.54μg/100 g和96.85 mg/100 g,衰减率分别提高至2.5和3.3倍。储藏温度也显著影响全麦片的氧化稳定性,低温处理使全麦片中的脂肪氧化酸败速度显著下降(p<0.05),在储藏30 d后,相比45℃储藏的样品,在4℃下储藏的样品其过氧化值、脂肪酸值和酸价分别下降了23.26%、87.02%、36.62%。此外,光照也能显著降低全麦片的稳定性。与25℃避光储藏相比,全麦片经过光照储藏30 d后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E降低至400.16μg/100 g和180.19 mg/100 g,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升高至0.16 mmol/kg和0.42 mg/g。综上所述,在4℃避光储藏的全麦片有最好的品质稳定性。

关键词: 全麦片 储藏温度 光照 脂肪酸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叶茶原料选择及其品质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木香半成熟叶和老叶为试材,比较其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并以筛选出的半成熟叶为原料,经同种工艺而不同的干燥参数制成叶茶A(120℃初烘1 h、100℃焙火2 h)、叶茶B(135℃初烘1.5 h、110℃焙火2.5 h)和叶茶C(145℃初烘1.5 h、115℃焙火2.5 h),然后通过感官评审和芒果苷、总黄酮、总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评估叶茶的品质.结果表明,白木香半成熟叶的芒果苷含量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老叶,且重金属镉和铅的含量显著低于老叶,因而选择半成熟叶作为叶茶原料.叶茶A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叶茶,而水浸出物含量和芒果苷含量与叶茶B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叶茶C.叶茶A、B和C中均含检测的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5.81、63.29和61.29,叶茶A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更高.感官评审发现叶茶A茶汤黄绿明亮,香气最佳.综上,叶茶A在3种叶茶中品质最佳.

关键词: 白木香 叶茶 芒果苷 氨基酸 感官评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泰优305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泰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优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泰丰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后期转色顺畅和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泰优305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渣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生长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广东烟草种植区域部分烟田土壤结构差、养分含量不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用量海藻渣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烟草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1%海藻渣(S2)、常规施肥+2.5%海藻渣(S3)、常规施肥+5%海藻渣(S4)5个处理.[结果]施用土壤重量5%海藻渣有利于增加土壤0.25~1 mm团粒的比例.施用土壤重量2.5%~5%海藻渣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增加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S4处理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机质含量比S1处理分别提高12.22%、20.15%、9.51%、34.08%、68.08%和10.39%,同时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施用海藻渣后30 d和60 d均显著提高.另外,施用2.5%~5% 海藻渣有利于促进烟草生长,增加株高、茎粗和叶片数,提高烟叶的产量,其中S2、S3、S4处理烟草上部叶鲜重比S1处理分别提高13.26%、21.27%和17.43%,以S3处理总鲜重最大,比S1处理增加12.48%.[结论]按土壤重量比例施用一定量的海藻渣有利于改善植烟红壤的团聚体结构,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烟草植株生长,提高烟叶产量,海藻渣施用量以土壤重量2.5%效果较好.

关键词: 海藻渣 土壤调理剂 烟草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比较分析了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相同,可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有丝分裂期和双核期5个时期。小孢子发育与雄花蕾形态建成密切关联,小孢子直径与蕾径、蕾长、萼长、瓣长及雄蕊直径均呈对数式的正相关。因此,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时期可以根据雄花蕾的形态指标判定。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雄花蕾蕾长0.54~0.76 cm,蕾径0.53~0.73 cm,萼长0.78~1.18 cm,瓣长0.49~0.60 cm,雄蕊直径0.39~0.53 cm,蕾长/蕾径0.99~1.06,萼长/瓣长1.68~1.97,着生于开花节之上的第7~8节。

关键词: 黑皮冬瓜 小孢子发育 花蕾形态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种苗耗水规律及适宜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香蕉育苗期的耗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方法】以‘巴西蕉’一级组培苗为材料,以椰糠为育苗基质,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水分上限(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处理:90%、80%、70%、60%、50%和40%(T90、T80、T70、T60、T50、T40处理),以100%相对含水率为对照(CK),每3天补水1次,测定了不同处理试验苗在苗期的日耗水量和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的试验苗在整个苗期内单株日耗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处理试验苗苗期总耗水量表现为:CK>T90处理>T80处理>T70处理=T60处理>T50处理>T40处理。在生长前期,T70处理的地上部指标的PCA得分最高,其叶片数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6.67%和4.95%;在生长中期和后期,T80处理的得分最高,在生长中期,T80处理的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15.64%和14.27%,在后期,茎粗和鲜质量分别较CK提高了34.62%和32.16%。根系的生长活跃度与基质相对含水率正相关,在生长前中期T8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而在生长后期T90处理根系生长活力最强。地上部与地下部异速生长模型为Y=0.138 6·(x/r)0.7,R2=0.807 6,模型评价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预测能力。【结论】香蕉苗期的最优节水灌溉制度为:在生长前期控制基质相对含水率为70%,中期和后期为80%。

关键词: 香蕉 育苗期 节水灌溉 日耗水量 耗水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