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蛇鲻胃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蛇鲻Saurida elongata内脏为原料,将蛇鲻胃经组织捣碎,硫酸铵分级沉淀,HitrapTMQ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胃蛋白酶纯品。经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酶的分子量为37.7kDa,测得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2.2,酶的热稳定性很好,在40℃及以下温度处理3h酶活力没有任何变化,酶在pH 1—10以下都比较稳定,在强碱性条件下不稳定。EDTA和Trypsin inhibitor对该酶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MSF和Pepstatin A能完全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Ca2+、Mn2+、Mg2+、Ba2+对该酶影响不大,Hg2+对酶有较弱的抑制作用,而Zn2+、Cu2+、Fe3+对酶的抑制作用较强。
关键词: 蛇鲻Sauridaelongata 胃蛋白酶 分离纯化 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烤扇贝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相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软烤扇贝在10℃,25℃贮藏条件下的细菌种类、生长情况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产品贮藏初期的PH、水分活度(AW)值分别为6.72±0.01、0.91±0.07,AW控制较好,而PH值偏高.产品贮藏初期菌落总数为(2.43±0.03)LG(CFU)/G,耐热菌数为(2.02±0.14)LG(CFU)/G,厌氧菌数为(1.30±0.11)LG(CFU)/G,细菌相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芽孢杆菌(71.8%)、玫瑰小球菌(12.8%)、葡萄球菌(10.3%).10℃贮藏到达货架期终点176 D时,细菌总数、耐热菌数、厌氧菌数分别为(5.56±0.17)LG(CFU)/G、(5.41±0.05)LG(CFU)/G、(2.11±0.08)LG(CFU)/G;25℃贮藏到达货架期终点73D时,细菌总数、耐热菌数、厌氧菌数分别为(5.00±0.28)LG(CFU)/G和(5.13±0.11)LG(CFU)/G、(3.97±0.13)LG(CFU)/G.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相变化不同,25℃贮藏过程中玫瑰小球菌比例上升,从原来的12.8%上升至83.4%,而芽孢杆菌比例下降;而在10℃贮藏过程中芽孢杆菌比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棒状杆菌比例上升至28.2%.
关键词: 软烤扇贝 常温贮藏 品质变化 芽孢杆菌 玫瑰小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及甲砜霉素残留量
《海洋水产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电离源质谱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CAP)、氟甲砜霉素(FF)和甲砜霉素(TAP)残留量的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实现了氯霉素、甲砜霉素及氟甲砜霉素三甲基硅(TMS)衍生物的良好分离,检测模式采用选择离子检测(SIM),监测离子为:氯霉素(m/z376、378、466、468),氟甲砜霉素(m/z339、341、429、431)及甲砜霉素(m/z409、411、499、501),分别选择466、339、409作为定量离子。方法建立的基质添加标准曲线,有效地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其衍生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在CAP为2.0~200.0ng/ml,FF和TAP在5.0~200.0ng/ml时呈良好线形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基质加标实验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水产品中药残检测的要求。CAP的测定低限为0.3μg/kg,FF和TAP的测定低限为1.0μg/kg。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氯霉素 氟甲砜霉素 甲砜霉素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制剂对斑节对虾亲虾池异养细菌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施用10mg·kg-1光合细菌以及1、2和3mg·kg-1芽孢杆菌制剂对斑节对虾亲虾培育池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试验组和对照组水体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都明显上升;试验后期,试验池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池;施用10mg·kg-1光合细菌能显著抑制亲虾池水体异养细菌的生长(P<0·01);施用3mg·kg-1芽孢杆菌对亲虾池水体弧菌数量的抑制效果最好(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高技术通讯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从实验室克隆的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GENBANK登陆号DQ129693)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其成熟肽片段.重组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FHEP,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用IPTG进行诱导.SDS-PAGE电泳显示在29KD处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出现,WESTERN-BLOTTING 检测表明已经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最高占总蛋白的21%.纯化得到的GST-FHEP用凝血酶切割后,用亲合层析得到牙鲆的抗菌肽HEPCIDIN.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肽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牙鲆 抗菌肽 HEPCIDIN 大肠杆菌 表达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生态安全性检测与分析
《生态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了转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Suckley)生长激素基因鲤生态安全性问题及研究转基因鱼对天然野生鲤群体遗传污染程度。通过RAPD和SSLP方法,用265个RAPD标记和35对鲤的微卫星标记对受杂交鲤污染的哈尔滨江段黑龙江鲤群体、未受污染的抚远江段黑龙江鲤群体及模拟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的1%和10%比例获得繁殖子代等实验群体的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即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1%时对普通群体的基因污染程度是微乎其微的,远远低于杂交鲤对野生群体基因污染,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10%时对普通鲤遗传背景的影响稍有升高,但仍然远远低于杂交鲤对野生群体基因污染程度。总之,在现有的检测技术条件及有效的监控条件下,与杂交鲤相比转基因鲤对鲤野生群体的遗传背景的影响是微弱的,而外来种和杂交种则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威胁。
关键词: 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 鲤 生态安全 基因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与生长性状相关SCAR标记的筛选
《海洋与湖沼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第6代大个体群体(CP-a)和小个体群体(CP-b)以及野生群体(WP)为对照组的各50尾个体进行扩增,获得可能与生长性状相关的9个RAPD遗传标记。对获得的标记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SCAR标记分析。其中6对引物(SCAR1、SCAR2、SCAR3、SCAR4、SCAR5和SCAR6)在3个群体中有扩增产物,前4对引物在3个群体共150尾个体中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SCAR5和SCAR6在3个群体中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依据扩增产物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表明,SCAR5扩增的多态片段在3个群体中的组成比例分别为78%、52%和54%,差异显著(P<0.05);SCAR6扩增的多态片段经电泳后产生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只有CP-b含有等位基因A。这2个标记可以作为与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为在生产实践中实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 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1.0988)];Wt=4531.0076[1-e-0.1641(t+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 mm,渐近体重W∞=4531.0076 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 mm和1 346.26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河蚬、焦河篮蛤、中国绿螂和丝异蚓虫;相对重要性指数值较高的有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琵琶拟沼螺、梨形环棱螺、中国绿螂、焦河篮蛤、河蚬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水文和工程的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和互花米草扩散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九段沙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丰度 生物量 相对重要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千年笛鲷幼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22.5~31.9℃条件下,千年笛鲷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0、2、4、6、9、11d)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千年笛鲷幼鱼的体重在短时间(2~6d)的饥饿后下降不大,9d以上的饥饿可导致幼鱼的体重明显下降。经过饥饿11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灰分含量有所上升,水分含量明显上升,表明千年笛鲷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依靠消耗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恢复投喂后,各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11d组鱼在恢复投喂后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为10~11d。结果表明:饥饿2d组的千年笛鲷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该补偿现象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达到;饥饿4d组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6d组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饥饿9d组幼鱼不具有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1d组幼鱼为饥饿致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