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础单元,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通过6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秸秆+缓释肥(SRF)和有机无机混施(OCF)4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SRF和OCF处理0-20,20-40 cm土层土壤的SOC含量较CF显著增加10.06%,19.23%和9.84%,16.79%;3种施肥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TN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K处理;OCF处理中0-20 cm土层的C/N比较CF增加16.44%(p<0.05).SRF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R0.25(10.93%);20-40 cm土层,OCF处理中R0.25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32.62%(CK),19.75%(CF),19.44%(SRF)(p<0.05).相比CF处理,SRF和OCF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的平均质量直径MWD(1.54%~16.92%,2.17%~28.26%)和平均几何直径GMD(5.88%~14.71%,13.04%~39.13%),降低了分形维数D(1.11%~2.09%,4.99%~5.44%),且OCF处理更为显著(p<0.05).可见,秸秆+缓释肥和有机无机混施处理均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后者效果更为显著.MWD和GMD与土壤SOC和TN的相关性较高,均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但分形维数D与之无显著相关性关系.

关键词: 施肥措施 稻麦轮作 土壤团聚体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桃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桃及其多个近缘种的起源中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广泛的资源考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种质资源,培育了623个桃品种.依托有关单位建成了郑州、南京、北京3个国家桃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栽培模式、整形修剪、科学施肥、花果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贮藏加工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延长鲜果供应期、丰富果实类型、提升桃果品质提供了保障,支撑了我国桃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工作重点将围绕关键基因的挖掘定位、育种技术的创新、以及抗性、低需冷量、省工省力、适应机械操作品种等方面展开.通过优质、安全、高效的现代栽培技术以及采后技术的研发,为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减量施氮与碳氮调控对稻麦轮作系统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稻麦轮作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稻季施氮量为20 kg/hm~2时,相较于施氮量17 kg/hm~2处理,土壤全磷、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 60%、6. 25%、45. 54%、50. 00%,水稻产量提高3. 89%.麦季施氮量为17 kg/hm~2时,相较于施氮量14 kg/hm~2处理,土壤全钾、速效氮磷分别显著提高4. 38%、33. 43%、30. 03%,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株高均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加2. 13%.随着基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株高和产量均有显著增加.氮肥基追比例为7∶3和8∶2时,相较于常规5∶5处理,水稻和小麦产量的增幅分别为12. 95%-13. 08%和20. 97%-21. 77%.综上,稻季和麦季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 kg/hm~2和17 kg/hm~2,最佳氮肥基追比例为7∶3和8∶2.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减量施氮 碳氮调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农用地整治的历史变迁及功能变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基于相关文献和法律法规对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进行了梳理,依据耕地保护及农用地利用目标变化,将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变革过程划分为关注耕地数量保护、数量和质量并重、"三位一体"综合整治、"四位一体"综合整治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下基于上海农用地不同功能的农用地整治目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理清了上海农用地整治历程及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未来农用地的综合功能及整治方向进行了预判。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土地整治 历史变迁 功能变化 未来发展 上海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植物应答环境变化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植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篇综述简要地总结了中国植物学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以及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在植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包括干旱、高温、低温、盐碱、重金属、铝毒害和光胁迫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植物非生物逆境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物稳产分子设计的重大需求和创制耐受多种逆境环境的绿色新种质的可能性.

关键词: 非生物逆境胁迫 干旱 盐碱 温度 重金属和铝毒害 植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随着油菜品质性状遗传规律逐渐被挖掘及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QTL定位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油菜中几个重要的脂肪酸相关的分子标记和QTL定位进行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报道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分子标记 QTL 油菜 品质性状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MpOBP8是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的气味结合蛋白,对于昆虫感知外界气味物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MpOBP8的克隆及其优化表达,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探索其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半定量PCR对其组织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双酶切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MpOBP8,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分析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克隆得到了淡足侧沟茧蜂MpOBP8基因(GenBank登录号:MG457156),该基因含有4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7.57ku,预测PI值为4.78。通过半定量PCR,在触角中检测到MpOBP8的表达,而在头、胸、腹中均未检测出表达。对其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显示:最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25℃、6 h、菌体培养液OD_(600)为0.1-0.3和0.1 mmol·L~(-1)。大多数的靶蛋白能以上清形式表达,并通过纯化和浓缩得到了高浓度的靶蛋白。【结论】该研究克隆了淡足侧沟茧蜂的MpOBP8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探明了该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大量获得该气味结合蛋白,为后期研究MpOBP8的嗅觉识别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淡足侧沟茧蜂 MpOBP8 气味结合蛋白 优化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DC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DNDC模型(De 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反硝化-分解模型)是以模拟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为目的,耦合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模型,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以稻田生态系统中DNDC模型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与查阅文献,针对模型中稻田作物参数、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等模块的优化改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前,模型虽然已经能较好地模拟稻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生长、甲烷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等,但仍然存在着诸如水稻类型匮乏、管理措施输入参数较少、氧化亚氮再现性较弱等问题。在今后发展中,模型应丰富水稻类型、改进农田管理相应参数及优化氧化亚氮的模拟机理,为在稻田减排降污方向推广模型应用、建立可靠的评估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DNDC模型 稻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氮素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平湖菹草-上覆水-沉积物系统中汞、砷的赋存特征

环境化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东平湖菹草-上覆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汞(Hg)和砷(As)的含量特征及相互关系,于2015年5月菹草生长的旺盛期在东平湖沿湖采集了33个点位的菹草、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Hg和As的总量,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评价了菹草对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Hg和As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东平湖上覆水中Hg和As浓度的均值分别为0.769μg·L~(-1)和7.86μg·L~(-1),以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GB 3838—2002)为参比,As全部达标;Hg超标率为73.3%,其均值是Ⅲ类水标准值的7.7倍.表层沉积物中Hg和As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072 mg·kg~(-1)和17.09 mg·kg~(-1),分别为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的3.6倍和1.8倍.菹草中Hg和As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169(干重)和2.11 mg·kg~(-1)(干重).菹草对上覆水、表层沉积物中Hg、As的富集系数空间差异性较大,且对上覆水中Hg和As的富集系数(16.2—2581.9)远高于对表层沉积物中的富集系数(0.07—26.2).表层沉积物中Hg、As与有机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但Hg、As在菹草-上覆水-沉积物系统中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了该系统中Hg、As迁移的复杂性.

关键词: Hg As 水体 生物富集 东平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圣女红3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圣女红3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特早熟、优质、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果皮韧性强、耐贮运,可采收二茬瓜.为提高'圣女红3号'的品质和商品产量,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圣女红3号'的春播早熟覆盖栽培,采用单蔓整枝方式为佳,即保留主蔓,摘除所有侧蔓,并控制主蔓上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比留侧蔓坐果提早4-6 d上市,商品瓜产量增加11. 1%.单蔓整枝最佳种植密度以株距22-25 cm、行距250 cm、11 500-12 500株/hm~2为佳,基肥施用量以精制有机肥22. 5 t/hm~2+狮马牌复合肥375 kg/hm~2为宜.膨瓜肥采用叶面追肥方式为佳,坐果后每4-5 d叶面喷施一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15 kg/hm~2,商品瓜产量比不追肥对照增产26. 8%,比传统滴灌或穴施追肥方式增产20%以上,并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优质 高产 设施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