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崇明岛地方菜用大豆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豆的13对核心SSR引物,对来自上海市崇明岛的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有7对引物在61份菜用大豆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一共有31个等位基因被这7对多态性引物检测到,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3~7个,其平均变异数为4.43个。利用这7对SSR引物对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了每份品种(系)的遗传图谱。根据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7~1.0,以相似系数0.79为划分标准,可将其分为9个类别。并根据其主要植物学特性和籽粒特征,将这61份菜用大豆也分为9大类型,但是基于农艺性状和SSR多态性所分类群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崇明岛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充分利用崇明岛菜用大豆地方品种资源、拓宽育种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菜用大豆 SSR 指纹图谱 农艺性状 籽粒性状 崇明岛


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大小颗粒薏仁米判别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产地大颗粒薏仁米(BCS)和小颗粒薏仁米(SCS)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为基础,通过方差分析研究BCS和SCS主要营养成分是否有差别,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来判别BCS和SCS。结果表明,除粗脂肪、Mg、Al外,其他所研究的营养成分均为SCS高于或与BCS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CA所提取的特征变量基本能区分BCS和SCS,SVM所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100%,说明薏仁米主要营养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来判别BCS和SCS是可行的。
关键词: 薏仁米 主要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定性判别


加强动物病毒学研究,促进动物生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病毒学与教育科研、社会生产、百姓生活等密切相关.我们在利用和享受动物病毒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需要随时应对动物病毒性疫病新发和再现的严峻挑战.跟踪和展示动物病毒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这种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也有助于我们驯服和控制病毒并让其服务于社会需要.本专栏稿件包含了冠状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6种动物病毒病原体相关研究报告和综述,汇集了病原进化、表位筛选、病原与宿主互作等诸多研究内容,期望该专栏的出版有助于促进动物病毒性疫病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与进步.


不同根型水稻的根系可塑性比较研究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根型水稻对缺磷和干旱的响应情况,本研究筛选了不同根型的10个典型水稻品种作为试验对象,在水培条件下对其进行低磷和渗透胁迫处理1个月,研究水稻根系的可塑性。结果表明,不同根型水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低磷胁迫会特异性地促进深根品种根系的伸长,平均比浅根品种伸长48.78%,同时显著抑制浅根品种根数目的增加,平均比深根品种根数减少24.90%。渗透胁迫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作用,分别减少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37.51%和5.73%。水稻对低磷和渗透2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方式不同,两者交互作用会加剧抑制植株生长。与2种处理叠加相比,低磷胁迫分别增加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最大根长53.31%、54.05%和36.36%,减少根数9.05%;渗透胁迫分别增加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最大根长和根数136.33%、49.19%、5.37%和32.91%。与对照相比,经3种处理的根冠比均显著上升,分别增加57.30%、142.70%、141.01%,但不同根型品种受相同程度胁迫后均倾向于保持近似的根冠比。本研究首次发现深根型水稻品种在低磷环境下特异性伸长根系这一特性,为水稻的营养高效和节水抗旱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从长三角区域农业经济特征入手,分析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在长三角区域内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以及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方面的探索,并针对如何推进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提出了打破目前的分割化、碎片化的"人"、"物"管理模式,使之形成区域化、共享化的"人"、"物";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合作绩效考评机制;做强做大长三角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使以短期项目为主的创新模式转向长三角区域内以长期科技创新联盟为主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市场化方式吸引创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建议。


不同来源的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比较
《菌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以探讨蛹虫草品质的差异。对17个蛹虫草菌株栽培得到的子实体及16个市售样品中的多糖、核苷类成分、游离糖醇及小分子糖类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比较其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因菌株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菌株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6-(2-羟乙基)腺苷,因菌株不同虫草素含量可相差14倍,N6-(2-羟乙基)腺苷的含量差异可达6倍以上。市售样品中的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在测定的几种成分中,虫草素是含量差异最大的活性成分。17个蛹虫草菌株子实体的多糖含量为1.81%–4.92%,甘露醇含量为1.44%–4.47%,海藻糖含量为3.58%–25.43%。16个市售样品的多糖含量为2.84%–5.55%,甘露醇含量为0.96%–3.93%,海藻糖含量为1.04%–19.91%。采用数据归一化法进行子实体品质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7a、G10a、G15a综合品质较好,多数成分含量均大于平均值,是生产高品质蛹虫草的合适菌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