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低剂量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的24、48和96h的LC50分别为229·33、146·17和105·94mg·L-1,安全浓度为10·59mg·L-1;长期(24d)暴露时,低浓度(0·1~5·0mg·L-1)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且1·0mg·L-1的诱导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雌二醇含量增加了84·1%;高浓度(10·0mg·L-1)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各个处理时间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4天时雌二醇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50%(P<0·01)。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雄性鲫鱼的生殖功能和性征变化,因富集阿特拉津而导致血清雌二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雄性鲫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生殖缺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盐度胁迫下军曹鱼稚鱼应激反应的血清学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体质量(25.6±4.9)g]从盐度37‰的自然海水中直接转移至盐度为0、5‰、15‰、25‰、37‰(对照)和4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急性胁迫试验,转移前及转移后0.5、1、2、3、6和12 h分别检测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对照组各指标在基础值附近变幅平稳;盐度0组在6~12 h内出现100%死亡,且死亡前稚鱼皮质醇(256.7 ng.mL-1)和血糖(11.95 mmol.L-1)都显示显著高水平(P<0.05),而乳酸和AST水平则较低;其他4个胁迫组在最初3 h内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盐度25‰组变幅显著高于其他组,除盐度5‰组皮质醇和乳酸水平在后期有升高趋势外,各组3 h后都逐渐回落至基础值或对照组附近.血清AST水平前期变化较复杂,试验后期盐度5‰和25‰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除在淡水中导致稚鱼死亡外,以皮质醇水平为主要应激指标,综合分析显示,稚鱼对盐度胁迫反应初期强弱依次为盐度25‰、5‰、15‰和45‰,而后期在盐度5‰下的应激强度又逐渐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盐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法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的盐硒分析方法。方法盐样直接称取、加水、定容后,分取盐溶液,加入盐酸、硫脲,定容室温下放置30min后,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5~20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6μg/L,RSD小于3%,回收率为97.5%~98.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适宜食盐中硒的测定。
关键词: 硒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食盐 硫脲 预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机理研究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聚甲醛固定、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正常发育受精卵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卵受精过程中纺锤体变化以及雌雄原核的移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发育受精卵内微管能聚合形成纺锤体并牵引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依次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雌雄原核融合为合子核,进行第一次卵裂。雌核发育受精卵内,随6-DMAP处理时间的延长,星体微管消失,纺锤体被拉长变得扁平,最终导致中期纺锤体解散,第二极体的形成被抑制;6-DMAP处理过程中,受精卵中的精核始终处于皮层区域,不能形成雄原核,雌原核和精核几乎不移动,去除6-DMAP后,雌原核和精核恢复移动,但移动速度与对照组相比要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混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5次测定中,人工湿地对NH4+-N、NO-2-N、NO3--N、PO34--P、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变化在56.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39.53%~71.43%和32.07%~50.0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1%、53.06%、60.88%、61.33%、54.22%、59.15%和41.69%。出水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别从50.33、51.11、50.28、56.00和51.08的富营养状态降低到39.86、41.28、42.70、47.76和46.16的中营养状态,而且CODMn在所有测定时间下的出水水质中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出水中的TP在大多时间下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测定贝类产品中残留的三唑磷
《色谱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贝类产品中三唑磷残留量的方法。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分离。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正己烷去脂和反萃取的方法处理样品。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g/L,检测限为10μg/kg,回收率高于80%,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
关键词: 气相色谱(GC) 三唑磷(triazophos) 贝类产品(shellf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初步表达
《海洋水产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SVCV糖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5’引物和3’引物中分别引入酶切位点。以病毒核酸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该段糖蛋白基因,将所得的基因片段(517和521)克隆至穿梭载体pGAPZαA/B之GAP启动子下游位点,构建含α信号肽的重组表达载体。获得的重组质粒pGAPZαA-517和pGAPZαB-521经线性化后,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SMD1168菌株,构建分泌型表达SVCV糖蛋白的重组酵母菌株。酵母菌落PCR法检测表明,已成功构建分泌表达SVCV糖蛋白的酵母基因工程菌株,斑点印迹法进一步分析表明有目的蛋白的成功表达。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克隆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草鱼生长、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体长(10.16±0.14)cm,体重(21.20±0.24)g的草鱼种630尾,随机分为7个试验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草鱼。在纯化饲料中添加0、0.15、0.3、0.6、1.2、2.4、4.8 mg/kg的硒,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试验以研究饲料不同硒水平对草鱼生长、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硒能促进草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提高体蛋白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提高草鱼消化酶活性。饲料硒对草鱼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蛋白沉积效率为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28.37%和38.30%;草鱼鱼体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草鱼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以及脂肪酶活性均达最大值,其中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5.55%和249.33%。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添加硒能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草鱼品质,促进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