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菌剂作用下牛床垫料发酵过程可溶性碳氮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可溶性氮和碳变化的规律.[方法]测定不同菌剂作用后牛床垫料发酵过程不同发酵时间可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碳(可溶性总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结果]添加菌剂促进了牛床垫料发酵过程铵态氮(NH4+-N)、可溶性有机氮(SON)和可溶性总碳(STC)含量的增加,降低了硝态氮(NO3?-N)含量,其中国龙生物床菌剂作用最明显,百丰畜禽宝和丰力净次之;可溶性有机碳(SOC)在不同的菌剂之间作用无规律性.随着发酵时间延长,NH4+-N和STC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发酵20 d含量最高;NO3?-N和SON呈增加趋势,发酵50 d含量最高;SOC呈降低趋势,发酵10 d含量最高.[结论]添加菌剂能增加发酵过程铵态氮、SON和STC含量,但可能存在氨挥发的风险.综合考虑堆肥降解效果和减少氨气的挥发,牛粪垫料发酵宜选专用畜禽粪便发酵的菌剂.
关键词: 牛床垫料;堆肥发酵;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可溶性碳


闽南山区鲜食玉米叶斑病季节性流行动态及药剂防治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时,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而平均温度低于23.0℃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叶斑病 小斑病 大斑病 南方锈病 流行动态 药剂防治


8个番石榴品种的转录组测序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番石榴转录本数据,探讨不同番石榴品种转录本之间差异。【方法】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2500平台对红心(HX)、彩虹(CH)、紫红(ZH)、水晶(SJ)、秀珍(XZ)、彩叶变(CYB)、彩叶(CY)和紫星(ZX)等8个番石榴品种的8~9成熟果肉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组装及数据库比对,获得大量番石榴转录本注释信息。【结果】组装获得了126 979条Unigene,平均长度766 bp,N50为1 654 bp,N90为267 bp;8个番石榴品种间共有27 274个基因为共表达基因。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差异基因表达聚类分析,发现品种水晶(SJ)和彩叶变(CYB)之间基因功能表达差异较小,品种紫红(ZH)与其他品种之间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品种水晶(SJ)和彩叶变(CYB)聚为一类,品种红心(HX)、彩虹(CH)、秀珍(XZ)、彩叶(CY)、紫星(ZX)归为一类,但品种紫红(ZH)与其他品种间距离较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番石榴种质资源分类、功能基因表达、功能基因鉴定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转录组数据。


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山羊饲粮中红曲米酒糟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贵州白山羊,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不含红曲米酒糟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10%、20%和30%红曲米酒糟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38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各组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末重(FW)、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以试验Ⅰ组的生长性能最佳。试验Ⅲ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10%~30%)的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综合来看,以红曲米酒糟添加量为10%时饲喂效果最佳。


14株芽胞杆菌菌株的分子鉴定及其促生机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前期筛选的14株植物促生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生物测定评价菌株对番茄的促生效果,并对其促生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促生菌株来自芽胞杆菌科的2个属、9个种。对番茄种子促生特性研究表明,14株芽胞杆菌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长率为0.74%~11.85%;其中12株芽胞杆菌能促进胚根生长,增长率为4.03%~65.33%;而8株芽胞杆菌促进胚芽生长,增长率为1.24%~18.17%。对不同芽胞杆菌的促生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胞杆菌的6个促生因子(解无机磷、解有机磷、固氮效能、吲哚-3-乙酸含量、植酸酶活性、吡咯喹啉醌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与活菌数无相关关系(P>0.05),与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种子发芽率与胚根长、胚芽长无相关关系(P>0.05),而胚根和胚芽长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1)。室内番茄盆栽实验表明,试验的6株芽胞杆菌对番茄幼苗均有促生作用,不同芽胞杆菌对番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如图瓦永芽胞杆菌FJAT-47648能显著增加根长,提升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而暹罗芽胞杆菌FJAT-47226的促生效果则主要表现在增加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上。


一株对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培养研究
《茶叶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是一种重要的茶树害虫,当前对其防治仍以化学手段为主。为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采用浸虫法从12株原寄主为鞘翅目昆虫的白僵菌Beauveriaspp.中筛选出一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高毒力的Bbr1552菌株。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每毫升含5.0×107个孢子的孢悬液(25℃)处理茶丽纹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4.49 d,处理7 d,茶丽纹象甲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僵虫率为69.44%,LC50值为每毫升1.55×106个孢子。对菌株Bbr1552进行形态学鉴定与rDNA-ITS序列和Bloc序列分析,明确其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此外,对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均为PPDA培养基;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5℃。


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园林景观规划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本文在介绍景观与景观规划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景观规划原则,并从适度营造、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塑造文化内涵、满足功能需求等5个方面阐述了园区园林景观规划要点,以供参考。


9个绿肥紫云英品种(系)在汉中地区的适应性
《草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鲜草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汉中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系),为汉中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种植模式下紫云英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系)。结果表明:’南郑种’、’y H925’、’宁波大桥’、’湘紫1号’属于特早熟种,’yi J’、’848711’、’闽紫7号’、’弋江籽’属于早熟种,’湘紫4号’属中熟种。9个品种(系)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较大,’闽紫7号’鲜草产量最高,为24 192.45 kg·hm-2;其次是’yi J’,为23 494.50 kg·hm-2,与闽紫7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南郑本地种’最低,为12 049.80 kg·hm-2,显著低于其他8个品种(系)。特早熟品种(系)中’宁波大桥’在汉中适应性较好,株高、地上部分特征、根瘤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等综合特性表现较好,适宜在水稻直播模式中种植。早熟品种(系)中,’闽紫7号’和’yi J’在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盛花期鲜草产量优势显著,适宜在水稻机插秧和手插秧模式中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