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豆大蓟马消化道形态及超微结构

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各个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方法]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豆大蓟马若虫、预蛹、蛹和成虫期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豆大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及马氏管组成.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消化道平均长度分别为1 642.65±158.68,2 233.68±133.76,1 264.39±92.43,1 169.81±59.48,2 380.32±196.67和 1 344.31±143.29 μm.前肠分为咽、食道、嗉囊和贲门4个部分,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肌上皮细胞外层、肌肉层、上皮细胞层和角质层.1和2龄若虫前肠有大量囊泡,角质层不明显.预蛹、蛹和成虫前肠细胞角质层较厚,肌肉也较发达.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由外向内分别为肌细胞层和上皮细胞层,靠近肠腔的一侧特化成微绒毛结构.1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储备物质;2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髓鞘样结构以及较多的类自噬泡结构;预蛹和蛹中肠细胞含有球晶;成虫前中肠和中中肠细胞含有基底迷路.后肠由回肠和直肠2部分组成,各个发育阶段均具有发达的肌肉层和角质层.马氏管没有肌肉层,上皮细胞包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基底迷路、紧密连接等细胞器或结构.预蛹和蛹的马氏管基部未观察到基底迷路结构,但预蛹马氏管细胞内分布有多泡体.此外,蛹期马氏管细胞质中观察到球晶.[结论]豆大蓟马各个发育阶段的消化道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本研究根据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形态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蓟马类昆虫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分化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豆大蓟马;生长发育;消化道;比较形态学;透射电子显微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骨形态发生蛋白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检测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RNA转录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优化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建立其标准曲线,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及非特异性产物,熔解曲线为单峰,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BMPs基因在半番鸭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P1、 BMP2、 BMP5和BMP7基因在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5.5×10~4、 1.1×10~5、 5.1×10~5和7.7×10~5拷贝·μL-1; BMP6和BMP10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7.5×10~4和7.6×10~3拷贝·μL-1;而BMP3、 BMP4、BMP8a和BMP15分别在法氏囊、胸腺、喙和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分别为1.5×10~5、2.1×10~4、1.8×10~3和3.3×10~3拷贝·μ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检测鸭BMPs表达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 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西番莲转色期果实色泽与品质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科学采收西番莲以提高其贮藏品质,以紫色西番莲台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西番莲转色期间果实色泽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番莲在转色阶段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苷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含量下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果实在转色前期主要发生的是糖的累积,其中主导因素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转色后期主要发生的是酸降解,其中主导因素是苹果酸;糖组分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西番莲转色期间同时发生着叶绿素的降解和花色苷的积累,果皮色泽的变化与果肉糖酸组分的变化有相关性.

关键词: 西番莲 转色期 色泽 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模式和坡位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种植是亚热带丘陵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茶园种植模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人为因素。为揭示种植模式和坡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两种不同种植模式(常规和有机种植模式)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20cm)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2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坡位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预测土壤细菌功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有机种植模式茶园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有所降低,其中中坡位常规茶园土壤细菌Sobs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有机茶园(P<0.05);从坡面尺度看,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标均以中坡位最高,其中常规茶园中坡位土壤细菌Ace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下坡位(P<0.05)。(2)各样地茶园土壤细菌共获得29个门82个纲190个目316个科517个属929个种,主要细菌优势门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土壤细菌群落优势属以AD3、热酸菌属(Acidothermus)、norank_f__norank_o__Elsterales和norank_f__Xanthobacteraceae为主。(3)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常规种植模式下不同坡位之间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有机种植下不同坡位之间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坡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种植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组间群落差异分析(LEfSe)表明,57个差异物种对种植模式非常敏感,不同种植模式富集了不同的细菌类群。(4) PICRUSt2功能预测共获得6个一级功能层和46个二级功能层,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土壤细菌群落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方面功能活跃。有机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壤细菌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膜运输、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及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功能。(5)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全磷、全钾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种植模式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增加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有机茶园 坡位 细菌群落组成 高通量测序 PICRUSt2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皮33份种质资源花粉形态观察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黄皮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其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分别对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 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 000倍)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黄皮花粉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17.97~23.76μm,赤道轴长17.11~20.55μm,均有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分布均等,3条沟在极面不会交汇,有沟界极区,属于赤道三沟类型(N3P4C3),外壁纹饰为网状突起。33份种质花粉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性状等方面,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在遗传距离10处可将这些种质分为3类。

关键词: 黄皮 花粉 极轴 萌发沟 外壁纹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状元蜜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东南园艺 2022

摘要:开展柑橘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状元蜜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腐植酸、有益活性菌,以及钙、镁肥的平衡施用,'状元蜜橘'的果实产量、果面着色度、优级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生产上应减少化肥的施用,并大力推广应用根据测土、测叶片营养结果进行科学配方施肥的模式.

关键词: 状元蜜橘 施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典型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福建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在典型白茶产地—福鼎市采集8个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32个耕作层(0—20 cm)及相应鲜叶(一芽二叶),分析土壤中锰锌含量、赋存形态、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鼎市茶园耕作层土壤全锰和全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94.84 mg·kg?1和101.58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土壤有效锰锌含量均值分别为49.41 mg·kg?1和3.34 mg·kg?1,28.13%比例的茶园土壤缺锰,34.38%的茶园低于高产茶园标准.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锌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茶园土壤各形态锰含量剖面分布总体表现为由上至下递增趋势,离子交换态锌和有机结合态锌由上至下总体呈现出微弱的递减趋势,其他形态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明显.茶园土壤锰锌形态总体受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离子交换态锰和碳酸盐结合态锰与土壤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离子交换态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锰锌各形态与土壤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茶叶锰平均含量为664.46 mg·kg?1,锌平均含量为45.03 mg·kg?1.茶叶中锰含量与土壤全锰、离子交换态锰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咖啡碱含量也与这4种形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锌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鲜叶酚氨比与土壤有机结合态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福鼎市部分茶园土壤缺锰现象,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与土壤锰形态之间关系密切,该区茶叶生产需根据茶园地形、管理措施和土壤养分等条件合理施肥,建议部分茶园增施锰(锌)肥和间作绿肥以提高茶叶品质.

关键词: 白茶 茶园 土壤 形态 剖面分布 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山粉对木糖醇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淮山粉添加量对木糖醇戚风蛋糕质构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制备木糖醇淮山戚风蛋糕过程中,以蛋糕比容、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色泽、质构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淮山粉添加量(10%,20%,30%,40%,50%)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淮山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糕比容下降,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增大;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先增加后减小,弹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先减小后增大;L*值(亮度)减小、a*(红色)先增大后减小、b*(黄色)下降、△E(总色泽)差异增大。结论:淮山粉的最适添加量为10%。

关键词: 淮山粉 木糖醇 戚风蛋糕 质构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叶面肥Silamol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探讨施用植物叶面肥Silamol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以水稻不育系材料荃9311A、华浙2A、糯S、1892S、隆科638S、华玮338S和1678S为试验对象,研究喷施不同浓度Silamol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区试验中,与不喷施Silamol对照相比,不育系1892S喷施Silamol异交结实率提高4.7% ~12.9%,小区产量增产幅度达11.11% ~13.75%.7个不同地点大区试验中,喷施Silamol制种产量比不喷施Silamol(CK)高,增产幅度达4.7% ~12.7%.利用水稻两系不育系1678S进行了逐日授粉试验,发现Silamol可显著提高1678S的盛花期异交结实率.综合以上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田花期喷施不同浓度Silamol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植物叶面肥;Silamol;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技术用于亚稀褶黑菇鉴定的研究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2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条形码标记技术,作为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中毒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 子实体中DNA被提取后,经过PCR扩增、克隆后再测序,得到ITS全序列;将DNA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较,获得二者间的同源性,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对模板DNA浓度、取样部位、烹调的影响等条件进行评价。结果 在3个野生蘑菇样品中,引起中毒的蘑菇样品(R02)与GenBank中7个亚稀褶黑菇亚种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9%,且系统发育树显示与这些亚种处在同一支,鉴定为亚稀褶黑菇,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另外两个样品不属于亚稀褶黑菇。结论 建立了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方法,可用于亚稀褶黑菇的准确鉴定,将为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蘑菇中毒 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分子条形码 rDNA-ITS 毒蘑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