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遗传多样性构建金针菇的核心种质群体及分子身份证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我国产量最高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为提高优良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种质的育种效率,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105份金针菇种质为材料,开展体细胞不亲和评价,并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所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20对SSR引物在105份种质中共扩增得到209个等位基因位点,所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1–1.00,在遗传距离0.76处可分为5个大类群。105份金针菇种质共包含67种不同的遗传背景,野生金针菇种质比栽培种质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SR的聚类分析结果和体细胞不亲和评价结果既相互印证,又可互为借鉴。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4份金针菇种质的核心种质群体,占所有供试材料的41.90%,保留了100%等位基因。核心种质群体覆盖区域广泛,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变异,可为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进一步构建了能同时反映每份金针菇种质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收集地区、子实体颜色和栽培性状的分子身份证编码,并转换成可视二维码,为金针菇种质的高效标识和快速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分子标记 体细胞不亲和评价 系统发育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都市郊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金山区数据的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基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以规模经营户稻谷和小麦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农户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播种面积的扩大、采用机播的耕作方式、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提高对减少稻谷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和促进农家肥的施用均具有积极作用,年龄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增加稻谷农药喷洒次数;技术培训对于减少小麦化肥施用量和农药喷洒次数具有积极作用;农业经营收入和流入耕地面积对小麦农家肥的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长时间离开本乡镇从事兼业会增加小麦化肥的施用量,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间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最后为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提出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业机械和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完善对农户的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加强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安江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补偿的响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流域生态补偿通过改变流域地区居民的生产行为和生活行为降低人类活动导致的氮输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以新安江流域(黄山市境内)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7年为研究时段,通过计算氮肥施用、大气氮沉降、作物氮固定和食品/饲料净输入量,评估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期间新安江流域NANI的时空变化,考察NANI对生态补偿的响应。研究发现,新安江流域NANI在流域生态补偿时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黄山市范围来看,NANI先升后降,大幅度下降的时期在2012年后;氮肥施用是氮的主要输入来源,作物产品是最大的氮输出项;从各个县区来看,下降明显的区域有黄山市屯溪区、歙县,它们由净氮输入地区变为净氮输出地区的时间拐点分别是新安江生态补偿第二轮和第一轮试点时期。结论表明,生态补偿有效减少了新安江的氮素输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研究了二氧化氯气体(ClO2)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为降低采后葡萄贮藏过程中交链孢霉腐病带来的损失提供依据.用1.5、3.0、4.5、6.0、7.5、9.0μg/L ClO2分别对离体链格孢菌处理10、20、30 min,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菌落生长、孢子形成、芽管伸长抑制率及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来探究ClO2对其抑制效果.并用3.0、6.0、9.0μg/L ClO2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处理30 min,置于28℃的培养箱中贮藏,通过测定病斑直径、发病率及相关酶活性来探索ClO2对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lO2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链格孢菌菌落生长、孢子形成及芽管伸长.且接种了链格孢菌的活体实验中,ClO2处理组均能抑制果实的病斑直径及腐烂率,延缓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采用9.0μg/L ClO2处理果实30 min效果最好.
关键词: 二氧化氯气体 链格孢菌 交链孢霉腐病 葡萄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上海农村经济 》 2021
摘要:上海作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领跑者,农业和农村发展程度理应作为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在农业农村标准体系构建、农业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农村改革试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治理探索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形成了与上海市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乡村振兴体系,在打造"上海样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后疫情时代上海农业电商发展的思考
《上海农村经济 》 2021
摘要: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业电商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电商企业和平台。近年,上海涉农电商平台多达10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10余家,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天天鲜果、百果园、每日优鲜等,其中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的销售额加总占总量的80%。2020年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疫情期间,各大涉农电商APP下载量和每日订单数量迅速增加,上海农业电商成交量也不断提高。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涉农电商平台交易额已达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长和As A-GSH循环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高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长和As A-GSH循环的影响,本研究以‘德绿808’为研究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0~2.0 mg/L)外源EBR,而后进行(38±1)℃(昼)/(33±1)℃(夜)的高温胁迫,测定并分析各生长指标和与As A-GSH循环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在高温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生物量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升高;APX、MDHAR、DHAR和GR活性显著增强;As A、DHA、GSH和GSSG含量显著升高,As A/DHA、GSH/GSSG比值显著下降。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除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外,其余各指标都呈持续升高或降低趋势。恢复常温后GSH含量继续降低,APX活性持续升高,其余各指标都有回转趋势。(2)外源EBR处理能够缓解高温胁迫对西葫芦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以0.5 mg/L EBR处理效果最好。与HT处理相比,0.5 mg/L EBR处理下西葫芦幼苗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降低,APX、MDHAR、DHAR和GR酶活性,抗氧化物质ASA、GSH显著提高,两者还原型物质DHA、GSSG含量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缓解西葫芦幼苗高温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5 mg/L EBR的效果最好,这为西葫芦夏季耐热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2,4-表油菜素内酯 高温胁迫 西葫芦 幼苗生长 AsA-GSH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遗传学是食用菌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40年来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研究紧密围绕为育种服务、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的解决等主题开展了众多科学活动。为了促进食用菌遗传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梳理出9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和地方品种研究、食用菌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食用菌杂交育种的遗传学规律研究、食用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和变异风险监控、栽培基质分解利用和储存转运的分子机制、食用菌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分子机制、子实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食用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食用菌鲜品采摘后代谢生理的分子机制等,目前这些研究主题有些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有些在研究的系统性上还有待完善,有些还缺少足够的关注兴趣。希望食用菌遗传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把一些源头和底层的科学规律弄清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结合壳聚糖涂膜对'夏黑'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1)℃、相对湿度80%—85%的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1%、2%和3%)涂膜‘夏黑’葡萄对其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结合壳聚糖涂膜保鲜‘夏黑’葡萄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保持其果粒硬度,明显降低葡萄掉粒率和腐烂率,有效维持其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其中,2%壳聚糖处理保鲜效果最好,贮藏第5周,果粒硬度为(8.45±0.81)kg∕cm2,掉粒率和腐烂率分别为(13.39±0.88)%和(10.05±1.36)%,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黄酮含量比CK组高13.84%,较好地保持了其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蒜属资源观赏性状分析及杂交育种研究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18个石蒜属资源为试材,采用定期观测结合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石蒜属资源的主要观赏性状、倍性以及不同杂交组合对结实率的影响,以期为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蒜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石蒜属资源在观赏性状上存在差异,花色主要有大红色、蓝紫色、白色、黄色等,部分资源如长筒石蒜和中国石蒜,花葶长达56.41~62.24 cm,花大健壮,是用作切花的良好材料。对石蒜属资源的倍性进行分析,鉴定到二倍体种质12份,三倍体种质6份。根据优势互补原则,设计了6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结果进行了统计,换锦花、中国石蒜、红蓝石蒜和长筒石蒜等资源具有良好的杂交结实率,是后续杂交育种优良亲本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