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防菌对稻瘟病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危害性极强的病害之一,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农药防治、种植方式管理、抗病品种筛选等。稻瘟病病菌具有易突变的特点,使抗病品种的抗病效果持久度较低,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等原因又使其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断降低,同时还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高效的微生物防治方法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对稻瘟病害的病原菌、症状、诱发因素和防治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生防菌分类及其生防机制。最后,基于生防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对生防菌在稻瘟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星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猪群中猪星状病毒(PAstV)的流行现状及其遗传特性,本研究于2016年~2020年间在上海不同地区10个猪场共采集了1 416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利用RT-PCR方法及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PAstV的总阳性率为26.2%,PAstV与其他腹泻病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较复杂,二重感染率占比达56.93%,主要以PAstV/猪嵴病毒(PKoV)为主(20.07%);三重感染率占比29.41%,以PAstV/PKo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10.09%)感染模式为主;四重感染率为11.4%,以PAs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札幌病毒(PoSaV)/猪萨佩罗病毒(PSV)(13.51%)感染为主。猪群中PAstV的流行与气温差有很大关系,在季节交替时节流行率较高,特别是秋冬交替时节。选取其中2个PAstV阳性样品(JS-PAstV和CM-PAst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不高,仅为73.8%。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CM-PAstV分别与挪威、日本、美国的PAstV 3型的亲缘性较近;而JS-PAstV与匈牙利的PAstV 3型的亲缘性最近。对ORF2基因进行病毒重组分析,显示JS-PAstV和CM-PAstV的ORF2基因均与人星状病毒之间存在重组现象。提示,上海地区猪群中存在PAstV 3型的流行,且遗传距离较远,但存在与人星状病毒重组的风险,需进一步监测关注。本研究数据丰富了国内PAstV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为该病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猪星状病毒 混合感染 季节性 遗传进化分析 基因序列重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10号'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酥10号’为中熟优质高产菜用大豆新品种。植株直立,有限结荚,单株结荚50个以上,其中2~3粒荚率72%以上,荚色绿,荚毛灰白稀疏,2~3粒荚长6.75 cm,荚宽1.45 cm。鲜豆百粒质量96.1g,鲜豆出仁率53.2%,鲜籽粒易烧煮,吃起来口感糯、微甜,品质优。对光周期不敏感,适合江、浙、沪、皖地区春、夏、秋3季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年10月上海市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研究
《上海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根据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中的数据,上海市2021年10月蔬菜的月均批发价环比小幅上涨,月均田头价同比大幅上涨,位居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青菜的月均田头价环比下跌4.87%,月均批发价环比下跌6.82%,但月均批发价同比上涨60.76%;10月猪肉价格跌宕起伏,月初猪肉价格下跌至14.37元/kg,中旬开始猪肉价格明显反弹,月末涨至20.00元/kg以上;鸡蛋的月均批发价环比下跌6.25%、同比上涨25.82%;淡水产品的月均批发价环比小幅下跌,其中鲫鱼的月均批发价跌幅最大,环比下跌12.25%;海产品的月均批发价涨跌互现,但整体波动较小。
关键词: 蔬菜 猪肉 鸡蛋 淡水产品 海产品 价格 上海市 2021年10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申科糯602'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科糯602’是以SWL11为母本,SWL1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白色糯玉米杂交新品种。株形半紧凑,株高232.5 cm,穗位高87 cm,成株叶片数18。果穗筒形,穗长18.5 cm,穗行数12~16行,穗粗4.8 cm,穗轴白,百粒质量33.65 g。平均产量13 505.7 kg·hm-2,比对照增产6.0%。高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南方锈病。皮渣率14.78%,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都市地产农产品购买渠道、质量信任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基于上海市15个城区消费者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21
摘要: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消费者实地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地产农产品的购买水平不高,仅有24.8%的消费者经常购买上海市地产农产品,进一步分析发现消费者普遍认为便捷性购买渠道不充足,购买渠道仍集中于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平台三大渠道,且前二者占比较高。消费者对地产农产品的信任水平比普通农产品水平高,在选购农产品时40.05%的消费者仍将安全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质量信任程度在消费者区别地产农产品、偶尔购买和经常购买地产农产品三个环节中均有显著正向作用,便捷购买渠道充足性在偶尔购买和经常购买地产农产品两个环节中起到显著正向影响,户籍、学历、购买频次、原产地重视程度等变量也影响消费者地产农产品的购买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深度和轮作模式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洗镜检的方法,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与物种多样性3个方面,研究不同耕作深度(深耕、浅耕)和轮作模式(水稻-绿肥、水稻-休耕、水稻-小麦)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2科30种;2)0—10 cm土层中,浅耕+水稻-绿肥处理杂草土壤种子库密度最大,达12.27×104粒∕m2,浅耕+水稻-休耕处理为8.99×104粒∕m2,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深耕的3种轮作模式处理;浅耕+水稻-小麦轮作处理的杂草种子库丰富度最低,仅为6,显著低于其他5种处理;深耕+水稻-小麦处理杂草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2.07,显著高于浅耕的3种轮作模式。综上,增加耕作深度有利于降低水稻-绿肥和水稻-休耕模式杂草种子库密度,可为上海稻田"三三制"下的杂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0.2、0.4、0.6 mmol·L-1)褪黑素处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将其晾干后装入聚乙烯袋中,在(1±1)℃贮藏,测定各处理组双孢蘑菇的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糖、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褪黑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mol·L-1褪黑素处理后的双孢蘑菇失重率较低,硬度较高,可溶性固形物、糖、蛋白含量和POD活性较高,PPO活性较低。研究结果为褪黑素应用于双孢蘑菇采后保鲜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