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嗜冷杆菌EASTSEAG5-1415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高技术通讯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东海深海底泥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碱性脂肪酶的海洋细菌EASTSEAG5-1415,经鉴定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将其染色体DNA用SAU3AI部分酶切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2~10KB 的DNA片段,用KLENOW大片段酶半补齐,与用SAL I酶切半补齐的质粒PUC19连接后,转化E.COLI.JM109构建基因文库.用平板测活法从基因文库初步筛选到两株产碱性脂肪酶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反应进一步鉴定.序列测定分析表明,两个重组质粒中都包含长度为951BP的碱性脂肪酶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和上游基因调控序列.此片段编码有317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计算分子量为35 000 DAL.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此片段来自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GLACINCOLA EASTSEAG5-1415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黄海鳀鱼的胃排空率及其温度影响
《生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受控条件下 ,以卤虫幼体为饵料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鱼的胃排空率 ,并比较了线性、指数和平方根 3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统计结果表明 ,3种数学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鱼的胃排空曲线 (df =10 ,r2 =0 .782 0~0 .96 2 9,P<0 .0 1) ,综合评价结果则进一步表明 ,指数模型最适于定量描述其胃排空曲线 ,平方根模型次之 ,直线模型较差。在研究温度范围内 ,鱼的胃排空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增大 ,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 Rt=0 .0 35 4 e0 .0 76 6 T (R2 =0 .9770 )加以定量描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系统净化贝类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人工方法使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菌(Escherichia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UV)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贝类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56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其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证明紫外线系统用于净化菲律宾蛤仔是有效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鲤与普通鲤的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5 CSCD
摘要:对转生长激素基因鲤与普通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Ca、Mg、Zn、Fe含量以及氨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经比较分析得出:转基因鲤与普通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52%和17.4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5%和2.83%、灰分分别为1.29%和1.23%、水分分别为78.85%和78.2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54%和16.7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0%和7.83%,经统计分析,二者均无显著差别,在所测定的4种元素中,其含量虽高于普通鲤鱼,但经数理统计分析,均无显著差别,说明外源基因的插入对转基因鲤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未产生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对栉孔扇贝血淋巴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 20~40 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 25~20 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 40 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 25~ 5 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 mg/L时,酶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说明,适当的氨氮刺激可增加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增强扇贝的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但较高浓度氨氮则使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质含量和n-3HUFA水平对大菱鲆亲鱼产卵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给大菱鲆亲鱼投喂高蛋白和高水平 n 3HUFA的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低蛋白和低水平 n 3HUFA饲料组相比,大菱鲆亲鱼繁殖力明显提高。高水平试验组,亲鱼体重增重大,产卵量高、所产卵子卵径大,受精后上浮率、孵化率高,仔稚鱼的存活力强。其中卵子脂肪酸含量受亲鱼所摄饲料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当亲鱼组投喂试验组饲料的蛋白质为 49 3%、脂类含量为14 6%,其中∑n 3HUFA的比例为 29 3%时,平均每尾亲鱼的产卵量为 1 45×106,所产卵子的卵径为1 053 mm,卵子脂类∑n 3HUFA的比例为20 38%,浮性卵率为95%。经过30 d的饲育,大菱鲆苗种的存活率为 23%,明显高于低蛋白和低脂肪酸试验组的数据。本研究认为,大菱鲆亲鱼培育的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应≥45%;脂类的适宜含量为≥10%,其中∑n 3HUFA的适宜比例≥20%。
关键词: 大菱鲆 亲鱼 饲料 蛋白质含量 n-3HUFA 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珠富集法分离草鱼微卫星分子标记
《水产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磁珠富集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该方法分离草鱼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回收纯化400~900bp片段,连上接头,构建“基因组PCR文库”。用生物素标记的简单重复序列(CA)15作探针与其杂交,杂交复合物结合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珠上,经一系列的洗涤过程,去除磁珠表面不含有微卫星的片段。将吸附在磁珠上的片段洗脱,PCR扩增放大,再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微卫星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即可得到微卫星分子标记。本研究又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探针(CA)15进行二次杂交筛选,获得阳性克隆132个,所得到的阳性克隆经测序,86.36%含有微卫星序列,共获得130个微卫星DNA序列。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0设计引物83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组织损伤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1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櫣nther)暴露在浓度为0·1×10-6mg/L的Pb~(2+)、Zn~(2+)、Cd~(2+)、Cu~(2+)溶液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半滑舌鳎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Cd~(2+)、Cu~(2+)组的鱼行动缓慢,应激性很差,偶尔还出现不协调的颤抖性游泳行为,试验结束时几乎不摄食;Pb~(2+)和Zn~(2+)组的鱼游动积极,与实验前无大差别。利用常规组织切片法检查Pb~(2+)、Zn~(2+)、Cd~(2+)、Cu~(2+)对半滑舌鳎鳃、肝脏、肾脏、脾脏、脑的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Cd~(2+)、Cu~(2+)对鳃、肝脏和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引起了次鳃小瓣结构的崩溃;肝脏细胞脂肪颗粒的变形和大量堆积,造血组织坏死;肾小球结构溃解和管细胞肥大。Pb~(2+)、Zn~(2+)组鱼次鳃小瓣基部上皮呈空泡状,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氯细胞肥大增生;肝脏脂肪颗粒堆积,肝细胞肥大增生;肾脏血细胞坏死,肾小管形态溃解和管细胞增生。对脾脏和脑的损伤未观察到。将行为学变化和生理损伤结合可以对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及早提出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