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国外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分析了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动物产品溯源和动物标识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可供借鉴的若干做法,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关键词: 动物产品 动物标识 可追溯体系 发达国家 经验启示 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需覆土的蘑菇属食用菌——中国美味蘑菇

菌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于新疆的"中国美味蘑菇"是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迄今未有人工栽培报道。本文已成功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并完成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 H值为6。该种蘑菇可利用稻草、麦杆、芦苇等基质进行栽培;它还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菇可不需覆土,而覆土为一般栽培的蘑菇属种类生产中的必须环节。初步驯化表明,该种蘑菇以芦苇为基质比以稻草为基质的生物学效率高15.01%。

关键词: 新疆 驯化 栽培 生物学特性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差异及应对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欧盟出口蔬菜产品屡受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约。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的差异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出口蔬菜受阻的案例,对比了中欧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数量、方法标准结构、蔬菜样品检测技术内容和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典型出口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与欧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方法标准、提高方法前处理效率、提高方法精密度和灵敏度以及进一步规范检测质量控制4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中欧 蔬菜 农药残留 检测方法标准 技术性贸易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保守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DQ006857.1),利用Primer ExplorerV4软件设计3对LAMP引物,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建立IBRV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393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IBRV LAMP方法在65℃、50 min条件下可扩增出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并可通过颜色变化判定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copies/μL的质粒DNA,与nested-PCR方法的敏感性相当,比PCR方法敏感1000倍,且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水泡口炎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301份鼻腔拭子和92份血清样本,阳性率分别为87.6%和58.8%,表明鼻腔棉拭子更适用于IBRV的临床检测。文中建立的IBRV LAMP方法具有可视化、快速、特异、灵敏性强的优势,适合基层和现场对临床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为IBR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gB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地区猫须草资源饲料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近年研究发现猫须草是一种潜在的饲料添加剂,广西地区是我国猫须草主要产区之一,但缺乏关于猫须草种植和加工产业的统计信息。为了解广西地区猫须草资源饲料化利用可行性,促进猫须草资源的充分利用,采用问卷、文献调研并结合现场调研的方法,对广西地区猫须草种植、加工、饲料使用、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猫须草种植容易,田间管理简便,病虫害少。广西地区猫须草质量稳定,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不同地区所产猫须草有效成分差异较小。但是目前猫须草消费市场有限,种植规模较小,无法满足饲料产业需求。如能开拓猫须草资源的饲料化应用,引导广西地区农民进行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并精细化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也可促进猫须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广西 猫须草 饲料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蕾期高温对大棚与露地‘早生新水’梨花粉活力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以大棚、露地‘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枝为材料,分别在25℃、35℃处理2 h、4 h和6 h,以及40℃处理1 h、2 h和3 h,模拟高温对梨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蕾耐高温低于35℃,尽管花粉量较多,但花粉萌发率低,花粉有效数量低;露地‘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蕾也不耐35℃高温。35℃高温持续时间越长,花粉萌发率越低,40℃高温显著降低花粉萌发率。35℃高温处理后,露地‘早生新水’梨花粉活力较大棚梨的修复能力强,但不耐受40℃长时间高温。高温对花粉管长度影响小。可见,温度对花粉萌发率影响大,对花粉活力起关键作用,大棚栽培应避免35℃以上的高温长时间出现。

关键词: 大棚 露地 花蕾期 高温 花粉萌发率 花粉管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爆裂玉米单交种‘申科爆1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申科爆1号’是以SPL01为母本、SPL02为父本杂交获得的爆裂玉米单交种,分别于2015年6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16年7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申科爆1号’花形为蝶形,爆花率达99%,膨爆倍数31倍。该品种在2013—2014年上海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89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19.4%;在2014—2015年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 475.7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7.6%。

关键词: 爆裂玉米 选育 ‘申科爆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早熟秋甘蓝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甘蓝植株生理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除草剂对大田栽培秋甘蓝的防除效果,开展了四种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草铵膦、二甲戊灵、草甘膦异丙胺盐)甘蓝田杂草防除效果的调查,并进一步测定不同除草剂作用下甘蓝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不同除草剂对甘蓝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甘蓝大田中的杂草株数,从而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甘蓝大田中的杂草株数,但产生的药害严重抑制了植株生长,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抗氧化还原系统,致使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草铵膦、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大田杂草株数,植株形态学指标、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OD活性显著下降。二甲戊灵可以做为早熟秋甘蓝定植前的除草剂在生产上使用。

关键词: 除草剂 甘蓝 杂草 抗氧化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流控芯片用于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保存对卵母细胞造成渗透损伤、毒性损伤和冰晶损伤,使得细胞冻后质量难以提高.本文首次提出将微流控法添加-去除保护剂分别与三种冷冻载体(OPS、QC及Cryotop)搭配使用,对猪卵母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并与传统冷冻法进行比较;然后,首次选用透明陶瓷和玻璃制作集成一体化芯片,对猪卵母细胞进行冷冻保存,以冷冻保存后的细胞存活率和发育率为判断依据,筛选出较好的方案;最后,对冻后卵母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流控添加-去除保护剂组卵母细胞冻后存活率以及卵裂率都显著高于传统冷冻组,可以有效降低卵母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胞内活性氧水平,减小线粒体损伤,提高细胞的冻后质量.透明陶瓷一体化芯片保存卵母细胞得到的存活率和卵裂率与传统OPS冷冻的保存结果无显著差异.微流控芯片技术为卵母细胞的低温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卵母细胞 添加-去除方案 微流控一体化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蛭石引发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NaCl胁迫下2种杂交一代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种子对蛭石引发的响应,为种子萌发期间抗氧化特性及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5℃黑暗条件下,用蛭石引发2种番茄种子(‘大红合作909’和‘粉红合作906’)5d后,将引发和未引发种子分别放入装有0,100 mmol/L NaCl溶液的发芽盒内,(25±1)℃发芽3d后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发芽10d后,计算种子活力,分析蛭石引发的影响。【结果】与未引发种子相比,蛭石引发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此外,蛭石引发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种子吸胀期间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提高α-淀粉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但2种番茄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盐胁迫和蛭石引发下的表现不同。【结论】蛭石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种子的活力,增强了种子吸胀期间的耐盐性。

关键词: 番茄种子 蛭石引发 种子吸胀 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