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甘薯腐烂茎线虫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以甘薯腐烂茎线虫ITS序列基因片段为靶标,建立了一种针对该线虫的RPA检测方法。【方法】RPA检测反应使用TwistAmp? Basic Kit,分别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单条线虫以及甘薯组织或土壤中的线虫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RPA方法可特异性鉴定甘薯腐烂茎线虫群体、单条线虫以及甘薯组织或土壤中的线虫。甘薯腐烂茎线虫基因组DNA和单条线虫的检出限分别为10-2 ng/μl和1/100条,与普通PCR检测灵敏度相当。【结论】RPA技术是一种耗时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的甘薯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技术。

关键词: 甘薯腐烂茎线虫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分子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

应用化工 2021 CSCD

摘要:采用无机酸矿化+MAP沉淀+石灰乳聚沉工艺,处理含水率95%的猪粪废水,研究不同时间下无机酸的矿化效果和pH对MAP沉淀的影响,考察磷酸和镁盐投加量对MAP沉淀去除NH+4-N和PO■-P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投加石灰乳聚沉,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处理。研究表明,无机酸矿化+MAP沉淀+石灰乳聚沉工艺可有效提高猪粪废水固液分离效率,降低废水污染物含量,减小后续水处理难度,具有较好的资源化前景。猪粪废水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磷酸3.5 g/kg,镁盐9 g/kg,石灰乳16 g/kg,对NH+4-N、TN、PO■-P、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5.6%,44.84%,95.52%,92.39%,95.40%。

关键词: 猪粪废水 矿化 MAP 固液分离 资源化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骨架蛋白对肉持水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持水性是肉的重要品质指标,直接影响肉的颜色、多汁性和嫩度。汁液流失常被用来衡量肉的持水性,宰后过多的汁液流失会给肉类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肉的持水性是食品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骨架蛋白作为肌肉细胞的主要成分,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宰后肌肉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肉的持水性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主要骨架蛋白的生理生化性质以及骨架蛋白对肉品持水性的影响,探讨了影响骨架蛋白降解的重要因素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肉品持水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骨架蛋白 持水性 蛋白降解 作用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星无核与其短节间突变体紫金早生的节间长度差异机制初探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金星无核短节间突变体紫金早生节间长度短缩的形成机制。【方法】以金星无核(JXWH)及其短节间突变体紫金早生(ZJZS)为研究材料,借助扫描电镜、LC-MS/MS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种材料在细胞形态、内源激素含量和miRNA上的差异。调查外源激素处理(JA及其合成抑制剂DIECA)下突变体节间长度的变化。【结果】紫金早生节间长度和节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金星无核;紫金早生中JA、JA-ILE和SA含量显著提高,而ICA和ICAld含量显著降低;小RNA测序结果发现2种材料中共有21个差异miRNA,GO注释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细胞分裂、茉莉酸代谢、蛋白代谢、环境应答和器官发育等过程。外源DIECA处理后,紫金早生节间伸长,外源JA处理抑制了紫金早生节间长度的伸长。【结论】紫金早生短节间突变性状与茉莉酸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茉莉酸可能受miR319的调控。

关键词: 葡萄 突变体 节间长度 miRNA 茉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生物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的诱导抗病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通过探讨不同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利用诱抗剂防控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叶片喷雾施药方式研究2种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2种诱抗剂处理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其中以β-1,3-葡寡糖10倍的防治效果最佳,病指防效达65.44%;与CK相比,β-1,3-葡寡糖10倍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几丁质酶(CHI)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P<0.05)。本研究说明葡萄经β-1,3-葡寡糖10倍液诱导后,提高了体内防御酶和抗病相关蛋白活性,进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β-1,3-葡寡糖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剂。

关键词: 葡萄 诱抗剂 霜霉病 抗性诱导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豆CACTA转座元件注释、标记开发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基因组中CACTA转座元件进行鉴定,分析其序列特征、插入位点特征、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并进行标记开发,为CACTA转座元件功能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菜豆的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鉴定和分析;基于所鉴定的CACTA转座元件插入位点多态性,随机设计51对引物;利用筛选的11对引物,对24个菜豆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身份证构建。[结果]菜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来源于20个家族的1 645个插入位置明确的CACTA转座元件。这些元件DNA总长度约4.71 Mb,占整个基因组DNA的0.9%左右。CACTA转座元件均匀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与功能基因的分布没有相关性。插入偏好性分析提示,菜豆CACTA转座元件更倾向于插入AT富集区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菜豆CACTA转座元件可以划分为4个进化支。CladeⅠ和CladeⅣ进化支分别拥有最多的家族数量(50.0%)和元件数量(57.7%),但各进化支家族数量与元件数量差异较大。与功能基因的关系分析表明,有390个CACTA转座元件插入功能基因的内部或基因的临近区域(<2 kb);有258个元件捕获完整的基因或基因片段。标记开发结果显示,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28~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53水平上可以将24个品种分为4类。[结论]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鉴定和注释了菜豆基因组中的CACTA转座元件,并明确了其在基因组中的分布规律、插入偏好性、系统进化关系和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菜豆品种特异的分子身份证,可用于菜豆品种的系统分类、亲缘关系和品种鉴定。

关键词: CACTA转座元件 分子标记 生物信息学 菜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炭疽菌拮抗细菌CL01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可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生防资源,从江苏句容梨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梨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CL01。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和rpo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奥托威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CL01能够抑制梨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受抑制的真菌菌落边缘菌丝变得稠密,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在PDA皿上抑菌带宽达(8.2±0.4)m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L01发酵液能够破坏梨炭疽菌细胞壁完整性,导致菌丝皱缩、塌陷。CL01发酵液还能够抑制梨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经发酵液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降至50%以下。用正丁醇萃取法提取的CL01发酵液粗提物对梨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可达到(7.3±0.2)mm。CL01发酵液和发酵液正丁醇粗提物均可以有效抑制梨炭疽病斑的扩展,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2.0%和83.0%。此外,CL01还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梨炭疽病 拮抗细菌 类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裂解酶专家共识-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抗生素持续、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抗多黏菌素mcr-1基因以及耐万古霉素"超级细菌"的发现,标志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为了应对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残留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减抗、限抗、禁抗"战略的实施,这是破解抗生素长期应用引发系列问题的根本之策,是事关畜禽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一件大事.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新型替抗剂的研发提出新的需求,亟需在这些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其中噬菌体裂解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类新型抗菌蛋白,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减抗、降抗中具有公共卫生战略价值.为推动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与应用,现汇聚全国十多位从事噬菌体裂解酶研究的专家和相关企业,联合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噬菌体国际研讨会和《中国兽医学报》,专题研讨国内外关于噬菌体裂解酶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对噬菌体裂解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一系列共识.

关键词: 噬菌体;裂解酶;专家共识;齐鲁公共卫生云讲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日本沼虾4个野生种群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进行评价与比较,以期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日本沼虾4个野生种群间虾体全长、体长、体重和肌肉重差异明显,但含肉率(33.99%—35.40%)无显著差异;日本沼虾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7.73%—18.81%、1.40%—1.83%、1.07%—1.24%和78.44%—79.49%;共检出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51—74.09,不同种群间His、Arg、Asp、Glu、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共检出脂肪酸16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0种,不同种群间脂肪酸种类组成(C20﹕0和C14﹕1)和含量(C18﹕0、C18﹕2和C20﹕1)差异明显。在检测的4种常量元素(Na、K、Ca和Mg)和5种微量元素(Fe、Cu、Zn、Mn和Cr)中,仅Fe和Mn在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日本沼虾虾体规格的显著增加不会引起含肉率的明显变化;肌肉中部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受生活环境和食物资源的影响显著,生产中需注意调节这些营养成分的添加。鉴于太湖种群的生长潜力及骆马湖种群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的营养价值较高,可选择二者作为亲本来改善江苏日本沼虾种质。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野生种群 生长性状 肌肉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微波干燥中微波强度对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微波强度对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影响,本文采用静态体外模拟消化模型评价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壁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微波干燥后的胡萝卜和南瓜的细胞壁断裂,有色体结构破坏严重。经体外模拟消化,胡萝卜和南瓜消化液细胞结构破坏明显,细胞壁破裂严重,类胡萝卜素从细胞内部释放到消化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鲜样,且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随微波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微波强度为9 W/g时,胡萝卜和南瓜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较高,其β-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相比于鲜样分别显著提高了12.02、24.2倍(P<0.05)。由此可知,选择合适的微波强度有助于提高蔬菜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

关键词: 真空微波干燥 胡萝卜 南瓜 类胡萝卜素 生物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