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将VP2基因分3段(部分序列重叠),分别为VP2(1~600)、VP2(376~975)和VP2(751~1350),并根据大肠杆菌对密码子的偏爱性进行优化,将优化的3个VP2基因片段分别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 3个重组VP2蛋白均获得了表达。用纯化的3个重组VP2蛋白rVP2(1~600)、rVP2(376~975)和rVP2(751~1350)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IBDV抗体间接ELISA(rVP2-ELISA)。用rVP2-ELISA、IDEXX-ELISA(IBDV)及中和试验对96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重组VP2蛋白建立的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IDEXX-ELISA(IBDV)与中和试验比较,相对敏感性分别为97.1%、61.8%、58.8%和100%;相对特异性分别为85.5%、82.3%、83.9%和25.8%;符合率分别为89.6%、75.0%、75.0%和52.08%。本研究为研制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以重组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强UV-B辐射对光氧化水稻812HS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光氧化水稻的光合特性对UV-B辐射的反应,以籼稻两用不育系812S(野生型)及其光氧化突变株系812HS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采用40 kJ·m~(-2)·d~(-1)剂量的UV-B增强辐射处理植株65 d,分别在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条件相比,增强UV-B辐射使812HS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化,但对其生长抑制程度弱于普通水稻;812HS的叶绿素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但降低幅度低于普通水稻,抽穗期后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灌浆期,812HS叶绿体含量的增加幅度较普通水稻极显著多出34.3个百分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812HS的PSⅡ原初光转化效率(F_v/F_m)在分蘖期的提高幅度比普通水稻大,而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则明显低于普通水稻。PSⅡ失活的原因是质体醌PQs和PSI蛋白复合体对UV-B辐射敏感,电子从Q_A~-向QB~-传递过程受阻,致使快还原型库PQ受影响,说明增强UV-B辐射会抑制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但对光氧化水稻812HS的抑制效应弱于普通水稻。本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水稻的光氧化知识和丰富水稻栽培生理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贮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及其在山羊瘤胃中降解特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乳酸菌微贮对油菜秸秆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及其在山羊瘤胃里的降解特性的变化影响,旨在探索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方法。[方法]将粉碎的油菜秸秆分成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微贮组分别添加不同比例(质量分数为40%、55%和70%)水分后,再添加200 mL乳酸菌液(1.6×10~5 CFU·g~(-1))进行微贮,于处理后0、7、14和21 d采集样品,进行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分析,并采用尼龙袋法对微贮前后油菜秸秆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贮处理21 d后油菜秸秆松软,有清香味,适口性改善显著;CP含量升高,NDF和ADF含量下降;CP、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水分添加量的增加,CP的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升高,ADF的瘤胃降解率下降。[结论]乳酸菌微贮能改善油菜秸秆的适口性,改善油菜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其在瘤胃的降解特性,添加40%水分的油菜秸秆微贮21 d的综合效果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病毒2型的分离鉴定与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兔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兔病.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引起的RHD主要在欧洲流行,病兔的死亡率高达90%,而用经典RHDV毒株制备的疫苗几乎不能预防家兔感染RHDV2,从而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20年4月,中国四川省某兔场首次发生由疑似RHDV2引起的RHD,笔者所在实验室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Hemagglutination, H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扩增、vp60基因序列分析和病毒复制试验,对采集的病死家兔肝脏样本进行病原鉴定.HA结果显示,部分病死家兔的肝脏样本不能引起血凝现象;RT-PCR结果显示,样品中出现了RHDV2的特异性条带.对新发现毒株cDNA的RT-PCR产物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扩增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经典RHDV 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77.5%~80.1%,与RHDV2 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3.6%~96.1%,并且与RHDV2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病毒复制试验结果显示,用病死家兔肝脏组织与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按1 g∶10 ml混合后制成的悬液分别人工感染5只非免疫25日龄未断奶仔兔和5只2月龄兔,在24~48 h全部死亡.基于以上试验结果,确定本研究新发现的RHDV毒株为RHDV2,并将其命名为SC2020,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RHDV2毒株,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兔出血症 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 vp60基因 鉴定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红枫叶片转录组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国红枫(Acer rubrum)叶色鲜红美丽,在园林植物中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常用作防护林树种和风景林树种。为了了解美国红枫转色期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调控途径,本研究对美国红枫转色期叶片进行RNA-Seq测序和分析,共获得unigenes 78 571条,总长度为71 788 869 bp,平均长度913.68 bp。通过与蛋白数据库的比对,48 387条unigenes可获得注释信息。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发现注释到的基因涉及53个功能组,其中代谢过程(生物学过程)、细胞(细胞组分)以及催化活性(分子功能)的富集程度较高。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对核糖体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进行调节。在叶片转色期间,共筛选出7个与花青素相关的转录因子,主要经丙烷类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机制介导美国红枫叶色调控。同时发现这7个转录因子在红叶或者花叶中表达量较高,进一步提示其在美国红枫叶片转色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究美国红枫叶色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菜AgHAT4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芹菜品种‘六合黄心芹’和‘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获得HAT4转录因子基因AgHAT4。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从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与理化性质、以及系统进化树等方面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HAT4含有1个长为90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99个氨基酸。‘六合黄心芹’和‘文图拉’中的AgHAT4基因有1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编码的氨基酸有1个位点的差异,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3.71和33.68 kD,等电点均为9.12。进化树分析表明芹菜AgHAT4与胡萝卜的HAT4属于同一分支。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由3个α螺旋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且未定位到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gHAT4在芹菜叶柄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次之,叶片中表达量最低。多种非生物胁迫导致芹菜AgHAT4的表达量发生变化。与未胁迫对照相比,高温胁迫处理后‘六合黄心芹’中AgHAT4的表达量在24h明显上调,在盐胁迫条件下‘文图拉’和‘六合黄心芹’中AgHAT4的表达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在处理2h后表达量达到峰值。‘文图拉’中AgHAT4的表达量在高温处理4 h后表达量最高,而在低温条件下在处理2 h后表达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芸薹根肿菌蛋白磷酸酶组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调控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基因转录、代谢调控等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芸薹根肿菌e3菌株的基因组为试验数据来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芸薹根肿菌全基因组蛋白磷酸酶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搜索与SMART分析相结合,本研究在芸薹根肿菌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4个蛋白磷酸酶基因.编码的54个蛋白磷酸酶可以进一步被分成4类,包括10个磷酸化蛋白磷酸酶(PPP),21个金属离子依赖型蛋白磷酸酶(PPM),19个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4个基于天冬氨酸的蛋白磷酸酶(APP).这54个蛋白磷酸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780~125 140,等电点为4.43~10.45.通过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在这54个蛋白磷酸酶中,PBRA007461存在信号肽,PBRA003636、PBRA004449、PBRA004464、PBRA005270、PBRA006854和PBRA007201存在跨膜结构域.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这54个蛋白磷酸酶基因在不同时期差异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在休眠孢子萌发期和休眠孢子成熟期,金属离子依赖型蛋白磷酸酶基因PBRA001085的表达量最高,说明该磷酸酶在休眠孢子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芸薹根肿菌蛋白磷酸酶功能研究和根肿病防治靶标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杨TMM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孔作为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植物TMM蛋白与植物气孔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TMM基因5'端上游的调控序列pPsTMM,长度为2 336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启动子pPsTMM除了含有TATA-box、CAAT-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之外,还含有多种光响应元件、植物激素响应元件、抗逆胁迫相关元件以及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等,说明转录活性还可能受到光、植物激素、逆境胁迫等因素诱导。利用双酶切法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PsTMM-GUS,叶盘法稳定遗传转化烟草,GUS化学组织染色显示GUS主要集中在叶芽起始发育部位表达,说明pPsTMM启动活性具有组织特异性。对非生物胁迫的转基因烟草进行GUS化学染色以及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PsTMM对不同因素的非生物胁迫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性,干旱和盐胁迫下启动活性很低,高温和低温对其调控作用也不明显,但对外在施加的植物激素(GA, NAA, ABA)和水杨酸(SA)响应程度很高,说明pPsTMM启动子对物理因素的响应值要远低于化学因素的诱导。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TMM蛋白表达模式与小叶杨气孔发育特性及抗旱性之间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pPsTMM启动子 GUS化学组织染色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和东北粳稻稻米理化特性及Wx和OsSSIIa基因序列分析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地理来源和直链淀粉含量将87份供试粳稻品种(系)划分为江苏普通粳稻、东北粳稻和江苏半糯粳稻3种类型,系统比较了稻米理化性状及淀粉合成主效基因Wx和OsSSIIa序列的差异,以探究其食味品质特征及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东北粳稻相比,江苏普通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偏低,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偏高,而胶稠度和RVA谱特征值相当.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相比,江苏半糯粳稻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大的胶稠度及独特的RVA谱特征.大多数性状变异系数在3种类型粳稻中均较小,仅消减值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品种(系)间的稻米回生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性状较为一致.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3种类型粳稻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地理来源和品种特性影响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程度.聚类分析将87份粳稻分为4个类群,江苏普通粳稻与东北粳稻主要分布于类群I和II,且品种间相互交错;类群III由2个江苏普通粳稻品系和1个江苏半糯粳稻(徐稻9号)组成,多数性状值位于普通粳稻与半糯粳稻之间;类群IV中均为江苏半糯粳稻.序列分析表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中Wxb基因无序列差异,而江苏半糯粳稻在Wxb第4外显子上发生G/A替换,属Wxmp等位基因型;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系)携带OsSSIIa(G-GC)等位基因,从而导致高糊化温度.
关键词: 粳稻 食味品质 低直链淀粉含量 Wx OsSSII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