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Bt11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根据外源基因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AT)与载体骨架连接区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转基因玉米Bt11特异性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37℃条件下20 min内完成转基因玉米Bt11的检测,绝对检测限为100拷贝/μL,相对检测限为0.1%。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Bt11 特异性检测 绝对检测限 相对检测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售鸡肉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特征初探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描述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的污染状况,初步评价四环素耐药基因通过市售鸡肉产品进行迁移的潜在风险。在上海13个区采集55个冷冻鸡肉样品、50个冷鲜鸡肉样品和3个现宰鸡样品,分离对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不敏感的细菌(Tet~(is)或Dox~(is)),研究其耐药特征,并筛查7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和一类整合酶基因int I。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出Tet~(is)菌,菌落数为1.00×103~1.51×108CFU/g;从96.19%的样品中分离出Dox~(is)菌,菌落数为5.01×10~7.76×106CFU/g;两类抗生素不敏感菌的数量在现宰样中最高,冷鲜样次之,冷冻样最低。738株Tet~(is)和Dox~(is)菌普遍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其中165株菌中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tet E,tet G,tet L,tet M和int I的检出率分别为9.70%,20.00%,4.24%,9.70%,15.80%,29.70%,61.80%和46.10%。耐药基因的寄主菌包括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不动杆菌、鞘氨醇杆菌和土地杆菌等,大多数菌的四环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大于64μg/m L。综上,市售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较为严重,可能包含巨大的耐药基因池,存在潜在的迁移风险。

关键词: 四环素耐药菌 四环素耐药基因 鸡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彩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沪五彩花糯1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沪五彩花糯1号’是以申W48为母本、申W93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籽粒为五彩花色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上海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83 d,生育期与‘申糯2号’(CK)相仿,产量(去苞叶鲜穗净重)13 066. 3 kg/hm2,比‘申糯2号’增产8. 2%。该品种色泽鲜丽,鲜食糯性品质好,口感甜糯,综合评分85. 6,抗病性好。

关键词: 糯玉米 新品种 ‘沪五彩花糯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中肠组织的变化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取食人工饲料和3种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后,剖取围食膜观察在不同时间点围食膜的变化,以及采用组织切片法探究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感染病毒前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幼虫感毒后的围食膜首先由无色透明、具有弹性的圆桶状结构,变成乳白色、弹性降低的单片状结构,随着感毒后时间的推移,围食膜破坏严重,变成无弹性的碎片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的甜菜夜蛾在未感染病毒时其中肠组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感染病毒后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围食膜被破坏或消失;中肠柱状细胞伸长、变形,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混乱,细胞脱落,肠壁变厚。此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中肠组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取食人工饲料和黄豆的影响类似且最大、甘蓝次之,蕹菜最小。【结论】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寄主植物 中肠 组织病理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步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五重PCR的条件优化和检出限分析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肉制品中牛、羊、猪、鸡、鸭等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高效多重PCR检测方法,利用5对牛、羊、猪、鸭和鸡等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PCR引物(靶基因序列来源于线粒体基因组),对多重PCR反应条件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鸭源特异性引物浓度0.12μmol·L~(-1),鸡源特异性引物浓度0.16μmol·L~(-1),猪源特异性引物浓度0.16μmol·L~(-1),羊源特异性引物浓度0.32μmol·L~(-1),牛源特异性引物浓度0.24μmol·L~(-1),退火温度58℃,d NTPs浓度0.20 mmol·L~(-1),Taq DNA聚合酶添加量5 U,循环次数4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建立的牛、羊、猪、鸡和鸭等5种动物源性成分多重PCR的g DNA检出限达到20 pg。应用优化后的多重PCR方法对21份市售肉制品样本进行盲样检测,验证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现行标准的检测结果一致,掺假率达42.86%。本试验结果为肉制品中该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动物源性成分 五重PCR 优化 检出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新品种‘申香1513’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申香1513’是由高产品种‘申香18号’和硬质菇品种‘L808’通过孢子单单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菇形圆整,菇肉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中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香菇代料栽培,在适宜条件下亦可生产花菇。

关键词: 香菇 高产 花菇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球盖菇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食用菌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可以利用多种农林废弃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对大球盖菇多糖、甾醇、黄酮、酚类物质、凝集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其抗氧化、抑菌、抑制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糖 甾醇 黄酮 酚类 抗氧化 抑菌 抑制肿瘤 降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章姬'和'红颜'草莓采后微生物安全评价及品质劣变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以'章姬'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Zhangji')和'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L.cv.'Hongyan')为材料,研究了草莓采后在(20±0.5)℃或(4±0.5))℃下(RH 80%-90%)贮藏时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变化,并结合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紧实度等品质参数,评估了草莓采后的微生物安全性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尽管'章姬'和'红颜'草莓在采后3 d内均能较好地维持外观品质和食用口感,低温下甚至能保持至第6天,但两种草莓的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计数分别在第2天和第3天(20℃)、第3天和第4天(4℃)提高至采摘当天的10倍以上,20℃贮藏的'红颜'草莓第5天时大肠菌群超过200 MPN/g。因此,两种草莓采后贮藏期间有害微生物污染风险的提高先于外观品质和口感指标的劣变,存在微生物食用安全风险。

关键词: 章姬'草莓 '红颜'草莓 采后 微生物安全 品质劣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石蒜属3种生物碱

分析测试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Gal)、力可拉敏(Lycm)和石蒜碱(Lyc)含量的方法。提取液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5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水溶液(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在正离子扫描下以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al、Lycm和Lyc在0.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 9~1.000 0,可在6.0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Gal、Lycm和Ly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86、2.31、1.95 min。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7.2%~98.6%,相对标准偏差为0.8%~4.3%。应用此方法测得石蒜属12个种的Gal、Lycm和Lyc含量分别在21.98~496.77、0.17~467.21、9.34~4 510.18μg/g干重之间,3种物质含量在种间差异均较大。

关键词: 石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 加兰他敏 力可拉敏 石蒜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崇明岛白山羊系统进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采集了崇明岛及上海周边地区共14个点的72只白山羊样本,并参照山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NC_005044)设计了2对引物(CF1/CF2,MA1/MA2),进行了覆盖白山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长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72只白山羊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长度为1 140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72个样本的线粒体cyt b基因主要分成2个大群体,其中32个样本属于波尔山羊群体(BOR),另外40个样本则属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YRD),该40个样本的cyt b序列已登录Genbank(KY348291-KY348330)。研究发现:目前崇明岛上的白山羊群体已存在大量的外来山羊品种的杂交,但其中2个采样点的6个样本单独聚为1支,提示该6个样本可能是崇明岛本地白山羊群体;统计发现该6个样本与本研究中其他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在线粒体cyt b基因上存在8个SNP位点。因此,应当对该两个点上的崇明岛白山羊进行种源保护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白山羊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