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黄瓜白粉病抗性分子标记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白粉病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参考黄瓜基因组信息,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共在黄瓜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了73 100个测序标签,标签整体平均深度达99.11x。通过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获得多态性SNP、EPSNP、INDEL标记5 355个,其中获得与黄瓜白粉病抗性密切相关的SNP多态性标记140个,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其验证,这些特异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紧密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黄瓜白粉病抗病机理,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品种。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 SLAF-seq SNP分子标记 毛细管电泳


耐草甘膦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和鉴定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耐草甘膦的水稻新品种,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高水稻产量,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鉴定的方法,对84份来自辐照+EMS诱变后再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材料进行耐草甘膦特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在三叶期喷1 mg·m L~(-1)草甘膦时都能存活,无明显药害症状,药害级别为1~2级;在草甘膦浓度为2 mg·m L~(-1)和3 mg·m L~(-1)时,这些材料对草甘膦的耐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其中CA11和CA21的存活率较高,为83.3%;草甘膦浓度为4mg·m L~(-1)和5mg·m L~(-1)时,植株大部分严重萎缩,甚至整株死亡,药害级别为5级。P15/浙粳//P12组合系列的水稻材料对草甘膦的耐性明显高于其它组合材料,可正常成熟结实,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耐草甘膦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浙江地区杨梅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异特征与污染风险评价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浙江省杨梅果园土壤6种重金属含量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评价浙江省杨梅园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方法】对2007—2013年连续采集的241个土壤样品中铜、锌、铅、镉、铬、砷和汞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污染指数等方法分析杨梅园重金属之间的联系及其污染风险。【结果】各个年度杨梅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较高的为铬和锌,其余依次为铅、铜、砷、汞和镉;除少部分地块一些重金属(汞、砷、铅和锌)指标存在超限值之外,绝大部分地块各指标均低于食用林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照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中食用林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2008年汞最高,为0.90,锌大部分年度(除2009年和2012年)单项污染指数均超过0.70,处于警戒安全限值。【结论】浙江省杨梅园土壤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且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1,表明土壤清洁,但锌元素污染指数处于警戒水平,值得持续关注。


松果体调控动物季节性繁殖概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松果体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器官,受到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的影响,在神经内分泌调控多种动物的繁殖生理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光周期信号通过松果体的神经内分泌活性调控动物繁殖活性的季节性改变,并重点关注了褪黑素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除此之外,本文还综述了松果体中period生物钟(period circadian clock,per)、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时钟昼夜调节器(clock circadian regulator,clock)和芳基碳氢化合物核转运蛋白受体样(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 like,arntl,亦称bmal)基因等钟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钟基因在包括鸟类的多种脊椎动物的钟结构中都有表达。本文为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松果体在调控季节性繁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生理相关性提供了参考资料。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挥发性组分鉴定及其差异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对比分析了5个菜用大豆品种(台湾75、浙农8号、春丰早、浙农3号、福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及挥发物特征差异。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台湾75共检出21种,浙农8号23种,春丰早24种,浙农3号26种,福成18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菜用大豆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其中1-辛烯-3-醇、柏木醇、反式金合欢醇、己醛、壬醛、癸醛等物质为菜用大豆籽粒主要风味物质。通过不同品种主要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台湾75和浙农3号籽粒因1-己醇、壬醛相对含量较高而区别于其他品种,1-辛烯-3-醇是浙农8号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风味物质,福成特有的风味成分异胆酸乙酯可能与其特殊的芋香味有关。不同种类风味物质及不同浓度组成共同影响菜用大豆籽粒的总体风味。研究结果对菜用大豆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松萝凤梨转录组基因内部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松萝凤梨(Tillandsia usneoides)是一种无根、可在无泥土的空气中生长的特殊植物,属于空气凤梨的一种。该植物直接通过其叶片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应用于环境指示、室内观赏、装饰等方面。由于其基因组信息的缺乏,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松萝凤梨转录组进行深度测序,获得转录组数据。在转录组数据中,一共检测到了69 570个基因内部SNP(genic SNP),平每579 bp就有一个SNP。在Genic SNP中,转换占61.84%,颠换占38.12%。转换中A/G以及C/T之间的转换是最主要的形式,分别占了所有Genic SNP的31.54%和30.30%。对含有genic SNP位点序列(genic SNP-unigene,GSU)注释发现:12 926条GSU具有GO注释;7 572条GSU具有KOG注释;3 403条GSU具有KEGG注释。这些GSU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和代谢途径。这些信息为松萝凤梨SNP标记的开发以及相关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松萝凤梨 空气凤梨 基因内部单核苷酸多态 功能注释


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_2O_2分别处理12、24、32 h后,测定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谷氨酰胺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对HT-29细胞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处理24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32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处理12 h后,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 Gln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5与2.0 mmol/L Gln组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0.5、2.0和10.0 mmol/L Gln组Caspase-3、NF-κB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 Gln组细胞表面诱导凋亡分子(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mmol/L Gln组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3)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5.32%~11.97%,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6.75%~12.66%。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1.39%~7.63%,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3.40%~4.57%。由此可见,谷氨酰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H_2O_2诱导的HT-29细胞凋亡。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HT-29细胞 过氧化氢


中国南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收集整理中国1960—2016年、浙江省1987—2016年和广东、海南、江苏、安徽省1987—2014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明确了华南、华东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常发流行区。20世纪70—90年代初为病害重发流行期,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为间歇流行期;近年来病害发生流行又趋上升,区域性流行潜在风险加大。通过探讨分析菌源、品种、气候、肥水管理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明确了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简化了系统测报方法,提出了"二查二定"办法。筛选出噻唑锌、噻菌铜、噻森铜等对口高效防治药剂,集成提出了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抗性品种推广为前提,秧田防治为关键,科学肥水管理和药剂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水稻白叶枯病绿色防控技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