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16%井冈·噻呋SC防治铁皮石斛白绢病药效评价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16%井冈·噻呋SC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对整个植株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16%井冈·噻呋SC 80~160 mg a.i./kg剂量处理,药后14 d,防效85.33%以上,高于对照药剂4%井冈霉素水剂80 mg a.i./kg的防效78.36%,与对照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20 mg a.i./kg的防效90.60%相当。[结论]16%井冈·噻呋SC以80~160 mg a.i./kg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铁皮石斛白绢病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噻呋酰胺 铁皮石斛 白绢病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3种稻田常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螟黄赤眼蜂T.chilonis Ishii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对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反应,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赤眼蜂对0.01、0.1、1、10、100和1000μg 6种不同剂量性信息素诱芯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信息素对稻螟赤眼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吸引作用不明显。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对3种赤眼雌蜂仅在特定浓度下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这说明赤眼蜂可以利用寄主的性信息素对寄主进行定位。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赤眼蜂吸引力的特性可用以促进非稻田生境中的赤眼蜂向稻田迁移从而提高稻田的生物防治能力。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 赤眼蜂 嗅觉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杀植物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稻蛀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后幼虫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AChE活性显著提高。其他两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香根草后,4龄幼虫GSTs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1倍;2龄幼虫AChE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9倍。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可能存在某些有毒活性物质或者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了稻蛀茎夜蛾体内GSTs和AChE的活性,这可能是稻蛀茎夜蛾取食香根草后的应急防御机制之一。此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香根草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蛀茎夜蛾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蛀茎夜蛾 香根草 解毒酶 乙酰胆碱酯酶 诱杀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芍药籽油理化性质测定及与牡丹籽油比较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牡丹、芍药籽油的提取、理化性质等内容。结果表明,通过相同的提取方式,二者植物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有益金属、维生素等营养物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在主要量化指标中,牡丹籽油含油量为19.66%,芍药籽油为19.71%;牡丹籽油总氨基酸含量为12.81 mg/100 mg,芍药籽油为9.01 mg/100 mg;牡丹籽油碘值、皂化值、棕榈酸质量分数、硬脂酸质量分数、油酸质量分数、亚油酸质量分数、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69.88 g/100 g、190.85 mg/g、5.35%、1.69%、24.71%、23.56%、44.69%,相应的芍药籽油为170.96g/100 g、192.05 mg/g、3.44%、0.87%、36.14%、28.34%、31.22%。对钙、铁、锌、镁等重要矿质元素的含量也进行了测定,芍药籽油钙、镁的含量显著高于牡丹籽油。数据分析显示芍药籽油成分与牡丹籽油相近,二者互有所长,为深入研究开发芍药籽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芍药 牡丹 理化性质 籽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小鼠的肠道古菌结构分析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肥胖型的金华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肠道古菌结构的差异,分析菌群移植小鼠肠道古菌结构。采集金华猪和长白猪的新鲜粪便,通过灌胃移植到经广谱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肠道中,提取2种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总基因组DNA,使用古菌通用引物对古菌16S rRNA的V4区进行PCR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及其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的古菌主要包含3个门,分别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在属水平上主要包含4个已知属,优势属为餐古菌属(Cenarchaeum)。二者移植小鼠的盲肠内容物古菌结构,在门水平上,移植小鼠的奇古菌门比例占70%以上;奇古菌门的古菌几乎全部来源于餐古菌属;在门和属的水平上,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移植小鼠的盲肠古菌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但基于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出很好的组内聚集。由此可见,奇古菌门的餐古菌属是金华猪和长白猪粪便和其移植小鼠盲肠中的优势古菌;金华猪粪便中广古菌门的丰度高于长白猪粪便,且二者移植小鼠盲肠内容物之间古菌结构在OTU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古菌 金华猪 长白猪 粪菌移植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量对鲜食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玉米超甜135和扬甜2号为材料,设置不同钾肥用量K_2O 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5个处理,研究施钾量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产量、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皮渣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显著升高。超甜135和扬甜2号的鲜穗产量均以施K_2O 150 kg/hm~2最高,比不施钾处理分别增产15.26%、19.52%。甜玉米物性受施钾量的影响较大,施钾量增多,硬度显著变大;脆性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施K_2O150 kg/hm~2最高。经回归分析,甜玉米最高产量钾肥用量为K_2O 151.9~164.8 kg/hm~2,最优品质的钾肥用量为K_2O 150.8~176.6 kg/hm~2。

关键词: 甜玉米 钾肥 产量 品质 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水平下糯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筛选出高产稳产、耐密糯玉米品种,2012-2015年连续4年每年以10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区试密度3 500株/667 m2和高密度4 500株/667 m2条件下鲜穗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亦达显著水平;增加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糯玉米产量,株高、穗位和秃尖均呈增高趋势,单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呈减低趋势,果穗商品性基本不受影响。筛选出浙糯玉7号、黑甜糯168、京科糯2000这3个高产稳产、耐密品种。

关键词: 密度 糯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OCPs-MWCNTs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高效固定抗体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NaAuCl_4与1,4-苯二硫醇(BDT)反应生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同时在BDT的还原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金,并包埋大量吸附在MWCNTs表面的大肠杆菌抗体,最终将抗体高效包埋在MOCPs-MWCNTs中,基于MOCPs-MWCNTs固定抗体研制修饰电极,在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下,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的抗体(HRP-Ab)随后特异性捕获于电极表面形成典型夹心结构,通过HRP催化底物产生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MOCPs-MWCNTs特有的高比表面积高效固定了大量抗体,增加了传感器结合抗体的效率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7~6.7×10~6cfu/mL,最低检出限为40 cfu/mL。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盐量榨菜坯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榨菜低盐腌制保存对节约资源,减少含盐废水排放及蔬菜营养保持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16S r DNA技术分析不同盐量榨菜保存过程中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盐量影响榨菜坯料中细菌群落结构,低盐和高盐菌群之间存在差异,所得序列的数量以及菌群多样性差别较大;多样性表现为低盐﹥高盐,保存1个月﹥保存3个月。变形菌门为榨菜坯料保存期的优势菌门。7%盐量榨菜保存过程中,乳杆菌属含量并不高,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14%盐量榨菜坯料保存过程中未检出乳杆菌属。14%盐量保存的榨菜坯料中,Chromohalobacter japonicas为优势菌;而7%盐量的榨菜坯料中,Halomonas subglaciescola为保存后期优势菌,两菌均为中度嗜盐菌。

关键词: 榨菜 盐量 保存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s,PAPs)属于金属磷酸酯酶家族,参与了植物大量的生理反应,特别是磷素的吸收与利用。本研究利用已经发表的辣椒基因组数据,采用同源比对方法对辣椒P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通过鉴定发现辣椒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5个PAP基因成员,氨基酸序列长度在264~639 aa,具有1~12个内含子,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仅发现1对基因以串联重复的形式存在。系统发育关系表明,辣椒、拟南芥和水稻PAP基因家族成员可以分为3个家族,8个亚家族,每个家族成员的数目是变异的,而且存在6对直系同源基因和20对旁系同源基因,这表明PAP基因家族的存在早于辣椒、拟南芥和水稻的分化。基于RNA-seq数据库和q RT-PCR方法,对辣椒PAP基因的组织表达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P家族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发育时期表达特异性。

关键词: 辣椒 紫色酸性磷酸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