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门三号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门三号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08年9月对江门三号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的资源密度和种群多样性。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是投礁前的4.875倍、51.073倍、3.801倍、1.864倍、1.058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923倍、34.023倍、1.400倍、1.122倍。投礁后礁区鱼类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表明鱼礁投放后,对鱼类的诱集效果显著,群落结构明显优化。江门三号礁区的人工鱼礁增殖体系已基本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刀鲚、凤鲚和湖鲚矢耳石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海洋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的差异种间较种内更为明显。本研究中,刀鲚与凤鲚、刀鲚与湖鲚、凤鲚与湖鲚矢耳石形态间的差异极其显著,相互间的判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00%、94%、100%。不同水域刀鲚间虽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判别的准确率仅为56%~83%,其中崇明和黄海刀鲚的耳石形态较为接近,瓯江口刀鲚则与前两者差异相对较大。本研究还就影响耳石形态差异可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湖鲚(Coilianasus taihuensis) 矢耳石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EST-SSR、SNP标记对鲤食物转化率、体厚、体质量3种性状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2.0的标记回归法对鲤(Cyprinus carpio L.)F2群体进行单标记定位分析。用91个SSR标记、33个EST标记、364个SNP标记对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得到与食物转化率、体厚、体质量3个性状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分别为27、35、27个,其中与食物转化率相关的标记SNP0041、SNP0044,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贡献率分别达到15%、16%。这些标记可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参考标记。将得到的与食物转化率显著相关的EST座位HLJE14、HLJE253和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HLJE253座位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HLJE253与斑马鱼上编码ORF2结构蛋白的基因相关,相关程度达61%。将得到的与3种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在NCBI上进行序列查找,通过Blast比对找到相关的基因,并对可能的功能作了注释。
关键词: 鲤 EST-SSR SNP 食物转化率 体厚 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胡萝卜素纳米粒特性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11
摘要:β-胡萝卜素纳米粒化克服了β-胡萝卜素低水溶性的缺点,扩大了β-胡萝卜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β-胡萝卜素纳米粒的研究逐渐深入,关于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从这两个方面介绍β-胡萝卜素纳米粒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现代渔业信息 》 2011
摘要:渔业信息化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将主导未来渔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渔业基础数据库、渔业信息网络建设与开发、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目前渔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认为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要在差距中明确发展战略,在战略中谋求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草药饲喂时间对凡纳滨对虾消化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配制4组饲料,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和0.4%,每组3个重复,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21 d,每7 d采样检测肝脏和肠道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消化酶活性基本都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波动趋势,0.4%组的肝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第7 d时最高(P<0.05);肝淀粉酶指标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肠淀粉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0.2%组的肠淀粉酶活性在第7 d显著增高(P<0.05)。0.2%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第14 d最高(P<0.05);过氧化物酶(POD)指标变化不明显。因此,阶段性投喂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和免疫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对虾的消化和免疫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与水稻连作高产技术
《当代水产 》 2011
摘要: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田养殖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以稻田鱼类养殖和稻田河蟹养殖模式最为常见,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其中尤其以湖北的稻田养虾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较大,其传统的养殖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湿地海域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9年对胶州湾湿地48个站点的调查数据,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富营养指数(EI)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胶州湾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参与评价的pH值、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Mn、石油类、Cu、Zn、Pb、Cd、Hg、As、六六六、滴滴涕、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16项指标而言,各调查月份大沽河感潮河段水质处于中污染-重污染水平,潮间带区域水质处于轻污染-中污染水平,浅海区域水质处于轻污染水平.胶州湾湿地不同区域富营养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大沽河感潮河段水体EI值在58.13~327.89,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潮间带区域水体EI值在1.34~19.96,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浅海区域水体EI值在0.65~2.10,富营养化程度较轻.胶州湾湿地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基本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中大沽河感潮河段处于轻污染水平,潮间带区域处于轻污染-中污染水平,浅海区域处于较清洁-轻污染水平.胶州湾湿地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单项污染参数(Cfi)和污染程度指数(Cd)较低,污染程度处于低级水平,Cu、Zn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系数(Er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较小,污染程度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
关键词: 水质 表层沉积物 环境质量评价 潜在生态危害 胶州湾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