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以广东阳江闸坡美丽渔港项目为例的美丽渔港建设对策研究

中国水产 2022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和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渔港建设提出了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打造美丽渔港是未来渔港建设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广东省阳江市闸坡渔港存在问题及美丽渔港项目建设方案的基础上,从做好港区水陆域规划、加强港区环境治理和水环境改善、建设内容兼顾休闲观光、加强渔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加强港村一体化建设、加强渔港周边资源的串联整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动员社会参与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美丽渔港项目的建设提供发展思路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脂肪氧化产生的活泼羰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脂肪酸氧化会产生活泼羰基化合物(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RCCs),RCCs与炎症、衰老、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在食品科学和药物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地重视.RCCs生物反应主要是由于它们能够共价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形成加合物,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文章综述了活泼羰基化合物的种类和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及以4-羟基-反式-2-壬烯醛(HNE)、4-羟基己烯醛(HHE)为代表的活泼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饮食暴露量和控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的质量控制以及活泼羰基化合物的消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活泼羰基化合物 食品 检测方法 控制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配合饲料对温州大黄鱼品质的影响

水产养殖 20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茶树油与虾青素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料中茶树油与虾青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了6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组(CT)、50 mg/kg虾青素组(AS50)、50 mg/kg虾青素与5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50)、50 mg/kg虾青素与1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100)、50 mg/kg虾青素与2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200)、50 mg/kg虾青素与4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400),进行了8周的养殖实验。添加了虾青素后,AS50组与CT组相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淋巴及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rustin、Astacidin、CuZnSOD以及HSP70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添加了虾青素与茶树油后,AS50+AST100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AS50和CT组(P<0.05),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AS50组和CT组(P<0.05)。肠道组织Crustin与Astacidin基因随茶树油含量提高,其表达量呈升高趋势, AS50+AST50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 CuZnSOD表达量随茶树油浓度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AS50+AST50以及AS50+AST100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HSP70表达量随茶树油含量的提高与对照CT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存在50mg/kg虾青素条件下,添加100mg/kg茶树油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抗氧化能力与免疫能力,促进生长。

关键词: 茶树油 虾青素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子之心科学报国

中国档案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朱树屏(1907.4—1976.7),字锦庭,号叔平,山东省昌邑县北孟乡人。他是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海洋化学家、浮游生物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世界浮游生物试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也是中国水产学、湖沼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1934年,朱树屏毕业于中央大学,同年,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进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动植物所工作,由此踏上科学报国之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自香糟大黄鱼的红酒糟优势菌特性及发酵能力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源自香糟大黄鱼的红酒糟优势菌短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基本性状、发酵能力等特征,对其生理生化及碳源代谢等特征进行分析;并接种至无菌鱼块中,分析发酵过程中感官、微生物和理化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种菌的发酵能力。结果表明,短乳杆菌具有较强的酸化能力及低pH和高NaCl(质量分数6%)耐受性;酿酒酵母在pH 3、NaCl质量分数8%及乳酸质量分数5%条件下均能够生长。2种菌的碳源利用有差异,呈互补状。在接种发酵中,酿酒酵母对良好风味的形成有较大贡献,且复合菌接种发酵感官评价优于单一菌接种发酵。红酒糟和复合发酵剂赋予大黄鱼诱人的色泽,其中短乳杆菌可加速发酵进程,增加体系内氨基态氮的含量,发酵中红酒糟提供的酸性环境及短乳杆菌均可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的升高。研究结果为香糟大黄鱼的发酵剂制备、底物优化和发酵工艺升级等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红酒糟 酿酒酵母 短乳杆菌 发酵适应性 发酵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强对多肋藻小孢子体生长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孢子体在不同光强下的生长、光合作用、营养成分以及抗氧化能力,以期揭示多肋藻小孢子体对光强的适应性,为多肋藻海区栽培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藻体在光照强度30~120μmol/(m~2·s)均具有较快的生长速率,其中60μmol/(m~2·s)下相对生长速率(RGR)和藻体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最高。总光合速率(Pt)和最大表观光合速率(Pnmax)在培养前期(5 d)随光强增加而上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 d)在60μmol/(m~2·s)下最高;在60μmol/(m~2·s)下,藻体呼吸速率(Rd)较低。叶绿素a (Chl a)、岩藻黄素(Fucox)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为低光组稍高于高光组(P>0.05)。粗蛋白、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与光强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则与光强呈负相关。结果表明,60μmol/(m~2·s)适宜多肋藻小孢子体的生长。在较低或较高光强下,藻体呼吸作用均显著增强;此外,高光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低光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比活力较高,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则在低光和高光下均下降,这些生理响应对多肋藻小孢子体适应不同光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多肋藻 光强 相对生长速率 光合作用 抗氧化系统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耳石微化学分析;鱼类种群生态学;生活史;生境关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性别调控基因cyp19a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鱼类性别对培育优良性状、控制养殖鱼类繁殖、提高养殖鱼群体生长速度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经济学意义。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复杂,cyp19a(cytochrome P450 family 19 subfamily amember 1)基因是控制鱼类性别分化的关键基因,它编码合成的芳香化酶通过改变鱼体雄激素和雌激素的比例来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cyp19a基因的表达受多种调控因子的影响,文章对影响cyp19a基因调控性别分化的环境因子、转录调控因子及非编码RNA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系统研究各调控因子对cyp19a基因调控鱼类性别分化的影响提供参考,为研究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鱼类 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 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调控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浮游虫黄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

海洋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初始磷酸盐浓度对浮游虫黄藻(Symbiodinium sp.)生长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设计短期(7 d)和长期(55 d)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磷酸盐浓度对藻细胞生长有显著影响,初始浓度为35.00μmol·L-1试验组藻细胞生长量最大,10.00μmol·L-1和20.00μmol·L-1组其次,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15μmol·L-1组最小,说明环境中磷酸盐水平的提高可促进浮游虫黄藻的生长.在高磷酸盐初始浓度(35.00μmol·L-1)的长期培养下,随着磷酸盐的大量消耗,藻细胞比生长速率(μ)、叶绿素a含量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q′/Fm′)均下降,表明磷限制可影响虫黄藻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同时发现,各试验组磷酸盐浓度与其APA呈负相关,表明浮游虫黄藻可以通过提高APA水解有机磷获得无机磷,从而缓解低磷胁迫以维持生长.

关键词: 浮游虫黄藻 无机磷 碱性磷酸酶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