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黄瓜叶片染色方法的筛选及应用

天津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其危害严重,为了快速准确地识别黄瓜叶片中黄瓜霜霉病菌,提高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研究比较了考马斯亮蓝R-250染液、考马斯亮蓝G-250染液、台盼蓝染色液、甲基蓝染色液、乳酸酚棉蓝染色液5种染色方法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侵染阶段的原位观察染色效果。结果显示,考马斯亮蓝G-250染液在20 min内完成染色,不易给黄瓜组织染色,易洗去浮色,在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染色观察中更稳定,能较好地观察到黄瓜霜霉菌各时期形态特征。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着色效果好、试验方法简单的黄瓜叶片中黄瓜霜霉病菌的染色方法,为观察黄瓜霜霉病菌的侵染结构提供了技术方法,为黄瓜霜霉病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染色方法 组织透明 原位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表现及Pib和Pi5抗性基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其基因型,本研究利用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对黄淮稻区的500份水稻材料进行了稻瘟病抗性的人工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筛选出33份极抗材料和32份极感材料进行Pib和Pi5的分子标记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500份水稻材料中有39.4%的材料为中抗材料,38.4%的材料为中感材料,19.4%为感病材料,1.8%为抗性材料。抗性基因Pib在极抗、极感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7%和65.6%,抗性基因Pi5在极抗、极感材料中的频率分别为42.4%和31.3%,Pib和Pi5双抗基因在极抗和极感材料中的频率分别为33.3%和12.5%。该结果显示,黄淮稻区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选择Pib和Pi5双抗性的材料对稻瘟病抗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蓄冷剂对模拟物流中蓝莓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24

摘要:为探究蓄冷剂对蓝莓果实物流过程中新鲜度的影响,以确保蓝莓在物流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品质.以'北陆'蓝莓为试材,设置mMAP(气调箱+气调元件)以及mMAP+蓄冷剂处理,对采后于0益冷库中贮藏0 d和30 d后模拟物流3 d内蓝莓的感官品质、生理指标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冷剂的加入使气调箱体中的温度24 h内始终低于室温,较未加蓄冷剂组多维持了3 h的低于室温环境;此外,蓄冷剂的加入有效抑制了蓝莓的霉变和软化,尤其在物流开始的前2 d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还有效抑制了蓝莓的生理代谢,在感官和营养指标上均优于未加入蓄冷剂的蓝莓;整体而言,蓄冷剂的加入能有效维持微环境气调箱内的低温环境,且加入蓄冷剂能有效抑制蓝莓的生理代谢,同时在感官和营养指标上均优于未加入蓄冷剂的蓝莓.综上可知,蓄冷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保持蓝莓在物流期间的果实新鲜度.

关键词: 蓄冷剂 蓝莓 物流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天津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建立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用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甘薯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分层后,取上层有机相浓缩至干,最后用乙腈-0.1%甲酸水(1∶1,V/V)溶液复容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调环酸钙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1g,定量限为0.01 mg·kg-1,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9%~9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3%,调环酸钙在0.005~0.5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基质效应可忽略不计。在陕西和天津等8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甘薯样品中调环酸钙的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1,通过膳食风险评估,调环酸钙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196 14 mg。综上所述,该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出调环酸钙在甘薯中的残留量,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施用12%S-诱抗素·调环酸钙可溶粉剂,安全性良好,符合我国相关残留限量的标准。

关键词: 甘薯 调环酸钙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马酸和肉桂醛及其联合添加对817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和肉桂醛及其联合添加对817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817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600 mg/kg富马酸(FA组)、400 mg/kg肉桂醛(CA组)以及600 mg/kg富马酸+400 mg/kg肉桂醛(FC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42日龄,与CON组相比,FA组和CA组肉鸡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FC组FBW和ADG极显著提高(P<0.01),FA组、CA组和FC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与CON组相比,FA组和CA组ADG显著提高(P<0.05),FC组ADG极显著提高(P<0.01)。2)与CON组相比,CA组和FC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FC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低于CA组(P<0.05)。3)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均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FC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FA组和CA组(P<0.05),血清IgM和GSH含量以及SOD活性显著高于FA组和CA组(P<0.05)。4)21和42日龄时,与CON组相比,CA组和FC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盲肠菌群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CA组和FC组盲肠菌群ACE指数显著提高(P<0.05)。在门水平,各试验组肉鸡盲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且FC组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A组和FA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单独添加富马酸或肉桂醛及二者联合添加可以提高肉鸡ADG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IgM含量,改善盲肠菌群结构;饲粮单独添加肉桂醛及富马酸与肉桂醛二者联合添加还可以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与单独添加相比,富马酸与肉桂醛联合添加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 富马酸 肉桂醛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分析-以SPS措施为例

天津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入世2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品类日益丰富、出口结构日益完善。SPS措施因其设置和实施的隐蔽性及灵活性,被许多国家用来降低风险和防止其他国家农产品流入本国市场。我国对SPS措施认知尚浅,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和品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研究采用2002—2022年我国向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数据,实证评估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SPS措施在短期内会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但从长远看,SPS措施能倒逼农产品企业提高质量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并且这种正向作用是逐步深化的。基于此,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政府需建立完善的SPS措施风险警示制度和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体系,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行业协会需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农业企业应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获取国际认证。

关键词: SPS措施 农产品出口 贸易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保鲜剂处理对番茄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聚赖氨酸(□-polylysine,□-PL)和纳他霉素(natamycin,NT)两种生物保鲜剂对番茄采后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以番茄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1.0 g/L的口-PL处理、0.8 g/L的NT处理,以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PE膜包装并于4℃冷库进行贮藏,每7 d从冷库中拿出并测定感官品质、营养指标、生理指标、衰老指标及生理变化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采后进行□-PL和NT处理均可以有效地维持番茄贮藏期间的品质,如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及黄酮含量,提高APX、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其中,NT处理可以显著地维持番茄采后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抑制番茄采后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的提高;抑制MDA的积累,维持总酚含量,提高了 POD、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该实验结果可以为番茄采后低温贮藏保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并为番茄采后冷链物流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 番茄 贮藏保鲜 生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 2024

摘要:探讨了葡萄采后品质下降的原因,包括机械损伤、失水与失重、软化以及真菌病害等因素。分别从化学保鲜和物理保鲜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常见的葡萄保鲜技术,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氯、1-MCP、乙醇、硫化氢、仲丁胺、过氧化钙、低温保鲜、臭氧处理、气调保鲜以及辐照保鲜等,分析了它们的种类及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鲜食葡萄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以期为葡萄采后贮藏和保鲜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葡萄 采后保鲜 化学保鲜 物理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压静电场对杨梅采后贮藏期间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24

摘要:为降低采后杨梅腐烂率,提高果实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以‘荸荠’杨梅为试材,研究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 LVEF)处理对采后杨梅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LVEF处理,分析在冰温(-0.5±0.5)℃和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期间杨梅外观色泽(a*、b*、L*值),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花色苷、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及杨梅整体感官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LVEF处理能明显延缓杨梅a*、b*、L*值的降低,维持杨梅的红色、黄色和明亮度,抑制TSS、VC、花色苷、可溶性糖、蔗糖的降解,减缓TA含量的降低和还原糖含量的升高;贮藏期间杨梅整体风味发生了变化,但LVEF处理能明显抑制烃类化合物、硫化物等导致果品劣变气味的产生;对贮藏期间杨梅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贮藏过程中杨梅品质变化的影响最大,蔗糖和还原糖次之,且可溶性糖与贮藏过程中色泽及TA、VC和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LVEF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杨梅的感官劣变,维持杨梅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有效延长杨梅的保鲜期。

关键词: 杨梅 低压静电场 感官品质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与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前期(1~4 d)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后期除高盐浓度(10 g/L)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强外,较低盐浓度(2、4 g/L)对参试水稻发芽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部分还有促进发芽的现象。幼苗期成活率与根长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基本呈下降趋势,苗高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明显下降。低盐浓度(2、4 g/L)对水稻苗高影响显著,对根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6、10 g/L)极大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总体来说,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期受盐胁迫抑制程度不同,特别是在高盐浓度下12个参试品种间差异更明显;相比于萌发期,水稻幼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从萌发期至幼苗期,参试12个水稻品种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津原97>津育粳22>津原正28>吨粮稻3号>津稻818>津稻919>津原985>津原89=津原A12>吨粮稻2号>津原香98>吨粮稻1号。针对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盐害导致的产量损失问题,可以把握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季节性动的规律,通过土壤成分剖析,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稻品种,以遵循波动规律,确保生产质量。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幼苗期 盐胁迫 耐盐性 成活率 根长 苗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