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甲基环丙烯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青皮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4
摘要: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青皮核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绿岭一号'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1%壳聚糖涂膜、3μL/L 1-MCP熏蒸、1%壳聚糖涂膜+3μL/L1-MCP熏蒸(壳聚糖+1-MCP)对其进行处理后,并于(0±0.5)℃条件下贮藏60 d,分析青皮核桃在贮藏过程中核仁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核桃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保鲜处理均能抑制核仁MDA的积累和POD、PPO活性的上升,其中以壳聚糖+1-MCP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好,该处理有效降低了青皮核桃贮藏过程中核仁酸价和过氧化值,延缓了总酚含量下降,维持了较低的POD和PPO活性.综上,壳聚糖涂膜复合1-MCP熏蒸处理对青皮核桃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延缓果实褐变,保持其营养品质.
关键词: 壳聚糖 1-甲基环丙烯(1-MCP) 青皮核桃 品质


盐酸溴己新在畜禽疾病治疗上的应用概况
《中国兽药杂志 》 2024
摘要: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经典的祛痰药。在人药领域,盐酸溴己新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引起的粘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在兽药领域,目前广泛用于治疗伴随黏膜纤毛清除障碍和黏液产生的牛、猪、家禽、狗、猫等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盐酸溴己新具有易吸收、安全、可与抗生素配合使用等特点。本文围绕盐酸溴己新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现状展开充分的总结与归纳,为盐酸溴己新在兽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


新疆肉苁蓉不同品种与部位间活性成分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评估了新疆和田策勒县梭梭肉苁蓉、红柳肉苁蓉的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柳肉苁蓉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均表现为下部含量最高,中部、上部含量递减。其中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38.35 mg GAE/g DW、35.61 mg RE/g DW)分别为梭梭肉苁蓉下部的2.47、10.95倍。梭梭上部松果菊苷含量在两种肉苁蓉不同部位中最高,为92.93 mg/g DW,两种肉苁蓉下部总三萜含量显著高于上部、中部(P<0.05),梭梭下部总三萜最多,为6.75 mg OAE/g DW。此外,梭梭肉苁蓉和红柳肉苁蓉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并且肉苁蓉下部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IC50 DPPH分别为7.15和5.95 mg/mL,IC50 ABTS+分别为5.19和3.28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肉苁蓉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与IC50 DPPH和IC50 ABTS+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梭梭肉苁蓉上部的松果菊苷含量丰富,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丰富且高于梭梭肉苁蓉对应部位。本文可以为不同产地肉苁蓉标准化及功能性产品深度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水稻转录因子OsNAC019的表达模式和突变体表型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的抗逆反应.本研究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 NAC019(Os01g0884300)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响应多种处理.此外,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成功敲除OsNAC019,并且初步观察突变体osnac019具有干旱敏感的性状,敲除后的突变体千粒重有所降低,但对种子萌发率、根长影响不大.这些发现不仅为进一步研究转录因子OsNAC019的功能提供资料,也为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水稻 转录因子 OsNAC019


寄递方式及寄后品质对鲜食葡萄电商购买需求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24
摘要:综合考察了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电商寄递方式和寄后商品品质的接受程度,探讨消费者购买和再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有效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调查采用网上问卷方式,共收集700份有效样本,并运用交叉分析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可接受的寄递时长为48 h以内;消费者对鲜食葡萄寄后品质可接受范围为:霉变率≤整箱净重量的5%,落粒率≤整箱净重量的10%,破损率≤整箱净重量的10%。同时,鲜食葡萄的商品品质及价格是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及消费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本项鲜食葡萄电商购买需求影响因素问卷调研,提出鲜食葡萄电商的发展建议。


FecB基因突变对绵羊超排处理效果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FecB基因突变对绵羊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基于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技术处理,对3种FecB基因型小尾寒羊进行了处理前后的发情时间和卵泡数量统计研究,分析其外周血清激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同期非超排试验处理,超排组绵羊群体的发情时间更为集中;且携带FecB基因突变的BB和+B型绵羊群体,在超排激素作用下所形成的排卵前卵泡数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在发情后6 h超排处理的BB型绵羊外周血清FSH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预示着绵羊发情早期的FSH浓度可能决定着随后的卵泡形成数量。超排处理后的3种FecB基因型绵羊群体之间的外周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非超排处理的BB型较高的血清MDA水平,反应了正常生理水平下BB型绵羊较高的卵泡形成数量可能引起了机体的相当程度的高氧化应激状态。


实时荧光PCR"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转基因玉米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中建立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方法的"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提出利用实验室自制校准品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将标准曲线参数斜率(a)、截距(b)和y(测定Ct值)作为输入量,获得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以转基因玉米CC-2定量检测定值为例,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自下而上"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采用自制校准品开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3个子样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7.74%、17.62%和17.38%,合成不确定度为10.15%,扩展不确定度为20.30%.按照本模型将转基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个实验室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0.30%、13.53%和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