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型农田原状土样采集机器人系统研发与测试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 2024
摘要:农业机器人是农业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对温室/农田/果园作业(除草、施肥、喷药、采摘等)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对农田土样采集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究鲜有出现。在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过程中,原状土壤样品的采集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土样的原状度无法保障,后期实验室物理力学测试分析难以得出准确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一台结构紧凑、通过性强、取土质量好、取土效率高的农田土壤采集机器人移动平台,给出了机械系统、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开展了初步的田间试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机器人移动平台本体设计方面,确定了差速转向的转向方式;进行了机械系统设计,完成了相关硬件选型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以及软件编写。移动平台轴距为960 mm、轮距为600 mm,轮毂电机功率1 000 W,实现了基于调速转把和遥控手柄的移动平台协调运动控制,满足试验要求。(2)土样采集装置方面,对分段原状取土装置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选用液压传动作为动力源和直压旋入式入土方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其入土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参数设计的合理性。(3)通过田间试验,考察整机的移动性能和取土质量。移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垂直越障高度80 mm,最大爬坡坡度35°。土样抗剪强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获取0~200 mm深度土样时,环刀法和新系统所取土样的内摩擦角方差在0.05的置信水平下,P值等于0.866;在获取0~100 mm和100~200 mm深度土样时,环刀法和取土装置所取土样的凝聚力方差在0.05的置信水平下,P值分别为0.145和0.717。取土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取土装置完成一次取土仅需3~5 min。


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现状
《中国农业会计 》 2024
摘要: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梳理1992-2022年与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法相关的文献,借助CiteSpace5.7R5,对研究历程、热点和最新动态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从1992-2022年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上来看,相关研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科研事业单位、信息网络建设、财务会计、成本预算、成本管理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命题;研究路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成本核算方法如何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在具体不同行业的分析、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本身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


香菇糖蛋白对大鼠铅中毒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提取工艺获得具有促排铅功能的香菇糖蛋白,探讨其对醋酸铅诱导铅中毒大鼠的防治效果。方法:利用热水浸提去除蛋白以及层析技术获得香菇糖蛋白纯品,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单糖组成、N端氨基酸及内部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鉴定了香菇糖蛋白的分子特性。将6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香菇糖蛋白处理组(4、8、160 mg/kg)和香菇子实体处理组(4、12、36 g/kg),通过腹腔注射醋酸铅制备大鼠铅中毒模型,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的外观表现,检测体重变化、血液和脏器中的铅含量以及生化指标。结果:提纯的香菇糖蛋白(LEPP)经过单糖组成分析发现其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岩藻糖、核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其N端序列为MPEQVVVADA,说明香菇糖蛋白具有多糖和蛋白的成分。动物实验表明,香菇糖蛋白能够促进铅中毒大鼠的体重增长,显著降低血液和肝脏中铅的含量(P<0.05),具有排除铅在肝脏中的沉积作用,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同时香菇糖蛋白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的水平,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结论:香菇糖蛋白可以排除体内的重金属铅,有效地改善大鼠的铅中毒症状。


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畜禽养殖粪污成分检测的研究进展
《中国奶牛 》 2024
摘要:作为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养殖业所产生的粪污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借助先进理化分析手段开展成分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开展发酵处理,实现"变废为宝"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粪污成分理化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前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在养殖粪污成分检测研究领域已开展较多研究,并在未来应用中展示出良好前景.本文介绍了传统的粪污检测方法及存在不足;综述了基于光谱分析技术检测养殖粪污中碳氮元素、金属元素、干物质/有机物和磷元素等成分含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光谱分析技术用于养殖粪污检测在预测模型构建、样品制备方法和检测仪器研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了总结,可为养殖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NO处理对苦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NO处理对苦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0.25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溶液对苦瓜进行20 min浸泡处理,(20±1)℃下贮藏,定期测定苦瓜果实感官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处理可较好地维持苦瓜果实硬度、降低乙烯释放量、减轻叶绿素降解,减少可溶性固形物消耗,有效保持总酚、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抑制苦瓜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苦瓜果实衰老并保持其贮藏品质。


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24
摘要: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鲜切豇豆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还能保持鲜切豇豆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一定程度上稳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综合来说,0.5 kJ/m2UV-C处理可用于鲜切豇豆的贮藏保鲜.


面向农机自动驾驶的农田边界线预测方法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 2024
摘要:农田边界的快速准确提取是自动驾驶农机在田间自主安全作业的基础,也能为农场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传统的农田边界线图像特征提取精度不高且边界线提取不完整.本研究构建了农田图像标注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农田边界获取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DeeplabV3+的改进语义分割模型,利用边界追踪函数追踪二值图像边界,剔除离群点后通过最小二乘算法得到拟合后的边界线.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物覆盖农田与未被作物覆盖农田上,该网络的交并比分别为92.78%和92.69%,平均像素精度为93.96%,提取边界线的平均垂直误差和平均角度误差分别为4%和0.62°.本研究可为农机自动驾驶的定位与路径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母猪子宫内膜炎阴道菌群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猪场常发疾病之一,但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患病母猪阴道黏液菌群多样性及其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揭示母猪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种类。选取北京郊区某猪场分娩后健康(C组)和子宫内膜炎(E组)母猪各7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母猪阴道黏液菌群基因进行测序,利用联川生物云平台分析菌群多样性,并研究阴道菌群与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组IL-1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E组阴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与C组相比,E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在属水平上,C组和E组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属分别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和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在E组中,IL-8与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气球菌属(Aerococcu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IL-6与埃希杆菌-志贺菌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子宫内膜炎母猪阴道黏液菌群中的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健康母猪升高,且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阴道黏液特定菌群数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葡萄主要香气物质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葡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香气是构成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组分之一。葡萄香气复杂,由包括萜烯类化合物、挥发性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等多种化合物构成,同时受多因素影响。遗传是影响其香气分布的主要因素,选育不同香气类型的葡萄品种是目前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因此分析葡萄香气物质遗传模式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基础。【评论】文章在综述葡萄香气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葡萄果实香气性状遗传规律、香气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行归纳与分析。【展望】以期为解析葡萄香气遗传规律奠定理论支撑,为葡萄香气性状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