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免疫力、抗氧化性及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5%、1.0%、1.5%和2.0%的酵母水解物制成5种实验饲料,对5组初始体重为(25.80+0.45)g的吉富罗非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12尾鱼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攻毒实验,每尾鱼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8.3× 105 CFU/mL的菌液,连续观察14 d,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 显示,随着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显著上升(P<0.05)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当SGR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酵母水解物添加量为1.29%.罗非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添加量为1.5%时达最大值.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有显著影响(P<0.05),除添加量为0.5%的实验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罗非鱼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且在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酵母水解物;生长;免疫酶;抗氧化酶;无乳链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2D融和模型的毛虾捕捞渔船行为识别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产量逐年锐减问题,中国开始对近海海域实施毛虾限额捕捞措施,采用视频监控技术辅助捕捞管理.提出一种基于3-2D融和模型的毛虾捕捞渔船行为识别方法,为限额捕捞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毛虾渔船上4个固定位置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并记录捕捞作业全过程,共获取600余个视频监控数据作为初始数据;从初始数据中筛选有效的视频数据,同时对视频数据进行5种行为的划分和标记.为了提高网络训练的效率,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帧数分割等预处理;最后,通过搭建3-2D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实现渔船行为特征的提取和分类.结果表明,捕捞渔船行为识别方法的分类精度为95.35%,召回率为94.50%,平均精确度为96.60%,模型整体得分达93.32%,平均检测时间为35.46 ms·帧-1,可用于毛虾渔船捕捞视频的实时分析.

关键词: 中国毛虾 限额捕捞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球主要海水养殖国家生产特征分析及其与中国平均价格的比较分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

摘要:海水养殖是全球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主要海水养殖国家和地区种类、产量特征,对于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检索筛选2010—2019年产量位居前10位的海水养殖国家及其主要养殖种类,构建主体集中度和种类集中度指标,并对不同种类的中国平均价格与该种类平均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显示,主体集中度平均值为92.66%,其中,贝类种类中国养殖平均产量占全球前10位国家平均产量的比重达到90.54%,远高于在其他4个种类下中国养殖产量对主体集中度的贡献程度.种类集中度平均值为82.56%,其中鱼类集中度最低,仅为71.69%,说明全球海水养殖鱼类不同种类的产量更分散.非中国特有的海水养殖种类中,平均价格劣势显著的种类为麒麟菜属(Eucheuma)海藻、江蓠属(Gracilaria)海藻、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平均价格优势显著的种类为鲍属(Haliotis)贝类、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鲷科(Sparidae)鱼类、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a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提出稳定可食用海水养殖产品市场供给能力,加强重点养殖种类产业预警研究等建议,为海水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平均产量前10位国家 生产特征 集中度 平均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科学认识和管理外来水生动物

中国水产 2022

摘要:我国水产养殖规模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外来水生动物是水产养殖不可或缺的对象,对于渔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大部分种类引种取得成功的同时,小部分外来水生动物的入侵又或多或少对水域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科学认识和管理外来水生动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其对生态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淡水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4.66μg/mL和3.95μg/mL,相应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 h和8 h;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0.05 h和22.0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28.26μg·h/mL和189.55μg·h/mL.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Cmax分别为0.053μg/mL和0.043μg/mL,相应的Tmax均为12 h;T1/2z分别为45.79 h和31.66 h;AUC0-∞分别为5.24μg·h/mL和3.40μg·h/mL.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07%和1.74%.单剂量的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适用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58μg/mL和0.49μg/mL的敏感菌.

关键词: 恩诺沙星乳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轻型拖车车架设计和静动力学仿真研究

自动化仪表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使设计的车架满足轻量化和强度的要求,使用有限元软件对三种车架设计方案在四种典型静力学工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保证符合车架强度刚度要求下尽量采用轻量化设计,从中优选出组合型车架为更优的设计方案.为了更加贴近实际,创新性地采用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得到了前八阶固有频率,对指导避免共振的问题有重大意义;同时,模态分析为结构刚度的提高提供参考价值.由谐响应分析可知,车架结构在各特定频率下均满足强度要求.使用辅助软件对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结构特性.该研究对今后类似产品的设计制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轻型拖车 车架 轻量化 应力应变分析 模态分析 位移频率响应分析 应力频率响应分析 强度校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潟湖微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摄食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20.5%~45.1%,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7.1%~222.9%.研究表明,南沙群岛3个岛礁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着潟湖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从而使3个岛礁形成了不同的微型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或方向.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能量流动 生境演化 南沙岛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蜇dmrta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横裂生殖中的表达分析

海洋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mrt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dmrt家族基因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横裂生殖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海蜇转录组测序获得的dmrta2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海蜇dmrta2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其在横裂生殖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海蜇dmrta2基因cDNA全长为1804 bp,开放阅读框为1011 bp,所编码蛋白质含3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25 kDa,理论等电点为9.11.预测海蜇dmrta2编码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区域,不含信号肽.在33至79位氨基酸之间具有dmrt基因家族保守的DM结构域,与珊瑚、果蝇等物种的同源基因相应区域高度一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海蜇DMRTA2与鹿角珊瑚DMRTA2和DMRT3以及海葵DMRTA2的亲缘关系最近.原位杂交显示dmrta2基因在海蜇横裂生殖后期主要表达于感觉缘叶原基位置,在初生碟状体中表达于感觉棍位置.研究结果表明,dmrta2基因参与海蜇横裂生殖过程,可能主要与感觉棍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海蜇等钵水母横裂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海蜇 横裂生殖 Dmrta2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含量、结构及抗氧化性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 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 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3′S,3S,3′R和3R,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 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 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 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在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蒸煮阶段,光学异构主要发生在干燥阶段,相对于磷虾原料,经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增强.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虾青素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虾青素;高效液相色谱;结构;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丰鲢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与长丰鲢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指导其种质鉴定和选择育种工作,实验利用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6、17和36月龄长丰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长丰鲢的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均高于0.5,PIC均值分别为0.555、0.445和0.490,表明各月龄长丰鲢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染色体LG15上的位点BL55在3个月龄组均含有231 bp片段的等位基因,该位点上的基因型225/231、231/245分别对长丰鲢起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为了研究该位点在其他鲢群体中的适用性,分别选取长江、湘江2个野生的鲢群体进行验证。研究表明,231 bp片段的等位基因在长江鲢群体和湘江鲢群体中均存在,据此初步确定标记BL55为与鲢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对鲢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长丰鲢 微卫星标记 生长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