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基于Cyt b、ND1及ND2的DNA条形码在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我国属(Seriola)鱼类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从DNA条形码角度出发,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NADH脱氢酶(ND1和ND2)基因在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属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以及地理区域鉴别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Cyt b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ND2基因序列突变速率较高,变异率为20.52%,ND2基因(H_d=0.900,P_i=0.082)的遗传多样性高于ND1 (H_d=0.874,P_i=0.077)和Cyt b(H_d=0.814,P_i=0.061)。比较了属鱼类3种基因序列的结构特征,基于ND1和ND2基因计算的属鱼类种间遗传距离都为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以上,但Cyt b基因对高体和几内亚(Seriola carpenteri)辨识力不足。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每个物种都形成单系分支,3个基因均能对我国3种属鱼类进行鉴别,且都可有效区别来自全球3个不同水域的黄条种群。因此,Cyt b、ND1和ND2基因不仅可作为属鱼类物种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还可作为不同地理种群划分和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的依据,为我国鱼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属鱼类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旗河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现状与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2018年7月调查和研究了红旗河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经128°29′11″~128°58′59″,北纬42°03′46″~42°26′07″)的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及其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5属39种及变种,总平均丰度为61.42×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0.6278 mg/L,硅藻门的种类数、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最高;共鉴定出各门类浮游动物8属10种,总平均丰度为2.86 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0.0157mg/L,其中原生动物丰度最高,桡足类生物量最高;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目28科61种,总平均丰度为67.71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4.81 g/m~2,水生昆虫的种类数、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最高。采用挂网(网目3 cm)和地笼共采集到鱼类818尾,共计16 844.3 g,隶属4目6科22种,其中鲤科鱼类资源量最大。结论:红旗河保护区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展现北方河流的基本特征,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种类和资源量均较少,浮游植物中硅藻占绝对优势;底栖动物则为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调查到的多为喜清洁且耐污性较差种类;保护区鱼类多为冷水性鱼类,小型鱼类种类占较大优势;红旗河保护区流域内水环境状况较好,受人为干扰较轻,仅下游底栖动物群落受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通江水道越冬时期鱼类群落的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鄱阳湖通江水道是多种洄游性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养护及其多样性维持至关重要。为了解越冬时期鄱阳湖通江水道中不同体长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栖息生境状况,本研究将鱼类声学探测、生境遥感定量制图分析和三维水动力模拟相结合,分别绘制出3种不同体长鱼类群落的水深(SID)、流速(SIV)、坡度(SIS)等单因子生境适宜度指数曲线,并利用乘积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对通江水道中不同水域的鱼类生境适宜度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越冬时期鱼类平均全长为(10.1±5.73) cm,主要分布在屏峰山以北的湖口县、鞋山和屏峰附近3个水域;小体长鱼类群组(1~20 cm)水深的生境适宜度曲线为双峰型,最适宜水深包括3.06~4.59 m和9.18~12.24 m两个区间,流速为0.05~0.13 m/s,坡度为0~2.23°;中等体长组(20~40 cm)及大体长组(>40 cm)鱼类适宜的水深、流速和坡度的生境适宜度曲线均为单峰型,其中中等体长组最适宜栖息的生境因子范围为水深9.18~13.77 m、流速0.05~0.13 m/s和坡度0~2.23°,大体长组为13.77~15.3 m、0.10~0.13 m/s和0~2.23°。

关键词: 鄱阳湖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最适栖息地分布 鱼类声学探测 遥感 水动力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南极磷虾粉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一阶导数+Norris导数滤波;以磷虾粉混合样品构建的近红外模型较磷虾粉原始样品构建的模型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EV)等参数有所提升;经预处理后,定标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EV)三类相关系数除脂肪的REV为0.9058,其余均在0.94以上,RPD均大于2.5,证明磷虾粉近红外定标模型对3个成分均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实现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的船载近红外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磷虾粉;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繁育的成活率,为热带海参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探讨了盐度对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影响。观察记录了21 d内不同盐度下玉足海参浮游幼体的生长与发育情况,通过测定分析了盐度对其体长、胃宽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耳状幼体阶段,33和36盐度组海参幼体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24和27盐度组间、33和36盐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盐度组幼体胃宽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24、33和36盐度组,P<0.05);而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幼体胃的发育和成活率最佳;盐度为27~30时,玉足海参大耳幼体球状体结构发育更加强壮、突出,其整体形态更加强健、清晰;因此,玉足海参浮游幼体发育最适盐度为27~30。

关键词: 玉足海参幼体 盐度 特定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箭起飞段的激光主动融合轨迹测量技术

光子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时测量火箭垂直起飞段轨迹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融合轨迹测量技术,将两台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二维精密转台构成融合测量系统,在火箭发射前,两台激光雷达同时扫描火箭中上部目标区域,采用激光点云数据修正、火箭目标区域轨迹初值解算和两台轨迹数据融合处理算法,计算并分析得到激光雷达静态与动态轨迹测量精度分别为0.023 5 m和0.036 6 m。在火箭垂直起飞过程中,二维精密转台实时接收火箭目标区域的轨迹数据,根据火箭位置信息引导激光雷达高精度跟踪扫描火箭起飞全过程,实现了火箭垂直起飞段实时高精度的轨迹测量与数据输出。基于激光雷达的火箭起飞段融合轨迹测量技术有效提高了火箭轨迹数据的测量精度和测量可靠性,保证了火箭发射安全。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轨迹测量 激光点云数据 融合数据处理 动态测量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中部日本鲭繁殖群体年龄与生长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样本,通过耳石轮纹判读、生长逆算和生长方程拟合分析了其群体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日本鲭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376,P=0.54>0.05);雌雄合计的年龄结构为1~7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比73.63%;3龄及3龄以下,雌性数量多于雄性;3龄以上,雌雄数量基本相当,但雌性缺少高龄个体.叉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8837×10-6FL3.47.线性函数关系是叉长和耳石半径关系的最优解,其关系式为FL=184.09R-112.73.利用4种模型逆算出的叉长和年龄数据来拟合von 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等3种生长方程并进行比较,其中用Dahl-Lea模型逆算的von Bertalanffy方程的AIC值和BIC值均最小,因此选择其作为最佳生长方程,得到的von Bertalanffy叉长生长方程为FLt=427.18[1-e-0.23(t+2.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87.20[1-e(423(t+2 5)]3.47.经过二阶求导,得到拐点年龄为2.91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和叉长分别为365.03 g,304.09 mm,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日本鲭开捕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日本鲭 繁殖群体 耳石 逆算模型 生长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水生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为试验对象,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以终浓度为0(对照组)、40、80、160和320μmol/L分别加入到嗜热四膜虫细胞培养液中,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嗜热四膜虫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运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内抗氧化还原酶活力和线粒体酶活力。结果表明, DHA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增殖(P<0.05),在一定暴露时间内增殖活力和浓度呈负相关。双氢青蒿素作用嗜热四膜虫48h后各暴露组细胞皱缩变圆,对照组细胞呈椭圆状。其中在160和320μmol/L DHA暴露下,嗜热四膜虫在培养基中的活动减弱,细胞核出现固缩和浓染等特征,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随着DHA浓度增加,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先增强后下降。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具有毒性作用,抗氧化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双氢青蒿素暴露导致的氧化损伤。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双氢青蒿素对嗜热四膜虫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细胞形态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毒性效应 嗜热四膜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缘闭壳龟头骨、椎骨及附肢骨骼系统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

摘要:为揭示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的骨骼形态特征,使用X射线透视法对黄缘闭壳龟进行拍照及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的头骨窄而细长,与身体占比小,颅长为背甲长的27.09% ~30.93%,颅宽为背甲宽的21.40% ~27.66%,颅长为颅宽的1.35~1.72倍;脊椎骨由4枚颈椎、7枚躯椎、2或3枚荐椎和21或22枚尾椎组成,第1~7躯椎两侧连接着肋骨,肋骨宽度大小与躯椎的宽度一致,最后两枚躯椎所连接的肋骨宽度较窄;前肢骨比后肢骨长且粗壮,后肢扁平,骨骼较短小,通过胸盾和腹盾之间的铰链结构,黄缘闭壳龟的头、尾和四肢可完全缩入壳内,其腹甲前端(喉盾和肱盾)和后端(股盾和肛盾)分别与背甲闭合,将肉体完全封闭保护.通过骨骼系统特征得出,黄缘闭壳龟具有与生活习性相匹配的骨骼结构;X射线透视法可以清晰地观察黄缘闭壳龟骨骼结构,但由于物种特性,受背腹甲的影响,躯椎、荐椎和尾椎骨清晰度略低.黄缘闭壳龟骨骼的研究丰富了龟类的基础研究,可以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参考,并为在无损伤前提下研究珍惜或名贵物种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黄缘闭壳龟 骨骼结构 X射线 头骨 椎骨 附肢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为材料,建立4个试验组合: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正交组合)、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反交组合)、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栉孔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析各试验组合受精率、孵化率、幼虫生长及存活、附着变态率、海区保苗率以及养成阶段生长与存活等性状.试验结果显示:4个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在97%、89%以上,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期,反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9.03%、3.74%,正交组合的日平均增长量、眼点幼虫规格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02%、4.32%,组合间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4个组合的附着变态率差异不显著(P>0.05),正交组合的海区保苗率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提高5.13个百分点;在养成期,反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栉孔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7.41%、7.45%,正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月增长量较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17.37%、17.36%,反交、正交组合的存活率较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组合分别提高5.85、18.41个百分点.综合比较,杂交组合较自交组合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且正交组合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适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杂交 生长 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