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延龄草多酚分析及其在不同硒浓度下的变化规律
《中成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延龄草多酚,并研究其在不同硒浓度下的变化规律。方法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茎叶和根茎中总酚含有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LC-MS法分析多酚组成,HPLC法测定不同硒浓度(0、5、10、15、20、25、30、40 mg/kg)下各成分含有量。结果茎叶和根茎中总酚含有量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为后者的5.9倍。多酚主要由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组成。茎叶中绿原酸含有量随着硒浓度增加而提高;咖啡酸含有量较低,无明显变化规律;芦丁含有量随着硒浓度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结论硒对延龄草茎叶中绿原酸的积累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咖啡酸和芦丁的积累无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黑斑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黑斑病是梨树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新梢和果实,引起梨树早期落叶和返青返花,降低梨果品质和产量。笔者描述了梨黑斑病危害梨树叶片、新梢和果实的症状,综述了侵染我国梨树的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田间发生规律;重点在细胞壁降解酶和AK毒素研究方面阐述了梨黑斑病致病机制;简述了梨种质资源抗黑斑病鉴定评价、抗病育种和梨抗病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梨黑斑病病原研究及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梨黑斑病病原研究及抗病育种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梨黑斑病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进行处理后,对植株根系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对比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叶片影响的研究,比较纳米处理对植株地上地下部分影响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西瓜根系生长有影响,低浓度时对植株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促进作用减弱或起抑制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结论】低浓度的纳米氧化铁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弄清剂量、毒性及尺寸效应的基础上,有望将纳米氧化铁作为纳米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生产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与绿肥种植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施有机肥(CC)为对照,研究了免耕+不种绿肥(ZT)、免耕+种植绿肥(ZG)、常规耕作+不种绿肥(CT)、常规耕作+种植绿肥(CG)处理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绿肥种植与免耕技术配合使用较单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而且3年玉米籽粒的平均干物质量达到了1 198 kg/hm2,为有机农业习惯施肥处理CC的91.94%,可以作为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同时能够减少有机肥施用引起的环境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氯酸钠杀菌结合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对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次氯酸钠杀菌结合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对鸭蛋的保鲜效果,本实验分别采用次氯酸钠杀菌、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和次氯酸钠杀菌结合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处理新鲜鸭蛋。动态测定35 d贮藏过程中各组鸭蛋的失重率、菌落总数、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情况,比较贮藏后各组鸭蛋蛋壳色度和熟制鸭蛋质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鸭蛋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均显著降低(p<0.05),杀菌结合涂膜组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最小,分别为2.79%±0.19%、(4.83±0.42)lg cfu/g;三个处理组鸭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杀菌结合涂膜组的哈夫单位(76.09±4.15)和蛋黄指数(0.40±0.02)最大,且与贮藏前的新鲜蛋无显著性差异(p>0.05);杀菌结合涂膜处理对鸭蛋质构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蛋壳亮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三种处理方式均能显著逆转鸭蛋品质的劣变,次氯酸钠杀菌结合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的保鲜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单独的次氯酸钠杀菌和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涂膜(p<0.05),该研究为杀菌结合复合材料涂膜在禽蛋保鲜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聚乙烯醇基纳米SiO_2复合材料 涂膜 鸭蛋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营养成分分析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草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的研究苎麻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特性,利用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了7个茬次苎麻的粗蛋白(CP)、氨基酸(AA)组成、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单宁等抗营养成分的含量,并采用3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波尔山羊为试验动物,对苎麻的部分营养成分的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个茬次苎麻的CP含量均较高且品质较好,CP平均值达到了19.57%,而且呈现出随着茬次的增加,CP含量有所下降的趋势,但是第7茬和第6茬相比CP含量略有升高。AA总和平均值达到了16.40%,占CP平均值含量的83.80%,赖氨酸(Lys)的平均含量达到了0.84%,苏氨酸(Thr)的平均含量达到了0.82%。抗营养因子方面,单宁可能是苎麻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平均值达到了0.67%。苎麻的干物质(DM)、CP、有机物(OM)、NDF和ADF的降解率均随着瘤胃消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有效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7.00%,35.53%,44.29%,57.68%和38.59%。由此得出,苎麻的营养价值较高,主要体现在CP含量高且品质较好,主要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率均较高,可以作为反刍动物优良的粗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仓储豆象的分子鉴定和检测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度系列的豆象DNA模板来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豌豆象和四纹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1ng/μL,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5ng/μL。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5种豆象,对于豆象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豆象科 mtDNA COⅠ基因 特异引物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曲霉发酵鲫鱼基料酿造鱼鲜酱油的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去鳞去内脏的鲫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米曲霉进行发酵,研究了料水比、发酵温度、加盐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鲫鱼基料产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鱼糜:水的质量比为1:2,发酵温度35℃,加盐量13%,米曲霉种曲接种量30%,发酵时间7 d。在最佳条件下,总酸含量可达1.253 g/100 m L,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898 g/100 m L。在此基础上采用鲁氏酵母对鲫鱼糜进行为期1个月的增香发酵,所得鱼鲜酱油呈红褐色,通体澄清,鲜味醇厚,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产品总酸含量为1.035 g/100 m 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358g/100 m L,总氮含量为1.477 g/100 m L,无盐固形物含量为20.08 g/100 m 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湖北省黄冈市某鸡场在2016年9月自然发病的大批量鸡死亡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新城疫病毒感染提供病理学依据。采集病死鸡的组织样品,经9日龄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利用HA和HI试验、RT-PCR扩增F基因,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鸡胚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死亡时间、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及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分离株的毒力和致病性。结果,从送检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NDV,命名为Chicken-China-Hubei0901-2016,简称HB0901。HB0901株F基因裂解区域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特征。HB0901株与F17株同处于基因Ⅶ型分支上,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该分离株的MDT和ICPI分别为47.8 h和1.96。显微镜下可见新城疫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基因Ⅶ型新城疫毒株是导致该批鸡大量发病死亡的原因。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基因Ⅶ型 病理学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e(t)的定位与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前期在对205份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抗性鉴定中筛选到一份对稻瘟病达免疫级别的水稻品种"石梅抗",利用该抗原材料开展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与现有栽培稻骨干亲本杂交后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病圃自然诱发抗性鉴定及表型筛选创造高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目前已经获得一百多份高抗稻瘟病、综合性状优异的中间材料并正在进行测配选育新的杂交稻组合;(2)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隐性群体分析法(recessive-class analysis,RCA)对抗源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最终将抗性基因定位在水稻6号染色体AP22和SRM24之间,对应日本晴基因组片段1 080 kb,并将该基因暂时命名为Pize(t)。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 集群分离分析法 隐性群体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