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Fat-1基因猪的制备和整合检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转基因猪肌肉中高效率表达Fat-1基因,且进一步得到富含ω-3 PUFAs猪品系建立技术基础。将化学合成的人源化Fat-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构建能够在猪细胞中高效表达的质粒构件p MSTN-ω3,使用胚胎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制备转h Fat-1基因猪。试验对16头供体母猪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配种后手术法冲取320枚1~2细胞期猪胚胎。原核显微注射法向胚胎导入线性化质粒p MSTN-ω3,302枚1~2细胞期胚胎显微注射后移植10头受体母猪,5头母猪妊娠,生产26头仔猪。PCR法检测得到4头转h Fat-1基因阳性猪,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验证1头猪整合有h Fat-1基因,1头猪近似整合h Fat-1基因。有1头h Fat-1基因整合猪可用于转基因猪育种,表达构件p MSTN-ω3能够用于生产转Fat-1基因猪。试验成功采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h Fat-1基因猪,改进、规范了胚胎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猪的试验操作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PS诱导的肉鸡肺脏损伤中AQP1、AQP5表达变化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和探讨肺脏损伤肉鸡肺脏中的水转运机制,对防治肉鸡肺脏损伤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气管滴注LPS(Escherichia coli O_(55):B_5,sigma)的方法诱导肺脏损伤,对15日龄肉鸡肺脏湿干重比(W/D)、病理学改变、AQP1和AQP5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PS组肺脏湿干重比上升;H.E.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可见炎性浸润和水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1主要在正常的呼吸毛细管上皮和血管内皮中表达,AQP5主要在三级支气管上皮细胞中表达;H-Score评分结果显示,AQP1、AQP5的表达量均减少。说明LPS导致肉鸡肺脏损伤,引发肺水肿后肺脏内AQP1、AQP5的表达量下降,佐证AQP1、AQP5在肉鸡肺脏水转运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脂多糖(LPS) 肉鸡 肺脏损伤 肺水转运 水通道蛋白(AQ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SKIP基因的分离、鉴定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SKIP基因对山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寻找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绵羊与牛SKIP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得到一段长1 350bp的山羊SKIP基因表达序列,包括其完整编码区序列,编码449个氨基酸的蛋白。通过序列Blast比较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发现山羊SKIP与绵羊SKIP序列相似性最高(99.5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SKIP蛋白的理化性质,预测SKIP蛋白分子质量为52ku,等电点为5.18,包含典型的疏水区域和磷脂酰肌醇5-磷酸磷酸酶结构域,定位在细胞质(60.9%)和细胞核(26.1%)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SKIP的细胞定位,并发现位于细胞核中的SKIP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转移到细胞质。通过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的DNA混池测序,发现SKIP内含子2有一处G/A突变,利用PCRRFLP方法对波尔×麻城黑山羊F2代杂交后代进行基因分型,性状关联分析发现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出生体质量、胸围、管围、身高等性状显著相关,等位基因G与生长呈正相关。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山羊 骨骼肌和肾脏富集的肌醇磷酸酶 生长性状 成肌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方便面和烤肠中的苯并[a]芘
《分析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方便面和烤肠中苯并[a]芘的方法。采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经苯并[a]芘专用固相萃取柱HiCapt Benzo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样品中苯并[a]芘进行分离分析。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在0.5~20.0μg/k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7。方便面和烤肠中苯并[a]芘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2%~98.3%和95.9%~97.9%,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4%~5.01%和2.11%~4.07%。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快速简单、有机溶剂消耗少,在油炸烟熏食品的苯并[a]芘分析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关键词: 苯并[a]芘 固相萃取 方便面 烤肠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溶性胶原蛋白肽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理化性质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红外扫描、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气质联用仪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酶溶性胶原蛋白肽(Papain soluble collagen peptide,PSCP)的包合作用,腥苦味的遮掩效果及抗氧化成分的保护作用。红外扫描结果显示,PSCP-β-CD包合物在3347 cm~(-1)处产生1个强而宽的吸收峰,说明主客体分子之间形成大量的氢键,PSCP进入β-CD的空腔。电镜结果显示,PSCP及PSCP-β-CD包合物分子分别为直径100~200 nm和400~600 nm的纳米球,后者聚合冻干后表面呈网状结构。与PSCP相比,PSCP-β-CD包合物不仅胺类、醛类等腥味成分下降,其挥发性抗氧化成分——2,4-二叔丁基苯酚也显著降低;此外,PSCP-β-CD包合物超声稳定性上升,抗氧化缓释力增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力上升。结果表明:β-CD可很好地包合PSCP分子,有效改善PSCP的不良口感,并且减少其抗氧化成分的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阶段的油菜饲用营养价值评价研究
《饲料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不同生长阶段油菜的营养价值,为油菜的饲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以同一品种、不同时期(蕾薹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初期、结荚后期)采集的油菜以及油菜秸秆作为试验素材,通过常规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以及随意干物质采食量(DMI)、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饲料分级指数(GI和GI’)的预测,分析油菜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随着油菜生长阶段的发展,结合常规营养成分、随意干物质采食量(DMI)、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以及粗饲料分级指数(GI)分析,油菜饲用的营养价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饲用价值不一样,通过预测分析,应结合生物产量以及饲喂动物,综合营养指标选择合适的生长阶段进行采收、贮存和饲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地球葡萄健康叶片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北京、成都、合肥、武汉等4个地区的红地球葡萄在开花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健康叶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平板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葡萄叶片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在8.0×10~3~2.8×10~4CFU·g~(-1)之间,其中武汉地区最高;不同生长时期葡萄叶片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在0.8×10~3~1.5×10~4CFU·g~(-1)之间,其中成熟期数量最大。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属于芽胞杆菌属、泛菌属、短小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芽胞杆菌属为常见菌群。DGGE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地区和同一生长时期的样品间相似性较高;不同地区以成都地区的内生细菌种类最丰富;不同生长时期以成熟期种类最多。对特征条带回收测序,结果显示不可培养细菌和未确认的海洋浮游细菌在葡萄叶片中大量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鲟鱼-甲骨板的精巢组织为原料,从中提取鱼精蛋白粗品,建立硫酸提取分离鱼精蛋白的最优工艺。以蛋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硫酸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影响大小,初步确定鱼精蛋白的最佳分离条件。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鲟鱼精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浓度0.83 mol/L,液料比6.2∶1 m L/g,提取时间0.5 h,提取温度35℃,提取次数4次。经验证,最优工艺条件下鱼精蛋白的得率平均达到11.28%,且纯度高达86.13%,分子量约为10 ku,有良好的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达15.75 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烫漂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微波、蒸汽和沸水烫漂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并对苯甲醛与1-辛烯-3-醇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鲜香菇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为五类25种,包括醇类6种、醛类4种、酮类2种、烃类5种和含硫化合物8种,苯甲醛与1-辛烯-3-醇分别为0.28 ng/g和308.44 ng/g。微波烫漂的香菇中1-辛烯-3-醇含量为515.65 ng/g;蒸汽烫漂与沸水烫漂对醇类与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影响较大,其中蒸汽烫漂使香菇中醇类相对含量由22.49%降至3.93%,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由64.57%增至87.64%,苯甲醛与1-辛烯-3-醇含量分别为0.45 ng/g和245.64 ng/g;香菇经沸水烫漂,醇类相对含量达87.89%,含硫化合物(2.85%)显著降低,1-辛烯-3-醇含量为1482.46 ng/g。以上表明,从挥发性成分组成来看,蒸汽烫漂与沸水烫漂处理对其差异影响较大,特别是醇类与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区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阳群体种与2个特色茶树品种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相同的茶树生长环境、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条件下,以信阳茶区的3个茶树品种(信阳群体种、白叶1号和黄金叶)的春季茶鲜叶为原料炒制信阳毛尖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香气成分,信阳群体种、白叶1号和黄金叶信阳毛尖茶分别鉴定香气成分52种、54种和48种,其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为芳樟醇(9.94%)、橙花醇(15.74%)和壬醛(9.95%)。醇类、酮类和酯类的相对含量较高,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白叶1号>信阳群体种>黄金叶,酮类化合物黄金叶>白叶1号>信阳群体种,酯类信阳群体种>白叶1号>黄金叶。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有的42种香气成分因其相对含量及所占比例不同从而影响茶叶的香气类型,2-乙基呋喃、苯乙烯、己酸顺式-3-己烯酯、β-紫罗酮、β-环柠檬醛、2-乙基吡咯、反式-橙花叔醇、α-雪松醇、芳樟醇、α-蒎烯、苯甲醛对香气类型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信阳毛尖 茶树品种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