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公众参与科研的影响及引发的转变
《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公众参与科研的形式正在科学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扩大了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了科学理论的传播途径、丰富了科学理论的创新形式;在方法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拓宽了科学方法的实践路径、减少了科学方法的操作成本以及普及了科学方法的研究规范.这些影响进而引发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发生了转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漂浮植物组合生态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效果及植物生理响应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合构建生态净化塘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监测了尾水沿程的氮、磷浓度变化,分析两种漂浮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a、全氮、全磷、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经生态净化塘处理后,TN、硝酸盐氮、TP和可溶性磷酸盐去除率分别可达72.36%、79.00%、78.57%、80.64%,氨氮和TP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类标准,有效地减轻了周边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在水流沿程方向上,水浮莲和水葫芦的生物量、全氮、全磷、叶绿素a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根冠比、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两种漂浮植物叶片和根系的MDA含量明显上升,说明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加剧.由此可见,水浮莲、水葫芦对氮、磷等营养盐比较敏感,这是其可以有效去除氮、磷的原因.
关键词: 水浮莲 水葫芦 污水处理厂尾水 净化效果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枯萎病菌拮抗细菌JX-13的鉴定及生防效果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防菌株JX-13的分类地位,评价其对草莓枯萎病的生防效果,依据JX-13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碱基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草莓的促生作用和枯萎病生防效果。结果表明,JX-13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均与芽孢杆菌很接近,16S rRNA和gyrB基因碱基序列分析发现,JX-13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与Paenibacillus polymyxa strain IIF5SW-B3属于一个类群,相似性高达99.00%。发酵加工的1×10~(10) CFU/g JX-13可湿性粉剂(WP)和1×10~(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对草莓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质量浓度(EC_(50))分别为19.977μg/ml和41.409μg/ml。对草莓繁苗田进行2次灌根处理,JX-13 WP 500倍液处理对草莓植株有明显促生作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96.03%。定植当天和第7 d对定植田进行2次灌根处理,药后50 d、80 d分别进行田间调查,JX-13 WP 500倍液对草莓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和68.94%。菌株JX-13被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其发酵液加工的1×10~(10) CFU/g WP在草莓繁苗田和定植田中具有防治枯萎病和促生的作用。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 拮抗细菌JX-13菌株 促生作用 生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植物源抗菌剂对青虾虾仁贮藏货架期及腐败菌多样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及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3种植物来源的抗菌剂(香芹酚、百里香酚与紫苏醇)对青虾虾仁贮藏期和腐败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香芹酚、百里香酚与紫苏醇处理均能明显延长产品在4℃和10℃下贮藏的货架期,并且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保鲜效果要优于紫苏醇.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产品贮藏后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贮藏前期的某些优势菌如弓形杆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等在贮藏后期的比例很低,而链球菌、索丝菌、肉杆菌、嗜冷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等成为贮藏末期的优势菌群.3种抗菌剂处理能明显抑制索丝菌、肉杆菌、嗜冷杆菌和黄杆菌等的生长,使得假单胞菌成了抗菌剂处理产品中的优势菌.以上结果表明3种植物源抗菌剂均能通过抑制青虾虾仁中多种优势腐败菌的生长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关键词: 青虾虾仁 高通量测序 腐败菌 多样性 植物源抗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关键词: 荸荠杨梅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因具有模拟抗原表位构象乃至生物活性的特性,已被证实可以用于免疫原功能效应物创制,这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检测或功能替代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梳理了食用农产品产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害物及其安全风险;全面整理并介绍了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及其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状况;结合作者及所在团队近年科研成果,探讨了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对策。
关键词: 抗独特型抗体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免疫分析 生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束化对Caco-2上皮细胞叶黄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为研究胶束化促进叶黄素肠上皮细胞转运的特性,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探究胶束化处理对叶黄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Caco-2细胞模型测定胶束化对叶黄素肠细胞摄取、表观渗透系数和细胞内吞的影响.结果 显示:随浓度升高胶束化叶黄素生物可给率先增大后减小,浓度为6×10-5 mol/L时胶束化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最高,是叶黄素单体的1.42倍;叶黄素胶束化显著促进了其细胞吸收量,细胞内积累量是单体的2.6倍.表观渗透系数(P.)测定表明胶束化叶黄素累积转运分数大于1.5%,且被动扩散为其跨膜输送主要途径;胶束化后,Papp(B→A)与Papp(A→B)比值明显降低.进一步通过细胞内吞抑制实验发现制霉菌素(Nystain)、3-羟基-2-萘甲酸[(3,4-二羟基苯基)亚甲基]酰肼(Dynasore)均能抑制胶柬化叶黄素的转运(P<0.05),而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胶束化处理显著促进了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其在肠细胞中的跨膜吸收途径以被动扩散为主,兼具网格蛋白介导和小窝/脂筏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水稻资源对野败型不育胞质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旨在明确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441份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和强恢种质分布地区,为高效选育恢复系、保持系提供优异亲本.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明218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配制441份测验种.以自然结实率为指标,鉴别恢保类型.鉴定出恢复型种质53份,保持型种质43份,半恢半保型种质333份.53份恢复种质中33份来源于亚洲地区,占恢复种质的比例为62.3%;筛选出美国强恢种质6份,占来源美国种质的31.6%;来源于欧洲种质仅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比例为5%,欧洲恢复种质相对较少.对53份强恢种质测交F1与测交父本7个重要性状均值进行相关分析,其中株高(r=0.97**)、千粒重(r=0.934**)和穗长(r=0.747**)3个性状达极显著相关,而其余的4个性状的相关不显著.相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株高>千粒重>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自然结实率.野败型不育系强恢的种质5大洲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恢复系的株高、千粒重以及穗长对杂交种F1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水稻种质 野败型细胞质 恢保关系 相关分析 分布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拉德反应产物生物活性及衍生危害物安全控制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是食品在加热过程中氨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该过程可导致食品褐变,风味物质、活性成分和衍生危害物的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类黑精、还原酮等.当反应控制不当时,可产生一些危害衍生物如丙烯酰胺、杂环胺类、晚期糖基化末端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等物质,可引起癌症及慢性疾病的发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神经衰退性疾病及糖尿病等).因而本文综述了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物活性,同时也探讨了常见的美拉德反应危害衍生物的生成机制及有效抑制方法,以期为探索合理利用美拉德反应、充分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及减少不利影响的方法提供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4型转录调控因子GalR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4,SS4)强毒株SH1510转录调控因子GalR基因的缺失对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alR对半乳糖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其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SS4强毒株SH1510转录调控因子GalR基因缺失株SH1510ΔGalR,通过GalR基因内部扩增引物I1/I2进行缺失株初步筛选,进一步通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缺失株SH1510ΔGalR.对亲本株SH1510和缺失株SH1510ΔGalR进行革兰氏染色以比较形态差异;配置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葡萄糖、蔗糖、D-半乳糖后培养细菌,绘制细菌生长曲线,比较细菌对不同糖的利用率;将亲本株和缺失株的菌液浓度分别调整为2.5*109、5*108、1*108、2*107 CFU/mL,对BALB/c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以观察小鼠致死率并使用Reed-Muench法计算菌株LD50.将浓度为2*107 CFU/mL的亲本株和缺失株1﹕1等体积混合后腹腔注射BALB/c小鼠,24 h后取脑、脾、血在氯霉素抗性和无抗性THB平板上进行细菌计数,比较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能力;并以健康猪的全血模仿体内环境,将亲本株和缺失株分别加入含有SS4抗血清的健康猪全血中,37℃孵育2 h进行平板计数,比较细菌在全血中的存活能力.[结果]使用内部检测引物I1/I2做PCR,缺失株SH1510ΔGalR检测为阴性,进一步使用引物C1/C2、O1/C2、O2/C1、O1/O2鉴定缺失株SH1510ΔGalR,分别扩增出1 056、2 121、2 094、3 147 bp的片段,结果和预期相符.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亲本株SH1510可与粗制GalR多抗兔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在37 kD处出现单一条带,但缺失株SH1510ΔGalR没有条带出现.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均表明缺失株SH1510ΔGalR已构建成功.亲本株和缺失株经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亲本株和缺失株均呈链状排列,长度相似,形态无显著差异.在葡萄糖和蔗糖作为唯一糖原的生长条件下,亲本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情况相仿,而当糖原为D-半乳糖时,缺失株的生长速率和OD600值明显低于亲本株.另外,从最高OD600值可以看出,猪链球菌SH1510对糖的利用率为葡萄糖>蔗糖>D-半乳糖.小鼠致病性试验中,亲本株和缺失株的LD50分别为1*108 CFU和1.62*108 CFU,缺失株对小鼠的致病性下降了1.62倍.体内竞争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在小鼠的脑、脾、血液中的细菌分离数均远低于亲本株,差异极显著(P<0.01).全血存活试验表示,亲本株的存活率为35.2%,缺失株的存活率为27.3%,缺失株SH1510ΔGalR比亲本株SH1510在全血中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GalR基因可促进猪链球菌4型对半乳糖的利用,同时对SH1510的毒力有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