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MDBK细胞和BECs后7种ISGs mRNA变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MDBK细胞和气管上皮细胞(BECs)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本研究针对7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IFI6、ISG15、OAS1Y、OAS1Z、Mx1、Mx2及RSAD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了检测7种ISGs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CPIV3JS2013株感染MDBK细胞和BECs 24 h、48 h和72 h后7种ISGs的m 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MDBK细胞中,CPIV3感染时间越长,7种ISGs的转录水平上调倍数越高,其中ISG15、Mx1、Mx2和RSAD2的m RNA转录水平上调量持续高于IFI6、OAS1Y和OAS1Z;而在BECs中,CPIV3感染后虽然IFI6、ISG15、OAS1Y、OAS1Z、Mx1、Mx2和RSAD2 m RNA转录水平均出现上调,但ISG15、Mx2和RSAD2的m RNA转录水平上调量高于IFI6、OAS1Y、OAS1Z和Mx1。结果表明,CPIV3 JS2013株可以刺激MDBK细胞和BECs中这7种ISGs的大量转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其抗病毒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 建立及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下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后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天敌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拌种水稻防治稻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22.5、45.0、67.5和90.0 g a.i./ha)的10%三氟苯嘧啶SC对杂交稻(丰优香占)和粳稻(南粳9108)进行拌种处理,以25%噻虫嗪WDG(135.0 g a.i./ha)为对照药剂,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室内分别测定拌种7和15 d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并在田间调查药剂拌种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结果】不同浓度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后,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与空白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10%三氟苯嘧啶SC用量≥22.5 g a.i./ha时,直播粳稻播种后98 d、杂交稻播种后126 d对稻飞虱的防效均在90.00%以上;机插秧粳稻播种后112 d、杂交稻播种后119 d对稻飞虱的防效均在90.00%以上;不同浓度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处理对旱育移栽秧田稻飞虱的防效较差,持效期短,自调查日起已基本丧失对稻飞虱的控制能力。对稻田蜘蛛调查及对水稻生长观察结果显示,直播稻和机插秧稻田蜘蛛种群数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田,而不同处理旱育秧移栽田蜘蛛种群数量与空白对照田相当;不同浓度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结论】利用10%三氟苯嘧啶SC 22.5~90.0 g a.i./ha拌种水稻可有效降低直播稻和机插秧田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对水稻安全,对天敌蜘蛛影响较小,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10%三氟苯嘧啶SC 拌种 稻飞虱 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热方式对鸡肉制品不同部位脂质氧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鸡肉制品在不同加热方式及冷藏期间的氧化情况,选取黄羽肉鸡的胸肉、腿肉、皮下脂肪为原料,对比3个部位脂肪含量和脂质组成;整鸡分别进行微波、烤制、煮制、蒸制处理,检测其初级代谢产物过氧化值与次级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中性脂肪含量在皮下脂肪中含量较高,与腿部、胸部存在明显差异,与磷脂分布规律相反;腿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加工与冷藏显著增加各部位丙二醛的含量。储藏4 d,各部位过氧化值先上升后下降,煮制后的胸部、腿部与皮下脂肪氧化速度最快,腿部在烤制后丙二醛增长速度最慢,各加热方式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
关键词: 鸡肉 加热方式 脂质组成 脂质氧化 过氧化值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结球甘蓝幼叶氮代谢活性及光合色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耐寒性甘蓝品系在低温胁迫下氮代谢相关指标及色素含量间的差异,为甘蓝品系筛选和耐寒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耐寒(231、235)和2个不耐寒(161、163)甘蓝品系为材料,测定分析低温胁迫下其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耐寒甘蓝品系中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低温胁迫3 d时,耐寒甘蓝品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品系231和235分别增加15.79%和12.70%,不耐寒甘蓝品系中蛋白含量趋于平稳,在常温恢复2 d后(处理5 d),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降低;NO3--N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在低温胁迫期间均呈降低趋势,胁迫5 d时变化不显著(P>0.05,下同);NH4+-N含量则呈增加趋势,胁迫5 d时,品系231和235幼叶的NH4+-N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品系161和163幼叶的NH4+-N含量依然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27.05%和20.85%。【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甘蓝品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以促进氮代谢和光合作用,从而增加其对低温的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粪颗粒粒径分布及养分含量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奶牛粪颗粒粒径及其有机碳和养分分布特征,以新鲜的泌乳奶牛粪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级筛分方法得到了粒径分别为≤0.10、0.11~0.20、0.21~0.50、0.51~1.00、1.01~2.00和>2.00 mm的颗粒样品,并对其质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总钾(TK)含量及其所占比例,以及C/N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所占比例依次为≤0.10 mm颗粒28.0%、1.01~2.00 mm颗粒25.3%、0.51~1.00 mm颗粒24.2%、>2.00 mm颗粒11.5%、0.21~0.50 mm颗粒7.5%、0.11~0.20 mm颗粒3.5%。TOC主要存在于较大颗粒(粒径>0.50 mm)中,约占总量的70%;而TN、TP和TK主要存在于较小颗粒(粒径≤0.1 mm)中,占各自总量的44.4%、50.1%和67.3%。固液分离后固体的C/N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冠不同部位果实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桃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及差异,评价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低温贮藏特性。【方法】以中熟品种'霞晖6号'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桃8.5成熟、冠层不同部位的果实为试材,测定低温贮藏期间相关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贮藏期间,2个品种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的软化速率显著高于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其中下部果实的软化速率最低(p <0.05)';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在贮藏3 d后果皮红色色泽变浅,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则加深;与其他3个部位相比,贮藏期间'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果皮红色色泽更早减退且幅度更大;低温贮藏期间',霞晖6号'冠层下部果实和'霞晖8号'冠层上部果实的蔗糖和总糖含量降幅显著大于其他3个部位;2个品种冠层上部果实的奎尼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升幅显著大于其他3个部位';霞晖6号'冠层上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其中中部内膛和下部果实的降幅显著大于中部外围果实';霞晖8号'冠层下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上升,其他3个部位则下降且降幅基本一致。【结论】采收品质较好的果实('霞晖6号':冠层上部和中部外围果实';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综合品质总是相对较高';霞晖6号'和'霞晖8号'果实分别于贮藏6 d和10 d后软化加快,采收时综合品质更好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软化速率更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新品种‘阳光’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阳光’樱桃番茄是以‘JS-CT-2521’为母本,‘JSTY-CT-1811’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旺盛,中早熟。果实短椭圆形,单果质量18g左右;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果实色泽亮。产量63 000 kg·hm~(-2),抗TYLCV、根结线虫、黄萎病、斑萎病和枯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姜曲海猪肺组织miRNA表达谱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microRNA)表达谱和分子机制,选取50日龄姜曲海猪为实验猪,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工感染肺炎支原体28 d后,采集肺部组织,进行高通量miRNA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miRNA鉴定和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分别筛选到14 265 786条和14 000 588条小RNA纯净序列(clean reads)。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到7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39个表达上调,34个表达下调,从中随机选取4个miRNAs进行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验证,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73个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到1 685个靶基因和4 220个靶位点,靶基因预测筛选到8个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靶基因GO(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miRNA广泛参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的调控。靶基因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显示,miRNA参与调控细胞凋亡、ECM受体相互作用、粘附斑通路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姜曲海猪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姜曲海猪 猪肺炎支原体 高通量测序 miRNA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其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明确多花黑麦草适宜的凋萎时间,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抽穗期多花黑麦草为原料,设对照(CK,水分含量78.16%)、凋萎2 h(W2,水分含量69.18%)、凋萎4 h(W4,水分含量62.09%)和凋萎6 h(W6,水分含量53.03%)4个处理,监测青贮过程中原料的微生物动态变化,测定青贮49 d开袋后青贮料的饲用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凋萎2 h和4 h处理的青贮样品感官评定优良,对照和凋萎6 h处理的感官评定尚好或中等。凋萎处理可显著提高青贮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P<0.05,下同),显著降低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NH4+-N/TN)比例。凋萎2 h对青贮有机酸(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凋萎4 h和6 h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3个凋萎处理原料(青贮0 d)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青贮过程中,对照和凋萎2 h处理的青贮乳酸菌增幅较大,且霉菌数量降幅较大。水分含量与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NH4+-N/TN比例及乳酸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pH、乙醇含量和霉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认为,凋萎2 h(水分含量70%左右)的多花黑麦草原料单独青贮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GPDH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植物过表达载体构建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GPDH)基因(BnGPDH),分析其表达特性并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油菜种子三酰甘油(TAG)合成和积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甘蓝型油菜H105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与At3G07690同源的BnGPDH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nGPDH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根、茎、叶、蕾、花及花后(DAF)7、14、21、30和40 d角果皮和种子]及高、低油含量自交系角果皮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克隆获得的BnGPDH基因连接至携带napin启动子的pCAMBIA1390-NAPIN载体上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结果】克隆获得的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编码区(CDS)长度均为1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仅有5个氨基酸差异,均具有NAD_Gly3P_dh_N和NAD_Gly3P_dh_C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分别与白菜细胞质型GPDH蛋白(XP_009147040.1)和甘蓝细胞质型GPDH蛋白(XP_013585317.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相似度,对应的相似度为100.00%和99.78%,且二者与双子叶植物GPDH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单子叶植物GPDH蛋白亲缘关系较远。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模式总体上相似,在21DAF和30DAF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部位(P<0.05,下同),表明21DAF和30DAF是油菜种子TAG合成和积累的高峰期,但在角果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这2个基因的表达略有不同,且在茎、蕾、种子(7DAF、21DAF、30DAF和40DAF)和角果皮(7DAF和40DAF)中,BnGPDHc2-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nGPDHc2-2基因,而在14DAF角果皮中BnGPDHc2-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nGPDHc2-1基因。21DAF种子中BnGPDHc2-1基因在3个高油含量自交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BnGPDHc2-2基因在高油含量自交系IL130和IL594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在30DAF种子中,BnGPDHc2-1和BnGPDHc2-2在3个高油含量自交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将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分别连接至携带napin启动子的pCAMBIA1390-NAPIN载体上可成功构建获得植物过表达载体。【结论】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期角果中行使的功能存在一定分化,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分别来源于白菜基因组和甘蓝基因组,但均在甘蓝型油菜种子TAG合成和积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构建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可用于BnGPDH基因功能分析及油菜种子油含量基因工程改良研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甘油-3-磷酸脱氢酶(GPDH) 表达特性 生物信息学 植物过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