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不同反应条件下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炭化温度和裂解时间对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TSHB)微观结构、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及炭化效率的影响,并获得高效的炭化条件,采用低耗能的水热炭化法将番茄秸秆裂解为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设置3个炭化温度(180、220、260℃)和4个裂解时间(2、4、6、8h),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组合的炭化温度和裂解时间对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形貌结构、功能基团、pH值、电导率(EC值)、生物炭成分的影响,并分析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秸秆多孔且中空的维管束结构有利于水分和热量在番茄秸秆内部的快速传递,增加水热炭化温度能加速破坏番茄秸秆维管束结构和将条状番茄秸秆炭化为颗粒状水热生物炭.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的功能基团主要是脂肪醚C-O、烷烃C-H、饱和脂肪酸酯C-O、胺C-N以及细胞壁基团C-O、C=O、C-N、C-O-C.提高炭化温度可增加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功能基团数量,但炭化温度达到260℃时,明显破坏且大幅度减少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功能基团数量.水热炭化法制备的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为酸性生物炭(pH值5.13~5.33).在相同的裂解时间下,相较于180℃和260℃炭化温度,220℃炭化温度制备的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均获得最高的EC值(6 213~7 899 μs/cm),但裂解时间从2 h延长到8 h,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EC值大幅下降18.19%~26.92%.提高炭化温度和延长裂解时间均显著增加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固定碳含量(2.23~27.99个百分点),但降低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挥发分含量(2.46~30.97个百分点).提高炭化温度能增加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全氮、灰分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0.63~29.91、0.58~0.87、1.82~3.09个百分点.综上,相对于延长裂解时间,提高水热炭化温度能更有效地提高番茄秸秆的炭化效率,增加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的氮氧功能基团数量及固定碳、全氮含量.水热炭化温度是决定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微观结构、功能基团、pH值、主要成分的关键因素,220℃炭化温度和4~6 h裂解时间是水热炭化法制备番茄秸秆水热生物炭较为合适的炭化条件.

关键词: 番茄秸秆 水热生物炭 炭化温度 功能基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乌龙茶品种鲜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轮廓特征,以绿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一芽二或三叶)和成熟鲜叶(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对照,对采自乌龙茶品种春、秋两季的幼嫩和成熟鲜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和统计模式识别.结果表明,茶树品种、芽叶嫩度和采摘季节对供试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均有影响.全部供试茶样可按茶树品种特性划分成乌龙茶与绿茶品种2大类群,且芽叶嫩度对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影响仅次于茶树品种特性引起的茶样组群差异.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成熟鲜叶、春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及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成熟鲜叶间存在客观的类群区分.不同鲜叶来源对供试茶样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较高的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和较低的 γ-氨基丁酸含量是乌龙茶品种有别于绿茶品种春季鲜叶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相同采摘季节的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相较成熟鲜叶拥有更高的精氨酸含量,而不同芽叶嫩度的春季和秋季乌龙茶鲜叶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组分.因此,茶树品种遗传特性是影响茶树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主导因子,乌龙茶特定的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化学模式为其加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乌龙茶 绿茶 鲜叶 氨基酸 模式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小麦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土壤、小麦根部和周边植物根部分离拮抗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喷施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获得18株拮抗细菌,筛选出杀菌谱广、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菌D09;其对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抑制率达到67.9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鉴定拮抗菌D09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50.93%,与常用杀菌剂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D09发酵液灌根处理的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含量低于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处理,与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 2种毒素含量与戊唑多菌灵、苯甲嘧菌酯、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DON、ZEN、 NIV 3种毒素具有抑制作用,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无色杆菌 拮抗菌 小麦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潜能,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分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与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相比,六斑月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具有更大的瞬时攻击率、搜寻效应和日最大捕食量,而处理时间更短;与成虫相比,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控害能力(a/Th)更强,理论条件下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4头和135.2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和2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潜能,为保护利用六斑月瓢虫持续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草地贪夜蛾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育肥猪中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玉米粉饲喂效果研究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分发挥农村当地特色可开发饲料资源,本试验进行了育肥猪中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玉米饲喂效果的研究。试验选取45头体重、体型相似,初始体重为(37.83±2.32)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5头。对照组饲喂无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的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基础日粮玉米的10%和20%。预试期7 d,正试期143 d,共150 d。结果表明:槟榔芋发酵皮粉的营养价值与玉米相似,且符合饲料卫生指标,用其替代玉米具有可行性。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育肥猪的末重、平均总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末重分别提高11.04%、12.98%,平均总采食量分别提高20.73%、21.22%,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4.47%、14.91%。除谷丙转氨酶指标外,3个处理组猪只的其他13个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试验1组的谷丙转氨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60.69%(P <0.05)。另外,试验1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较试验2组显著提高47.11%(P <0.05)。经计算,以20%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玉米的育肥猪饲料每吨可节省396.50元,按10元/kg的猪肉价格计算,其净收益比对照组高154.98元,按16元/kg的猪肉价格计算,其净收益比对照组高260.40元。因此,10%和20%槟榔芋发酵皮粉替代玉米饲喂育肥猪均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在猪肉价格达到16元/kg时,10%和20%的替代水平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市场猪肉价格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其中20%的替代水平经济效益优于10%的替代水平。

关键词: 槟榔芋发酵皮粉 玉米 育肥猪 饲喂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藏杂交水稻新品种内10优7185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内10优718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福恢7185与内香10A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在2017—2019年长江上游国家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较早、米质优(达部颁3等)、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经田间和室内稻瘟病抗性鉴定,内10优7185对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为抗病。人工模拟老化处理(42℃下处理28 d)后再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其发芽率达72.00%,表现出较强的耐贮藏性。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高产 抗病 耐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 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 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 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 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 737始穗后 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 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 10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 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 21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5、VB6 和VB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 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 14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 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 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 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 6月 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 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关键词: 紫两优737 类黄酮 温度 播期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纹理特征的马铃薯LAI估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融合无人机遥感影像多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估算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方法,提高马铃薯LAI反演精度.[方法]利用大疆P4M无人机采集2021年2-4月南方冬种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多光谱影像,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实测LAI数据.提取影像光谱、纹理等信息,分析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LAI的相关性,基于R2adj的全子集分析优选特征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融合光谱和纹理特征,用PCA-ML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估算马铃薯LAI.[结果]从幼苗期到块茎膨大期,PCA-MLR估算模型优于T-MLR(Tex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和VI-MLR(Vegetation index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R2分别为0.73、0.59和0.66.[结论]本研究提出一种估算马铃薯LAI的PCA-MLR方法,为马铃薯的长势监测和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影像 LAI 多光谱 纹理特征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鸭血清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方法,将兔抗鸭 IgG 标记胶体金,喷涂金标垫,用浓度为 0.2 mg/mL的荚膜和 0.2 mg/mL羊抗兔IgG抗体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了检测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D-CGTS).特异性试验显示,仅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检测为阳性,阴性血清、鸭抗大肠埃希氏菌、鸭抗鸭疫里默氏菌、鸭抗沙门氏菌和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D-CGTS的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效价 1∶16(琼脂扩散试验)的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 1∶320 倍稀释后采用制备的试纸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表明 D-CGTS 的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批次的不同试纸条和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阴性血清和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的结果相同,表明D-CGTS的重复性好.对 92 份鸭血清采用D-CGTS和ELI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4.03%,阴性符合率为 100%,总符合率为 95.65%.结果表明,制备的D-CGTS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复性,适合在兽医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胶体金试纸条 荚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品种(系)橄榄成熟果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296 314条序列,应用MISA软件进行SSR位点分析,获得86 084个SSR位点,分布在70 686条序列中,SSR在所检测序列中出现频率为23.86%,其中54 735条序列含有两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占比达68.4%;橄榄转录组中SSR序列以复合型核苷酸、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为主,三者占SSR总数的88.88%;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优势基元分别为A/T、AG/CT/TC/GA.以6个不同橄榄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随机挑选的99对SSR引物进行有效性与多态性筛选,最终开发了 53个有效性SSR分子标记,12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利用开发的12个多态性EST-SSR标记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多态性评价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8个多态性位点,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0.876,多态信息含量平均0.426.利用混群模型分组、UPGMA聚类和PCA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混群模型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有类群上的交叉,但类群数有所不同,混群模型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划分为2大种群,与PCA方法分类结果相同.研究结果认为开发的12对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为橄榄种质资源鉴别提供可靠的基础工具.

关键词: 橄榄 转录组 SSR 多态性引物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