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不同种类和树龄柑橘园土壤和叶片微量元素含量与丰缺评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广东省代表性不同种类柑橘果园243个采样单元的叶片和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叶片Cu和Mo含量与土壤有效Mn、Cu、Zn、B含量差异较大,而叶片B和土壤有效Mo含量较平均。橙、宽皮柑橘和柚果园的叶片B和土壤有效Mo适量比例(> 60%)、叶片Mo和土壤有效B缺乏比例(> 50%)较高。橙果园所有的土壤有效B和Mn含量、大部分的叶片Zn(77.8%)、土壤有效Cu(50.0%)和有效Zn(55.6%)缺乏。柚果园土壤有效Zn和叶片Cu、橙果园和宽皮柑橘园的土壤有效Cu和Fe以过量为主。不同树龄的叶片和土壤有效Fe、Mn和Mo含量的等级分布比例相似。短龄树(3~8年生)和长龄树(>8年生)的土壤有效Cu过量比例(>60%)高于幼龄树(<3年生,48%)。宽皮柑橘园叶片与土壤有效Fe、Mn、Cu和B,柚果园叶片与土壤有效Fe和Cu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柚果园叶片与土壤有效Fe、Mn和Cu的拟合度高于宽皮柑橘园和橙果园。长龄树和短龄树叶片与土壤有效Mn、Cu和B,短龄树叶片与土壤有效Zn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与土壤有效Fe的拟合度大小为:幼龄树>短龄树>长龄树。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宽皮柑橘和柚果园叶片Cu含量、长龄树叶片B与Fe、短龄树叶片Mo与Mn能较好地判断不同种类和树龄柑橘园整体微量元素丰缺状况;宽皮柑橘园和短龄树的土壤有效Zn与B、柚果园土壤有效Cu、长龄树土壤有效B与Fe是影响不同种类和树龄柑橘树体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在柑橘园培肥管理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 柑橘 果园 微量元素 养分诊断 叶片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芝麻多酚氧化酶的重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黑芝麻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了黑芝麻多酚氧化酶(Black sesame polyphenol oxidase,BsPPO)。将合成的基因构建至pMAL-c5x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融合标签切除,获得的BsPPO蛋白用于酶学性质探究。结果表明,合成的Bsppo基因1 752 bp,编码585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65.3 kDa;构建的pMAL-c5x-Bsppo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可溶表达了MBP-BsPPO蛋白;酶切去除MBP融合标签后对BsPPO进行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BsPPO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4.0,在低温和弱酸性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时间低强度的光照和Cu2+可激活BsPPO的活性,Zn2+和Ca2+能抑制其活性。BsPPO可催化单酚、二酚以及三酚类化合物,对L-酪氨酸以及香草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此外BsPPO还对黑芝麻中含有的2-甲氧基肉桂酸、吲哚3-羧酸和根皮素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为黑芝麻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明确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黑芝麻多酚氧化酶 大肠杆菌 原核表达 亲和纯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施用对香蕉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真菌群落的调控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关键,为探明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施用调控香蕉土壤真菌群落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熏蒸+有机肥(OF)、不熏蒸+生物有机肥(BF)、石灰碳铵熏蒸+有机肥(LAOF)和石灰碳铵熏蒸+生物有机肥(LABF)的施用对香蕉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OF处理,LAOF和LABF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其中,LABF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LAOF;土壤熏蒸和施肥处理为驱动真菌群落组成改变的影响因子,且熏蒸对其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熏蒸+施肥处理使土壤真菌网络结构由以有害微生物为主导向以有益微生物主导的方向转变;FUNGuild功能注释结果表明,熏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植物病原菌和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中的外生菌根等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另外,相比于LAOF处理,外生菌根真菌在LABF中显著富集;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分析发现,OTU1(Tuber)、OTU14(Cordycipitaceaeunidentified)和OTU21(Simplicillium)在熏蒸处理中显著富集,这些真菌的相对丰度与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在熏蒸后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熏蒸后施有机肥处理.本研究表明石灰碳铵熏蒸+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激发了土壤中具有抑菌潜力的关键微生物,使其向有利于香蕉健康生长的方向发展.(图5表1参39)

关键词: 熏蒸 生物有机肥 真菌 结构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果视觉特征与内部品质的相关性及粗略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柚果视觉特征与其内部品质之间的相关特性,寻找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该文采集了柚果20种外部视觉特征(纵径、横径、纵横径比、面积、R、G、B灰度分别的一阶、二阶和三阶形态、H、V、S灰度、对比度、相关度、能量、粗糙度,分别用F1~F20表征)与3种主要内部品质[硬粒程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和含水率]用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可以精确地还原柚果外部特征情况.柚果全部视觉特征与内部品质指标的线性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内部品质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特性.其中,柚果视觉特征F5、F8、F9、F10、F11、F12、F13、F14、F15、F17、F19和F20与硬粒程度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相关系不显著,其余特征均与硬粒程度显著非线性相关.柚果视觉特征F5、F8、F9、F10、F11、F12、F13、F14、F15和F17与TSS含量和含水率均显著非线性相关,其余特征与TSS含量和含水率的非线性相关性均极其显著.采用柚果视觉全特征与仅用显著非线性相关特征对其硬粒程度识别结果均不佳.采用柚果视觉特征对其TSS和含水率进行粗略识别均是可行的,其中全特征识别效果要优于仅用极显著非线性相关特征的识别效果.因此,柚果视觉特征可为其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提供有益的信息补充,也可直接形成粗略低成本的TSS含量和含水率无损检测方法.该研究也为其他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关键词: 柚果;视觉特征;内部品质;相关性;粗略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客家黄酒10种有机酸的HPLC分析

酿酒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认广东客家黄酒的风味和营养物质,本研究对13个典型客家黄酒的有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客家黄酒中至少含有10种以上有机酸,其中草酸含量为45.32~1046.58 mg/L,黑豆客家黄酒具有较高的草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范围为1197.99~4001.07 mg/L,黑豆客家娘酒具有较高的柠檬酸含量,酒石酸含量范围为0~405.70 mg/L,黑豆客家黄酒酒石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含量范围为0~75.91 mg/L,客家黄酒中苹果酸含量低于绍兴黄酒,琥珀酸是黄酒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其含量范围在0~11050.95 mg/L,"八珍娘"客家黄酒等客家黄酒琥珀酸含量明显较高,乳酸含量范围在939.12~3789.06 mg/L,绍兴黄酒显著高于客家黄酒,甲酸范围在205.00~761.88 mg/L,黑豆客家娘酒含量最高,乙酸含量范围在814.63~2963.14 mg/L,绍兴黄酒高于客家黄酒,富马酸含量范围在0~19.25 mg/L之间,黑豆客家黄酒含量最高,另外黄酒中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丙酸。本文把有机酸分为两类,一类是酸味有机酸包括富马酸、草酸和柠檬酸3种,是良性口味的有机酸;另一类是涩味有机酸,包括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酸和丙酸等7种有机酸。本文分别计算了13个酒样中的10种有机酸的TAV值,结果表明,客家黄酒中存在4类有机酸:(1)主要有机酸,客家黄酒中以琥珀酸为主要有机酸,其含量占50%左右,TAV值最大,有的样本大于100;(2)次要有机酸,包含有乳酸和乙酸,其含量占10%~20%,TAV值较大,在10~60,对口味影响较大;(3)酸性良性口味有机酸,这类有机酸为草酸和柠檬酸,其含量占1%~20%,TAV值在1~20,TAV值占总TAV值10%左右;(4)微量有机酸,富马酸和丙酸含量占1%以下,TAV值在0.1以下,对黄酒风味没有贡献。

关键词: 客家黄酒 高效液相色谱 有机酸 味觉分析 TAV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氧包装方式对菜心的保鲜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菜心为试材,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膜(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及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高氧(>80%)环境下进行包装,研究菜心在4℃下包装袋内气体成分、营养品质、抗氧化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高氧包装可有效延缓呼吸速率的快速升高,加快总酚含量的上升,提高菜心抗氧化能力,贮藏8 d时,BOPP-H包装及LDPE-H包装总酚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了1.75%和6.27%;在贮藏早期刺激了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贮藏后期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减少了H2O2积累,降低了木质素合成;贮藏8 d时BOPP-H包装及LDPE-H包装木质素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了5.70%和1.43%,LDPE-H包装比BOPP-H包装低了2.40%。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高氧包装有利于菜心的贮藏保鲜,且LDPE-H包装比BOPP-H包装能更有效地维持总酚含量、减少木质素合成。

关键词: 菜心 高氧包装 包装膜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酚酸胁迫下番茄生长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施用生物炭对酚酸胁迫下"番茄植株-土壤-微生物"体系的调控效应.[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添加生物炭处理对酚酸胁迫下番茄生长和生理指标、番茄产量与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解析各因素之间的互作机制.[结果]与外源酚酸胁迫处理相比,施用5%生物炭可有效缓解酚酸对番茄植株生长的胁迫作用,提高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番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分别提高15.2%和4.3%,糖酸比增加32.0%.施用生物炭处理与酚酸胁迫处理相比,收获期土壤pH提高0.59个单位,EC值降低21.9%,残余总酚酸质量分数降低2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通过改变pH、碱解氮、总氮、总酚酸含量4个主要土壤环境因子,进而促进与番茄产量和品质呈正相关的微生物丰度的增加,抑制与番茄产量和品质呈负相关的微生物丰度.[结论]生物炭可通过改变土壤pH、氮素、总酚酸含量等理化性质,选择性促进或抑制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相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通过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缓解酚酸类化感物质对番茄植株的胁迫作用,从而达到促生、增产、提质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炭 酚酸类物质 化感效应 番茄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原始生殖细胞转染条件优化

遗传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最佳转染效率,本研究比较不同质粒用量和不同细胞数在3种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3000和LTX&Plus Reagent)中PGCs的转染效率,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technology,FACS)辅助优化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经FACS进一步分选获得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GCs,继续培养3周后,移植回注到受体鸡胚中,移植3.5 d后分离性腺拍照观察。结果显示,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3000的转染效率最高,质粒、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和PGCs细胞数的配比为3μg:4μL:0.5×104个,转染5h转染效率最高,达到23.4%,与现有的研究结果相比提高了2倍以上。移植回注PGCs到受体鸡胚中,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鸡胚性腺中有GFP阳性细胞。本研究综合考虑转染试剂、质粒用量和细胞数量的影响因素以优化PGCs的转染条件,为高效制备转基因鸡及基因编辑鸡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稳定转染 脂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和微量矿质元素对黑皮冬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索提高黑皮冬瓜品质的施肥途径,通过补充镁、铁、锌、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研究中微量营养对冬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充镁营养显著改善了冬瓜果形、提高果肉硬度、提高糖酸比23.4%;显著增加了冬瓜果肉钾、磷、钙和镁含量,对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微量元素对冬瓜果型和硬度的影响较小,平均提高糖酸比22.4%;锌、铁、硼则显著提高了果肉Vc含量,而补充铜、钼养分降低了果肉游离氨基酸含量。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营养 冬瓜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群落调查与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探明广东茶园春季杂草基本情况,为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3-5月,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3个茶叶主产区31个茶园共620块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杂草种类及生长优势等级.调查共发现杂草313种,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有126种,其中菊科杂草23种、禾本科12种、茜草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蓼科5种、豆科4种,以上7个科共包含杂草65种,占据126种杂草的51.5%.出现频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83.87%)和菝葜Smilax china(80.65%)、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77.42%)、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74.19%)、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74.19%)、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74.19%)、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70.97%)、鬼针草Bidens pilosa(70.97%)、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67.74%)、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67.74%).生长优势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17.42%)、鬼针草(17.19%)、鸭跖草(17.10%)、酢浆草(15.11%)、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12.58%)、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12.19%)、野茼蒿(12.06%)、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10.90%)、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10.65%)、地菍(9.81%).粤东、粤西和粤北茶区优势杂草存在显著差别,粤东地区以鬼针草、小蓬草、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等杂草为主;粤西茶区以阔叶丰花草、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鸭跖草、假臭草等杂草为主;粤北茶区以小蓬草、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白茅为主.调查初步探明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分布状况,为各茶区杂草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茶园 杂草 田间调查 广东 区域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