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添加硒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热应激条件下,对产蛋高峰期的海兰蛋鸡分别饲喂添加有0 mg/kg、0.3 mg/kg、0.5 mg/kg、0.7 mg/kg硒的基础日粮,分别在试验第0天(试验开始前一天)、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的时候,对各组鸡的血清进行采样,测定样品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皮质醇(CORT)含量;对各组鸡的胸肌、肝脏进行采样,测定各组织热应激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蛋鸡血清T3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第1天和第7天血清CORT的含量;日粮中添加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血清T3含量,降低CORT含量;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海兰蛋鸡胸肌、肝脏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量;日粮中添加硒能极显著地降低蛋鸡胸肌、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
关键词: 蛋鸡 热应激 热应激蛋白70 硒 生理指标 生化分析


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及其检验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毒株纯净、有血凝性和血凝抑制性,病毒含量为10~(8.5)ELD_(50)/0.1 mL,初步判定纯化的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可作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效力试验攻毒毒株。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及其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春秋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法,在智能光照培养箱内通过模拟"高温闷棚"研究了高温处理对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代谢及几丁质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白粉病的侵染明显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及光能的捕获与转换效率,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高温处理使正常植株(H-CK)的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降低;对于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高温处理降低了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可以降低白粉病菌的活性,增强感染白粉病菌的黄瓜植株的光能捕获与转换及抗氧化酶活性,并且正常植株比感染白粉病植株表现出对高温条件更强的适应能力。


紫芝子实体多糖的特征分析及其体外免疫活性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乙醇分步沉淀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i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分离多糖,得到分步醇沉的粗多糖样品30E、50E和70E,比较了3个粗多糖样品的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30E、50E和70E的多糖得率均较低,分别为0.04%、0.17%和0.49%;水解后的单糖种类基本相同,均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但是单糖比例差异较大,70E中还含有3.4%的木糖;紫芝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从1.450×10~4到1.276×10~7,30E中有2个大分子量组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8.867×10~6和1.276×10~7),50E和70E的重均分子量较小(<2×10~4);分步醇沉的各粗多糖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30E的活性最好。


普通羊肚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odonW1.4.2软件和CUSP程序,以普通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全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为对象,解析了该菌的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密码子3个位点的GC含量、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和高表达优越密码子。结果表明:普通羊肚菌全基因组密码子第2位密码子的GC含量明显低于第1位和第3位,第3位密码子与第1位含量差异不大,分别为57.8%和56.8%,RSCU值大于等于1的密码子总共35个,其中以G或C结尾的25个,占71.4%,确定了25个高表达优越密码子。


不同因素对糙皮侧耳子实体和培养料中多菌灵残留富集及消解规律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方法测定多菌灵在添加浓度范围分别为0.025~1mg/kg和0.05~10mg/kg时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99%、93%~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3%~6%。在0.1%、0.3%多菌灵有效成分用量下拌料施用后,糙皮侧耳第一和第五潮菇(菇柄、菇盖和全菇)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0.089~0.077、0.533~0.485mg/kg,低于欧盟关于多菌灵在新鲜菇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多菌灵在子实体各个部位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为菇脚>菇柄>全菇>菇盖。培养料中多菌灵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菌袋部位、菌丝和灭菌对培养料中多菌灵消解均有影响:菌袋上部(距离栽培袋底部22cm处)的培养料中的多菌灵消解快,半衰期33d短于中部(距离栽培袋底部11cm处)的36.47d和下部的63d;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有利于多菌灵消解,高压灭菌(0.1 Mpa压力下,121℃灭菌2h)可以有效地促进农药消解。灭菌后降解率达91.8%和85.9%,未灭菌时培养料中多菌灵含量基本稳定。


尖顶羊肚菌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肝损伤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多糖工艺,并分析多糖对肝损伤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6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min、醇沉浓度70%、料液比1∶40(g∶mL)的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25±0.04)%。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与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灌胃尖顶羊肚菌多糖处理组的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


华东三省转Bt基因棉花种植对边际水体中Cry1Ab/c蛋白残留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转基因棉花种植地区边际水体中的Cry1Ab/c蛋白残留情况,在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安徽三省棉田设置采样点,连续3年在棉花的花铃期和收获季节,对棉区地块内部及周围边际水体随机采样,进行去杂及纯化处理后,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水样中的Cry1Ab/c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花铃期和收获季前后两周,分别在5个布控点边际水体中检出Cry1Ab/c蛋白,其中1个布控点阳性蛋白残留浓度最高达到0.4 ppb,另外4个布控点检测出的阳性蛋白量均在0.04 ppb以下;(2)距离棉田越近,蛋白检出阳性率越高,其中棉田内水渠阳性率为13.3%;(3)连续种植时间超过7年的田地周围水体中蛋白阳性率为12.4%。在所有取样时间点中,与花铃期相比,收获季更容易检测到阳性结果。这表明在转基因棉花产区,应在收获季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控,以预防和降低转基因棉花中Cry1Ab/c蛋白对边际水体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Cry1Ab/c蛋白含量


日粮粗脂肪含量对浙东白鹅育肥效果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同批出雏、相同条件饲养、体重相近的7周龄浙东白鹅216只,随机分成A组(饲喂1.98%粗脂肪含量的日粮)和B组(饲喂4.01%粗脂肪含量的日粮),测定试验鹅群育肥期各周体重,以及3周后屠宰性能、器官重量和胸肌、腿肌肉质、pH等指标。结果表明:B组试验鹅群各周体重均显著高于A组;B组料重比为9.72,A组料重比为34.34;B组试验鹅群的胸肌率、肠脂率以及腿肌pH等均显著高于A组,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显著。浙东白鹅育肥期间,选择4.01%粗脂肪含量的日粮饲喂效果优于1.98%粗脂肪含量的日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