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中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营养状态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响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设不同营养水平试验组〔A组ρ(CODCr)、ρ(NH4+-N)、ρ(TP)分别为10.0、2.00、0.200 mg/L,B组分别为100.0、20.00、2.000 mg/L〕,每组设对照、框式浮床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自2012年8月5日—10月5日,定期对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浮游生物群落特征、浮床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个试验组浮床植物长势良好,其中B组浮床植物茎叶部分干物质量增加7.9倍,浮床系统对水体N、P的净去除率均在60%以上;2浮床系统能明显抑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P<0.05),对浮游植物密度和总生物量在峰值处的最大抑制率可达75.9%(A组)和83.6%(B组);3框式浮床处理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比对照处理复杂,A组中浮游植物优势种为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小空星藻(Coelastrum microporum),B组为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和裸藻门的梭形裸藻(Euglena acus);4B组试验中,框式浮床处理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提升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上.研究表明,浮床系统能高效去除水体N、P,抑制浮游植物的增殖,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且这些作用受到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浮床 生态修复 营养水平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与普通番茄部分品质指标及氨基酸组成比较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樱桃番茄(YT)和普通番茄(PT)各9个品种为材料,比较2种番茄果实相关品质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VC、番茄红素及氨基酸。结果表明:所有YT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PT品种,YT的平均含量比PT高48%;9个YT品种可溶性糖的平均含量比PT高34.08%,而可滴定酸的平均含量比PT低10%,糖酸比高出46.10%,VC的平均含量比PT高84.59%,番茄红素的平均含量比PT高76.30%。YT的果实品质要明显高于PT。对综合指标表现最好的YT-5和PT-3果实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鉴定,测出13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2.176%和1.115%,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含量最低的为甘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有5种,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24.82%和30.94%。YT品种与PT品种相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精氨酸,为241.67%;变化幅度最小的为缬氨酸,增加了38.71%。与YT相比,PT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为0.448,较接近理想蛋白质的要求。YT中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与1973年FAO/WHO修订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基本一致,仅缬氨酸较缺乏;而PT中均基本一致。YT中的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PT;YT中鲜味类、芳香族、甜味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PT。因此,与PT相比,YT的品质更高,且氨基酸组成更加优质合理。

关键词: 樱桃番茄 普通番茄 品质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硅铝酸盐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仔鸡日粮中维生素B_1、B_2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改性硅铝酸盐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仔鸡日粮中维生素B_1(VB_1)和维生素B_2(VB_2)两种维生素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对VB_1和VB_2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VB_1的最大吸附率为25.14%,对VB_2的吸附率为9%—13%。随着营养物质含量的升高,吸附剂对2种维生素的吸附率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改性硅铝酸盐 吸附剂 维生素B_1 维生素B_2 仔鸡日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L808菌株自交子代在变温培养中菌丝生长速度的分化

食用菌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L808菌株为亲本,用多孢自交方法取得164个自交子代菌株,连同亲本分别于填充木屑培养料的大试管中进行6个梯度的变温培养[25、30、32、34、25(恢复)、25℃(生长),每个温度培养5d],考察变温处理下菌丝生长速度的变化和分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到变温的影响,30~34℃的高温对所有菌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返回25℃后菌株的恢复和恢复后的生长等均呈现明显分化,供试群体中没有表现完全相同的个体,反应了菌丝生长速度这一性状背后复杂的基因调控体系;而且变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应该和恒温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一样成为菌株特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香菇 菌丝生长速度 分化 变温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不同受体的效率比较

食用菌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单核体菌株Dan3和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以及原生质体分别为转化受体,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为侵染菌株,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为外源基因,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针菇。结果显示:金针菇双核体菌株G1的菌丝碎片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高,为40.31%;单核体菌株Dan3的原生质体作为受体时转化效率最低,为21.87%。

关键词: 金针菇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化效率 阳性转化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抗病948’和‘申抗988’杂交种纯度及其遗传特异性的SSR标记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西瓜杂交新品种‘抗病948’和‘申抗988’及其亲本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其种子纯度及遗传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2对特异性引物(引物BVWS00209和BVWS00233)可以鉴定出‘抗病948’和‘申抗988’杂交种的纯度,结果表明:‘抗病948’与‘申抗988’的种子纯度分别为97%和98%。SSR标记鉴定结果与‘抗病948’和‘申抗988’的大田植物学形态特征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99%以上,并通过分析比较各亲本种质的SSR引物的多态性表现,构建出‘抗病948’和‘申抗988’亲本的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可为开展‘抗病948’和‘申抗988’西瓜新品种的杂交种纯度室内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SSR标记 种子纯度 特异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亚精胺对硝酸钙胁迫下小白菜生长与光合作用及其品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白菜品种‘寒笑’为实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80 mmol/L硝酸钙胁迫下,叶面喷施0.5mmol/L亚精胺(Spd)对小白菜生长、光合作用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Ca(NO3)2胁迫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幼苗生长,使植株的株高、根长、叶面积、根体积、干鲜重显著降低,而叶面喷施Spd可有效缓解胁迫对生长的抑制。(2)Ca(NO3)2胁迫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比正常营养液培养处理(对照)显著下降了54.72%,而叶面喷施Spd可以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的抑制,并且使植株类胡萝卜素含量比Ca(NO3)2胁迫处理显著提高53.33%。(3)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幼苗光合作用效率,使植株净光合速率(Pn)比对照显著下降34.45%,而叶面喷施Spd可以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Pn的抑制,使植株Pn比Ca(NO3)2胁迫处理显著提高28.11%。(4)Ca(NO3)2胁迫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幼苗品质,其植株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同期有机酸、硝酸盐含量却比对照显著升高,而叶面喷施Spd可以显著改善上述小白菜营养指标。研究认为,外源亚精胺可有效缓解Ca(NO3)2胁迫对小白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提高Ca(NO3)2胁迫环境条件下小白菜的品质。

关键词: 小白菜 亚精胺 Ca(NO3)2胁迫 生长 光合作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S1片段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畜牧与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选取S1蛋白502~641氨基酸位置,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进行密码子优化,PCR融合扩增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 ET32a-S417、p XXGST-S417。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成功诱导表达、纯化,以GST-S417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区域具有好的抗原免疫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目的蛋白,为PED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PEDV S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脱毒方法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大小约2.0 kb的病毒dsRNA,经RT-PCR鉴定该病毒为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原基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5种脱毒方法对金针菇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和RT-PCR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得到1株脱毒菌株;原基组织分离法未能脱毒;原生质体单核化脱毒法得到3株脱毒单核菌株和2株原单杂交脱毒菌株;有性生殖脱毒法获得脱毒孢子单核菌株23株和单孢杂交脱毒菌株8株;核迁移脱毒后得到5株核迁移脱毒菌株。脱毒率依次为25.0%、0、7.5%、57.5%和100%。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优于出发菌株、菌丝尖端和原基组织分离菌株。【结论】这5种方法中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脱毒法脱毒效果较佳,均能有效脱除Fv BV,脱毒率高,脱毒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明显提高。

关键词: dsRNA技术 反转录PCR FvBV 脱毒 原生质体单核化 有性生殖 核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贮藏对生菜抗氧化能力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冰温技术对生菜的贮藏效果以及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采后生菜为试材,4℃预冷8 h后装入微孔聚乙烯保鲜袋中,置于温度为(-0.5±0.2)℃的冷库贮藏。贮藏过程中,每3 d测定生菜的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H2O2含量、O2-·生成速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呼吸速率、质量损失率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与传统冷藏相比,冰温贮藏显著抑制了生菜呼吸速率;降低了质量损失率;延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度,并诱导H2O2含量增加,提高了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减缓了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速率;降低了O2-·生成速率;减缓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害过程,延缓了丙二醛的积累速度。冰温贮藏可能通过抑制生菜自身代谢提高了生菜抗氧化能力,改善了生菜贮藏保鲜效果。

关键词: 冰温 生菜 抗氧化能力 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