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产蛋循环过程中TRPV6、CaBP-D_(28K)和PMCA 1b在蛋壳腺的动态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40羽220日龄ISA蛋鸡分为5组,于产蛋后0、2、4.5、8、16h断头处死,采集蛋壳腺组织,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产蛋循环过程中瞬时性受体单位香草精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TRPV6)、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aBP-D28K)、质膜钙离子ATP酶1b(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1b,PMCA 1b)mRNA和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卵子未进入蛋壳腺前(产蛋后0~4.5h),蛋壳腺内TRPV6、CaBP-D28K和PMCA 1bmRNA表达水平较低,随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蛋壳钙化过程中达到最大值(产蛋后16h),与0h相比,TRPV6和CaBP-D28KmRNA表达差异均极显著(P<0.01);另外,产蛋循环过程中,TRPV6、CaBP-D28K和PMCA 1b蛋白浓度变化与mRNA变化一致,产蛋后16h到达最大值,其中CaBP-D28K蛋白浓度与0h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产蛋循环可调控蛋壳腺内TRPV6、CaBP-D28K和PMCA 1b的表达,并提示钙离子跨细胞转运途径在钙离子进入蛋壳腺形成蛋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蛋壳腺 TRPV6 CaBP-D28K PMCA 1b 产蛋循环


根际温度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营养液栽培法,以‘春秋王2号’黄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4个根际温度梯度处理(20℃、25℃、30℃、35℃)对其幼苗生长,地上部、地下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根际温度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在25℃处理下都明显大于其他3个处理,而在35℃处理下均显著降低。(2)20℃、25℃处理下,黄瓜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较大,此时其叶片与根系中的淀粉、蔗糖、总糖含量较高且明显高于30℃处理,35℃根际温度处理下叶片Pn严重下降。(3)根际30℃、35℃高温使得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POD活性升高,CAT活性降低;而叶片中SOD、APX活性均随根际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系中则表现出了逐渐下降趋势。(4)叶片和根系的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MDA)含量在25℃下最低,而在35℃处理下最高;叶片中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5℃处理下最高,但此时根系中含量显示最低。研究表明,4个根际温度中,25℃最适合黄瓜幼苗的生长,35℃高温直接作用部位(根系)的2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此时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使得细胞膜受到了明显的过氧化伤害,根系受伤害程度加重,从而抑制了植株整体的生长。


日粮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900羽21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5%、2.5%、5%NaHCO3,持续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组蛋鸡盲肠乳酸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降低,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0.5%组蛋鸡粪便pH值显著提高(P<0.05),乳酸菌数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指数提高(P>0.05)。2.5%、5%组蛋鸡粪便pH值、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2.5%、5%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P>0.05或P<0.05),大肠杆菌数量增高(P>0.05或P<0.05),5%组菌群多样性指数亦显著降低前3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NaHCO3超过2.5%,蛋鸡腹泻严重,肠道菌群平衡严重破坏。而当NaHCO3的添加量低于0.5%时,肠道有益菌数量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蛋鸡生产性能维持正常。因此,本试验提示蛋鸡生产中饲料添加剂NaHCO3最高耐受量为0.5%。


厚皮甜瓜嫁接苗亲和性及保护酶活性变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瓜品种‘壮士'为砧木,嫁接‘85-1'和‘B717'2个甜瓜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嫁接苗亲和性及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南瓜砧木‘壮士'与‘85-1'的嫁接成活率高达96.7%,坐果率95.0%,生长势较强,亲和力较好;嫁接后各植株保护酶活性明显提高,嫁接15 d、30 d和45 d后,嫁接植株保护酶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POD则正好相反,且均与自根苗差异显著;CAT活性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壮士'南瓜作砧木,对‘85-1'嫁接效果较好。


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双突变体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使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毒性丧失或减弱的同时仍保留其较强的免疫原性,通过PC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突变体LTK63/G192基因片段,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目的蛋白,在HPLC系统上纯化目的蛋白,经ADP-核酸转移酶试验及Patent-mouse毒性试验检测其酶活性与毒性,纯化的目的蛋白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联合一起经滴鼻免疫鸡。结果表明:制备的突变体LTK63/G192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和测序发现,所构建的表达载体pLTK63/G192阅读框架正确,且相应位点氨基酸获得了替换;经SDS-PAGE电泳检测,野生型LT及双突变体均表达出约33.0ku和13.0ku的两条蛋白带,与LTA、LTB亚基分子质量相吻合;经Western bolt检测,两个蛋白亚基均可与His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双突变蛋白的酶活性和毒性与野生型LT相比酶活性和毒性都有所降低;突变体LTK63/G192能辅助新城疫疫苗在血清和黏膜中产生较高抗新城疫病毒的IgG和IgA。说明LTK63/G192是一个良好的免疫佐剂。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 免疫原性 ADP-核酸转移酶


灵芝基因组SSR位点分布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对灵芝基因组SSR位点的统计分析,为担子菌基因组的特征描述、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基础信息。基于数据库中灵芝基因组数据,通过SSR Hunter 1.3软件并结合人工查找的方式分析其SSR数量、组成和位点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灵芝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4.19×107bp,13条染色体共存在3 502个SSR位点,SSR碱基总长度为6.92×104bp,占基因组总数的0.17%,平均每隔11.96 kb存在1个SSR位点,三碱基和六碱基SSR所占比例最大,占基因组内SSR位点总数的74.62%,出现较多的基序为(G)n、(C)n、(GA)n、(CT)n、(GAC)n、(TCG)n、(TAATC)n和(GATGAG)n;三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SSR在染色体水平上分布较均匀,而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SSR分布差异较大。灵芝基因组内SSR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基于基因组数据发掘的SSR位点能够为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信息,并有助于灵芝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


棘托竹荪液态深层发酵水提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丝体的20%、60%乙醇提取物,发酵液的20%、60%和95%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对照品芦丁,其中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的20%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0.012mg/mL。利用中药材系统预实验方法鉴定了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水提物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均可能含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有机酸等物质,而黄酮体、生物碱、蒽醌和甾体等类物质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的含量有所差异。
关键词: 棘托竹荪 菌丝体 发酵液 DPPH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化学成分


连作芋艿套作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芋艿连作障碍造成土壤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玉米、毛豆与芋艿套作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以及芋艿产量、品质的分析,探讨套作减缓芋艿连作障碍的可行性。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连作芋艿、非连作芋艿、套作玉米和套作毛豆。结果表明:(1)套作可以均衡连作土壤的养分含量,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升速效氮9.88%、速效钾58.21%、有机质70.36%,降低速效磷64.08%。(2)套作可以提升连作土壤酶活性,套作处理平均可以比连作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23.75%、脲酶活性38.15%、蔗糖酶活性129.60%。(3)在套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速效钾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H、速效氮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显著正相关,套作使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子向非连作土壤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