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繁殖候选基因Lhx8的真核表达和定位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猪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猪Lhx8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经酶切分析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EGFP-N1-Lhx8。将成功构建的pEGFP-N1-Lhx8分别转染猪肾细胞PK-15和猪颗粒细胞(GCs),转染后48 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猪Lhx8基因在这2种细胞中的定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绿色荧光呈点状分布,根据绿色荧光分布的位置,推测Lhx8蛋白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


香菇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分子验证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出对5'-FOA敏感性较高的香菇‘L26'菌株,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获得‘L26'菌株18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分子验证表明:其中8株菌株的尿嘧啶合成代谢路径发生了基因突变。6个菌株的pyrF基因发生突变,2个菌株的pyrG基因发生突变。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制备猴头菇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调节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至2.5、18.5和35°Brix,经20%、50%、70%乙醇分级醇沉,得到9个猴头粗多糖样品,依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低到高依次命名为20-1、20-2、20-3,50-1、50-2、50-3,70-1、70-2、70-3,用HPSEC-MALLS-RI和离子色谱分析其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并研究了其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相同醇沉浓度下,随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得到的粗提物得率升高、但其中多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影响醇沉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在相同醇沉浓度下,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大分子量多糖所占比例显著增大。20%醇沉多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较50%和70%醇沉的多糖高,且随着浓缩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醇沉多糖的活性呈降低趋势。


利用电子PCR分析草菇基因组SSR标记多态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电子PCR分析草菇基因组SSR标记多态性,并通过PCR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利用MISA程序定位草菇基因组SSR位点并结合Primer3.0程序设计SSR分子标记引物,运用电子PCR进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进行PCR验证。【结果】随机选取658对SSR引物在草菇同核体菌株V23-1和PD19中进行真实PCR检测,结果表明28.6%的SSR引物具有多态性。数据分析表明,如果SSR标记来源于电子PCR产物长度没有差异的类型,仅4.8%的SSR引物在真实PCR中表现出多态性;如果SSR标记来源于电子PCR产物长度差异大于或者等于3 bp的类型,其中至少48.3%的SSR引物在真实PCR中表现出多态性。【结论】PCR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电子PCR可以提高SSR多态性引物的筛选效率。


猪母乳中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Ig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检测猪母乳中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利用纯化的TGEV作为抗原,通过方阵法确定包被抗原和待检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经过对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猪母乳抗TGEV IgA抗体检测方法。对TGEV阳性乳汁样品最低检测浓度为1∶320。该方法不与其他常见猪病毒的阳性乳样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1%。对怀孕母猪免疫后不同时间的乳样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达91.5%。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TGEV粘膜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效果评价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IgA抗体检测 间接ELISA


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在麦绿素原料适宜采收期确定上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中88-91’大麦苗为试验材料,以蛋白质、黄酮、叶绿素含量和麦苗产量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排序计算,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确定大麦苗适宜采收期。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各评价因子权重排序为黄酮含量(0.4170)>叶绿素含量(0.284)>蛋白质含量(0.170)>产量(0.075)。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表明:五叶期和六叶期与"理想采收期"关联度最高,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91、0.903,故五叶期和六叶期为适宜采收期。因此,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运用于麦绿素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电子束辐照对酱卤牛肉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散装熟肉制品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散装即食酱卤牛肉为研究对象,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即食熟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官品质、脂质过氧化指标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6.0 kGy电子束辐照可将散装即食酱卤牛肉的微生物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范围内;辐照后色泽评分增大,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口感评分减小;辐照后引起牛肉过氧化值增加、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降低。辐照对散装即食酱卤牛肉的感官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和未辐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并能延长货架期至10 d。[结论]研究可为推广电子束辐照在散装熟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保证散装熟肉制品的质量安全,延长货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