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芪多糖对氢化可的松氧化应激状态下肉仔鸡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肉仔鸡氧化应激模型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6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饲喂不添加APS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C组)和试验2组(D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0.8%APS的试验饲粮。试验预试期7 d,从第8天开始除A组(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在饮水中添加20 mg/L氢化可的松造模,连续5 d;同时C组和D组饲喂添加APS的试验饲粮至第21天。结果表明:通过在饲粮中添加APS,可改善肉仔鸡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动物生长,C、D组14日龄的体重和1~1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21日龄的体重和1~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PS显著提高了14日龄氧化应激状态下肉仔鸡C组的脾脏指数、C组和D组的胸腺指数(P<0.05),但对21日龄脏器指数(D组肝脏指数、C组和D组脾脏指数除外)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B组相比,APS还可极显著降低D组14日龄肝脏和21日龄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提高C组21日龄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APS具有缓解氢化可的松产生的氧化应激,促进动物生长、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酶解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36头平均体质量为(9.62±0.72)kg的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28.54%的未发酵豆粕,试验Ⅰ组仔猪饲喂14.27%的发酵酶解豆粕,试验Ⅱ组仔猪饲喂28.54%的发酵酶解豆粕,研究发酵酶解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期21 d,试验结束前连续收集粪便3 d,测定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时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仔猪的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腹泻频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组和Ⅱ组仔猪日粮中干物质、粗蛋白、有机物的消化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仔猪血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蛋白(TP)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均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液中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降低了尿素氮(BUN)的含量;试验Ⅰ组和Ⅱ组均显著降低了血液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发酵酶解豆粕后,仔猪血液中ALP、TP、ALB、超氧化物岐化酶、总抗氧化能力的含量和平均日增重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2=0.632 1,0.779 5,0.984 2,0.995 1,0.947 7),BUN、MDA的含量与日增重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2=0.982 5,0.996 4)。在日粮中添加发酵酶解豆粕,通过提高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血液指标,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发酵酶解豆粕 仔猪 生长性能 日粮消化率 血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的酶学性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作用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5.0,在pH值为6.0时最稳定,在65℃保温60 min酶活基本丧失,Mn2+、Li+、Fe2+、Na+、K+、Mg2+、Ca2+对该凝乳酶有促进作用,Mg2+、Ca2+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Cu2+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酶修饰剂中β-巯基乙醇对凝乳酶活力的影响较小,EDTA可抑制该凝乳酶的活力;蛋白酶抑制剂σ-phenantroline可以明显抑制酶活性,证实该酶为金属蛋白酶类。在与商品酶对比中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与商品酶的酶学性质相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整理后土壤养分调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解决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后稻田养分不平衡、地力低、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弱等问题。[方法]采用氮磷钾肥"3414"完全肥效试验设计,对吉林省西部新整理土地水稻数据进行三元二次回归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得出施肥量与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关系,并进行模拟,选择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最大产量施肥指标为N 207.99 kg/hm2、P2O5103.92 kg/hm2、K2O 66.10 kg/hm2。在该施肥水平下,最大产量为8 446.31 kg/hm2。[结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因子顺序为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在5种施氮方式(无肥WN1、一次性施肥WN2、底肥+拔节期追肥WN3、底肥+拔节期追肥+穗肥WN4、缓释肥WN5)下(以常规均匀垄处理CK1、CK2、CK3、CK4、CK5为对照),对玉米产量、冠层透光率、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增加后期施肥比例(WN4、WN5)有利于产量的提高,WN4(11 709.33kg/hm2)最高,显著高于除CK3、CK2以外的其他处理,高7.05%~30.29%。在开花期和灌浆期,WN4和CK5光合速率较高,为29.65~34.16μmol/(m2.s),大体上,宽窄行增加后期施肥比例可以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宽窄行各施肥处理底部透光率比均匀垄处理高3.60%~10.64%,WN4透光率低于同种耕作方式其他处理,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除WN4和WN5外均低于对应的常规均匀垄处理。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模式下增加后期施肥(WN4)有利于改善光合作用,延长叶面积持续期,减少漏光损失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8**);长宽比与整精米率、粒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3*、r=0.699*);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9**)。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及胶稠度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其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86.977%,应重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品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C88发酵特性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一株本实验室筛选的益生菌植物乳杆菌C88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一株商业化益生菌L.rhamnosus GG为参照。结果表明,菌株C88的凝乳活性较弱,蛋白水解活性较高;4℃贮28 d,该菌株表现出良好的存活能力,活菌数高于L.rhamnosus GG。菌株C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丙酸钙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药敏实验表明该菌株对所选10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本研究对植物乳杆菌C88发酵特性的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于益生性发酵乳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光合特性和冠层农艺性状的变化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