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C-MS分析鸡油菌中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鸡油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鸡油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得到鸡油菌干品中75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76.05%,主要为酸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主要成分有己酸、3-甲基丁酸、1-辛烯-3-醇和丁酸;鸡油菌馏分中48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32.05%,主要为酮类和醛类,主要成分有β-二氢紫罗兰酮、(2E,4E)-2,4-癸二烯醛和香叶基丙酮;鸡油菌干品和馏分中共有15种相同组分。
关键词: 鸡油菌 干品 馏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上海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上海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背景、本质特征、总体目标,指出上海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应遵循"定位明确、法人治理、管理高效、开放包容、评价科学"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上海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要内容。


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稻-油轮作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常规翻耕直播为对照,选用适宜免耕直播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和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连续4年的田间免耕直播试验。结果表明,与翻耕直播相比,免耕第1年节水抗旱稻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下降8.10%,随后株高、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逐年增加,产量逐年提高,第4年超过对照6.49%。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和产量显著相关;油菜免耕直播株高降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减小,造成产量损失,但损失逐年减小,第4年和对照持平。相关分析表明每角粒数和产量显著相关。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免耕栽培土壤pH值逐年下降,有机质、全氮含量逐年增加,养分在土壤表层富集。与对照相比,免耕土壤表层(0-5cm)容重减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养分含量均增加;免耕土壤亚表层(5-20cm)容重、有机质、全氮含量都增大,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此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
关键词: 免耕 直播 作物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节水抗旱稻 双低油菜


3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鲜味评价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测定松口蘑、鸡油菌和美味牛肝菌3种野生食用菌中主要的非挥发性呈味成分,包括可溶性糖(糖醇)、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等鲜量值(EUC)对3种野生食用菌的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野生菌的主要呈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影响着其独特滋味的形成。松口蘑的EUC值为31.93g/100g,鸡油菌的EUC值为0.46g/100g,鸡油菌的EUC值为13.87g/100g,3种野生食用菌中松口蘑的鲜味度最高。


添加糖蜜对青稞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在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4%和5%的糖蜜,旨在进一步改善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为西藏地区青稞秸秆青贮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青贮前14天,糖蜜添加组乳酸含量快速增加,pH值迅速下降。对照组pH值未能降至4.2以下,而糖蜜添加组均在4.0左右,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氨态氮/总氮均低于对照组,且添加3%糖蜜已达到优质青贮饲料标准。青贮第60天糖蜜添加组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体外降解率均高于青贮材料。综合考虑,在青稞秸秆和黑麦草以6∶4混合的基础上添加3%的糖蜜可获得优质青贮饲料。


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8对SSR引物对48份小麦品种资源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其中有27对引物在48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5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2~9个,平均为5.89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7~0.850,平均为0.652。48份小麦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68~1.00,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5处,可将48份小麦品种(系)分为6大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


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试材,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试材,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耐铝品种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铝敏感品种,‘T6’和‘S3’在50μmol·L-1铝处理时根系苹果酸分泌量分别是5μmol·L-1铝处理时的17.8和3.5倍。不同铝处理时间下2个豇豆品种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均存在一个6 h的滞后期,属于分泌模式Ⅱ。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T6’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同时根尖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与苹果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蒽-9羧酸和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已米特可以完全抑制铝诱导的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根尖有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推测:根系分泌苹果酸是豇豆抵御铝毒害的机制之一,苹果酸的分泌与苹果酸代谢无关,而阴离子通道可能介导此分泌过程。
关键词: 豇豆 耐铝机制 有机酸 代谢酶活性 蛋白合成抑制剂 阴离子通道抑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