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日粮大豆活性肽对仔猪生长和相关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大豆活性肽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氧化应激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仔猪4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大豆活性肽替代2%豆粕的日粮。结果:添加2%大豆活性肽,20 d时,显著提高了仔猪粗脂肪、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略高于对照组;50 d时,大豆活性肽显著提高了仔猪干物质、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的消化率(P<0.05),而且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程试验组日增重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料重比、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对尿素氮(BUN)和甘油三脂(TG)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大豆活性肽 抗氧化酶 理化指标 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正逐渐向粮食生产优势区集聚,这种变化是生猪养殖者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中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在生猪生产优势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都在不断调整,中东部优势区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而沿海优势区和西南优势区的地位均有所下降。生猪生产区域布局由自然资源决定向经济资源决定转变,经济资源优势差异、非农产业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生猪生产区域布局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猪生产 区域布局 资源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套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套保持系材料(JLCMS1)的黄化苗为材料,纯化得到线粒体。低熔点琼脂糖包埋线粒体成胶块,消化裂解后用HindⅢ部分酶切,通过脉冲场电泳回收40~60 kb酶切片段。将回收产物连接到载体pIndigo-BAC 5,通过电击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获得的BAC文库包含2 000个单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50 kb,约覆盖大豆线粒体基因组250倍以上。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线粒体基因组 BAC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毛霉发酵制取凝乳酶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小毛霉的发酵培养基,提高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因素与凝乳酶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的氯化钙、乳清粉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8%、0.64%和1.13%,此时,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的理论值为1150.81SU/mL,验证平均值为1109.7SU/m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 凝乳酶 微小毛霉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草F1体尺性状与肉用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吉林草原红牛自1985年育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肉用性能,于1994年开始在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开展了利木赞杂交改良草原红牛试验,显著地提高了草原红牛的产肉量。笔者就利草F1育肥牛体尺性状与部分肉用性状的表型相关进行分析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核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55份花生种子进行低温吸胀萌发试验,统计露白率及芽长/种长,筛选耐低温种质,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脂肪、蛋白质及蔗糖含量,分析花生种子吸胀期间耐低温性与各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花生种质在2℃96h低温胁迫条件下,露白率≥80%的种质有3份、80%>露白率≥70%的种质有3份、70%>露白率≥60%的种质有5份、露白率<60%的种质有43份(占总数78.18%);芽长/种长>0.5的种质有3份、0.5>芽长/种长>0.4的种质有5份、0.4>芽长/种长>0.3的种质有3份、芽长/种长<0.3的种质有43份。其中,多粒型种质A4的耐低温性最强,露白率为95%、芽长/种长为1.50。种子的露白率与芽长/种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芽长/种长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这两项指标与百仁重相关性均不显著。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 品质性状 近红外光谱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扣半留茬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关键词: 玉米 扣半留茬播种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增重效果和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遗传基础、营养水平及其互作对杂交肉牛增重效果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4×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4种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夏洛来牛、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分别与西杂母牛杂交的后代44头,饲喂2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试验期为140 d。[结果]在低营养水平下,安西杂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夏西杂牛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安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高营养组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安西杂牛(P<0.01),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5);低营养组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5)。[结论]杂交牛的日增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显著,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受遗传和营养双重因素影响。

关键词: 遗传基础 营养水平 增重效果 血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07~2008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吉育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水平为副区,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通过对高油大豆叶面积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来影响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终对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密度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密度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密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施氮对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施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叶稠李叶片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紫叶稠李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激素对其试管苗不定芽诱导、不定芽生根及成苗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切块可诱导产生大量的不定芽,MS附加0.5mg/L BA和0.01mg/L NAA的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为50.1%;利用植物激素0.5mg/L BA,0.5mg/LNAA,0.5mg/L KT和0.2mg/L IBA的组合,不定芽可多次继代培养增殖;不定芽在附加0.4mg/L IBA的MS培养基上生根,生根率为67%。该试验结果说明,紫叶稠李试管苗叶片可作为外植体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BA是主要的调控植物激素,IBA对生根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紫叶稠李 不定芽 离体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