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绥农14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和不同生育时期断磷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高的供磷水平对大豆中前期植株磷浓度和磷素吸收促进作用明显,初花期(R1),大豆植株磷素吸收量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加;鼓粒初期(R5),当供磷水平达到51 mg/L时,再增加磷素营养已无明显促进作用;叶片和茎部磷浓度在磷素水平达到21~31 mg/L时,不再显著上升;到成熟期(R8),供磷水平达到31 mg/L,对大豆磷素吸收促进作用不明显,达到41 mg/L时,根部磷浓度不再明显增加。2)大豆产量和单株大豆粒数随供磷水平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供磷水平为31 mg/L处理产量最高,供磷水平为21 mg/L处理的粒数最多;供磷极低水平(1 mg/L)处理大豆植株粒数最少,节数也最少,百粒重反而最高。3)大豆鼓粒初期(R5)之前,磷素营养水平是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后是对磷素营养的非敏感期。V3(三片复叶时)~R1和R1~R5期间断磷,大豆节数和粒数减少,产量和磷素吸收明显下降,但对植株营养器官磷浓度无明显影响;R5~R7(始熟期)断磷处理影响大豆植株营养体、荚皮和子粒的磷浓度和磷素吸收量,而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杂交方法获得八倍体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对该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杂交当代结实率为10%~39%;F1表现为两亲中间型,多年生,抗小麦多种病害,生长的第2和第3年结少量种子,结实率为2%~3%;F2分离复杂,出现八倍体小偃麦类型和中间偃麦草类型的多年生材料;F3和F4代出现一些普通小麦类型的多年生小麦,表现多分蘖、多小穗、抗病、抗寒。F1根尖有丝分裂中发现49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形成14~17个二价体和4~21个单价体;而F2和F3代减数分裂时形成14~21个二价体和9~17个单价体。杂种后代结实率逐代恢复。F1植株已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生长5年。从F4代中获得了4个植株高大(140cm)、分蘖丰富(60个以上)、小穗多(25~30个)的饲草型多年生小麦株系,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刈割再生能力,而且兼抗多种病害,抗寒性好,草质与中间偃麦草相似。还获得了一些普通小麦类型的多年生株系,有待进一步改良。这些结果为多年生小麦的遗传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信息和材料基础。


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
《中国食用菌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食药用价值及无毒副作用的特性已被认可,且品种丰富、来源广泛,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取食用菌多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定量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定量施肥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在甜菜生育时期叶片、叶柄和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规律,而块根干物质积累呈一直增加的趋势;叶片干物质分配比率呈下降趋势,而块根干物质分配比率呈上升趋势。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明显促进甜菜块根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的3个处理平均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为110.93g/株,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长32.33g/株。氮、磷、钾全施的10个处理平均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则为134.49g/株,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长55.89g/株。


氮磷钾对甜菜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当前甜菜生产主栽品种KWS0143为试材,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了氮磷钾肥对甜菜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及2种酶活性与甜菜产、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甜菜生育期间,2种酶活性基本呈双峰曲线变化;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酶活性增强;磷肥与酶活性在生育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甜菜生育中前期、后期与产量、产糖量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甜菜生育中期与产量、产糖量正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酶活性与含糖率则一直保持着负相关关系。


新民猪和皮民猪ESR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新民猪和皮民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多态性,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收集整理的27头新民猪和50头皮民猪F1代的ESR基因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已报道的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民猪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593,B等位基因频率为0.407;皮民猪ESR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720,B等位基因频率为0.280。新民猪与皮民猪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引进猪种相似,即A等位基因频率略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猪种的B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其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
关键词: 新民猪 皮民猪 雌激素受体(ESR)基因 PCR-RFLP


水稻叶绿素含量动态QTL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剖析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动态及遗传机制,以‘Sasanishiki’(粳稻)、‘Habataki’(籼稻)及其杂交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材料,对控制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39个QTL,包括26个非条件QTL和13个条件QTL,分布在除第7和第11号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平均每个时期检测到3.25个非条件QTL。其中生育前期和生育中后期检测到的QTL位点较少,仅为1~3个;在生育中期(盛期)检测到的QTL位点相对较多,一般为4~5个。在生育期的中期和后期均能在第1和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并且这些QTL位点在1和2号染色体上呈现聚集现象。本研究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QTL位点,这些QTL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叶绿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基础。


民猪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克隆、多态性检测及冷诱导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克隆测序和PCR-SSCP方法对民猪COXⅠ基因序列及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同一饲养水平下经冷诱导处理的民猪和长白猪肌肉、肝脏组织中COXⅠ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猪的COXⅠ基因序列与其他猪种相比,存在18个核苷酸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C260T、G275A和C1253T位点民猪以B等位基因占优势,大白猪、长白猪、北京黑猪、野猪则是A等位基因占优势;冷诱导后低温组民猪COXⅠ基因的表达量与常温组民猪和低温组长白猪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据此推测冷诱导可导致COXⅠ基因表达量降低从而产生更多的ATP为机体提供能量抵御寒冷,COXⅠ基因可能是一个与猪的抗寒性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


第1讲:野家杂交猪饲养管理篇之野家杂交猪生物学及肉质特性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加注重口感、营养及特色。野家杂交猪肉以其脂肪少、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野味浓郁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野家杂交猪的养殖也随市场的需求快速发展起来。本期的畜牧课堂便以野家杂交猪为专题,介绍野家杂交猪的肉质特性、野猪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等相关知识,让养殖者更多地了解野家杂交猪的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