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9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9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在适宜耐盐碱筛选的2个浓度水平(25 mmol/L的Na2CO3、100 mmol/L的NaCl)下,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胁迫试验,分别测定发芽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等适宜耐盐碱筛选的5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而转化为耐盐碱系数,用以比较供试自交系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1)多数材料在胁迫条件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同;(2)材料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著;(3)筛选出高耐盐碱自交系5份,耐盐碱自交系15份,中度耐盐碱自交系32份,敏感自交系10份,高度敏感自交系7份。研究结果将为玉米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提供试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边黄牛CAST基因16内含子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多态性主要与肉品嫩度相关,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的报道较少。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321头延边黄牛CAST基因16内含子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并对该座位基因型多态性与肉质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该座位具有高多态性;该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蒸煮损失、亚麻酸含量及肉色等多种肉质性状相关;该位点与肉品多时间点亮度、红色度、黄色度、彩色度及彩色角都存在相关性,但未表现出普遍规律。研究证明,牛中CAST基因与除肉质嫩度外其他肉质性状存在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花期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及育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北方最新转育的BT型不育系松粘5022A和T176A,在开花期通过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与对照(26℃)基本相同,但是在35℃高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都表现出染败率大幅度降低,圆败和典败率增加。2个不育系经17℃低温处理后套袋自交结实率与对照非常接近;2个不育系在35℃高温处理时,自交结实率显著降低,花粉败育更彻底。柱头活力不受温度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氮素累积量及转移的基因型差异
《玉米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吐丝前后氮累积量和氮转移的基因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单209耐低氮能力较强;四密25对增施氮肥反应敏感,增施氮肥后增产幅度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喜氮特性。吐丝之后氮累积量较少的基因型,其相应的产量也较低。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侧重花后氮素吸收,同时对于现有高产品种也应侧重花期氮肥的追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9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育90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在公主岭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品系代号公交DY2003-1。该品种具有高油、高产、抗病、广适等特点。生育期130 d,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15 cm,圆叶,紫花,灰色绒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脂肪含量22.28%,蛋白质含量38.07%。2005-2006年,吉育90在吉林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56.3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品种吉林30号增产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玉米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少,特别是玉米生育期降水分布不均,玉米产量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降解地膜覆盖、不覆盖、普通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作用,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玉米的产量。降解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地膜增产14.51%;使用的降解地膜在7月下旬可分解至6级,重量减少66.35%,降低了地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关键词: 降解地膜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数量 产量 降解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对寄主生理代谢的调控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畸形细胞对寄主蚜虫的生理生化影响及其自身发展变化。分别采用Folin-酚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薄层层析法和索氏抽提法测定寄生和未寄生寄主血淋巴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成、糖类含量和脂肪含量变化。寄生寄主与未寄生寄主相比,生理代谢受到抑制。血淋巴蛋白和甘油酯含量随日龄逐渐增加到第3天达最大后下降,而糖含量逐渐降低,分析是畸形细胞分泌和合成的结果。同时,经SDS-PAGE电泳显示,血淋巴中新出现15.9kDa和51.1kDa两种特异的蛋白质。通过对寄主血淋巴主要成分的分析,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对寄主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凝乳酶高产菌株的超声波-紫外复合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中国酿造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编号为J1-1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超声波和紫外诱变处理,在酪蛋白培养基上以凝乳圈直径为指标进行初筛,在基础固态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复筛,选育得到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菌株。其经固态发酵凝乳酶产量为凝乳活力600U/mL,较出发菌株J1-1提高57%。菌株经8次传代培养,凝乳酶产量仅降低7.1%。在此基础上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菌株产凝乳酶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优化,得到最佳的试验组合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为6d,加水量为20mL,加样量为4份。采用此条件,凝乳酶产量达828U/mL,比J1-3优化前提高3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的影响研究
《玉米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水分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的影响及幼虫饮水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水是影响越冬幼虫复苏至化蛹阶段的关键因子。在湿度40%、温度22℃~28℃条件下加温处理,越冬幼虫最佳饮水时间为加温后20~30 d,此阶段满足其饮水需要,化蛹率增高且化蛹比较集中。当多次饮水时,其化蛹率随饮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当饮水次数达到3次时,化蛹率接近100%。对越冬幼虫饮水后连续4 d体内SOD和POD的活性测定表明,饮水后其体内SOD和POD比同期不饮水的幼虫活性增高。分析认为,两种酶的活性增高与其饮水后化蛹发育和代谢增强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噁草酮高效降解菌W2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异噁草酮的降解菌W2菌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降解菌W2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酵母粉0.5%,淀粉1.2%,豆粕1.2%,硫酸亚铁0.01%,氯化锰0.02%,氯化钙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