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末次冰消期(1.9万年)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来源及其环境响应

中国地质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采自冲绳海槽中部的CS2站柱状沉积物黏土矿物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CS2站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较少.根据黏土矿物分布趋势变化,CS2站柱状沉积物可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19~12 ka BP)和阶段Ⅱ(12~8 ka BP)期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台湾和黄河物质也有一定影响,其物质来源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阶段Ⅲ(8~0 ka BP)主要来源于长江和台湾,黄河贡献有限,主要受黑潮演化的影响.CS2站(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可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指标,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16.4~14.8 ka BP和12.8~11.6 ka BP期间有两次显著的加强,指示当时气候相对寒冷干燥,结果可以与格陵兰冰心δ18O和三宝洞δ18O记录等很好对比.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1.9万年 黏土矿物 物质来源 古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冲绳海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朗错秋季裸鲤属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朗错海拔4300 m,是典型的高原湖泊之一。湖内具有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共存的现象。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8年秋季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生态位,探讨了两种裸鲤的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和重叠系数。结果表明:兰格湖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摇蚊类幼虫、着生藻类、钩虾类和浮游生物;拉孜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着生藻类、摇蚊类幼虫、钩虾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两种裸鲤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兰格湖裸鲤的δ13C值变幅(CR=1.60)、δ15N值变幅(NR=1.89)和凸多边形,总面积(TA=1.80)均小于拉孜裸鲤,差值分别为0.09、0.57和1.29。两种裸鲤的饵料相似性系数(94.2%)和重叠系数(91.5%)均较高,表明秋季西藏朗错两种裸鲤可能存在激烈的种间食物竞争关系。

关键词: 高原湖泊 兰格湖裸鲤 拉孜裸鲤 食物组成 食物重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5个时期,未发现Ⅰ期性腺.1月全部为Ⅱ期;2月卵巢仍为Ⅱ期,部分精巢达Ⅲ期;3月卵巢约一半发育至Ⅲ期,个别Ⅳ期,精巢主要为Ⅳ期,部分Ⅴ期,能挤出精液;4月GSI最大,精巢基本都为Ⅴ期,卵巢少部分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停留在Ⅲ、Ⅳ期,少量为Ⅱ期;5月繁殖个体性腺短暂进入Ⅵ期后迅速退化,未成熟个体性腺停止发育并退化;6月性腺退化至Ⅱ期;7月保持Ⅱ期,GSI进一步降低.池养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雌性GSI为1.74‰~133.44‰,雄性GSI为1.06‰~138.51‰,均在3—5月出现一次高峰,HSI与GS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提前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黄斑篮子鱼卵巢发育是完全同步型,为一次产卵鱼类,繁殖期为3月底至5月初.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池塘养殖 初次性成熟 性腺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20 CSCD

摘要:根据2014-2017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产数据,结合同期的环境遥感数据,分别基于捕捞量和作业次数,构建日本鲭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选取海表水温、海面高度异常和叶绿素a浓度,采用一元指数回归拟合,建立各个环境变量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从而提高日本鲭HSI模型对渔场的预报精度.利用2018年5-11月的实际捕捞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率验证,在基于渔获量和作业次数构建的HSI模型中,HSI大于0.7的海域,渔获量平均占比分别为77.29%、76.79%,这表明基于不同权重环境因子的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中心渔场.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渔场 西北太平洋 日本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刀鲚资源现状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位于刀鲚洄游区间的上段,生态环境优良,为掌握其刀鲚资源现状,于2018年4-7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刀鲚资源密度分别为(0.09±0.07)尾/(10~4 m~3)和(4.46±3.43) g/(10~4 m~3);刀鲚体长优势组为250~300 mm,体重优势组为<50 g.整体上,保护区刀鲚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刀鲚小型化趋势明显.刀鲚洄游的时间特征显示,长江安庆段刀鲚主要洄游期为4月初至7月,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洄游后期刀鲚规格有增大趋势.空间上,刀鲚资源密度表现为保护区核心区高于实验区.此外,刀鲚性别和性腺发育情况抽样结果显示,整体上刀鲚雌雄比为1.02∶1,但时间上雌雄比变幅较大,早期雄性个体较多,后期雌性个体较多,雌雄性腺主要发育期均为Ⅲ期, 6月开始出现发育至Ⅴ期的个体;此外本研究捕获到摄食刀鲚,其数量占比为6.38%.本研究积累了长江禁捕前保护区刀鲚资源的系统数据,旨为后期刀鲚资源恢复评估和保护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刀鲚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资源现状 时空特征 长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绿素a时空分布的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评估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mg/m~3,均值为3.07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Dame指标 Herman模型 养殖容量 胶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拥有丰富的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及低值的鱼、虾、贝、藻等水产资源,其中含有的蛋白是制备生物活性肽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方法等研究进展,对抗氧化肽、抗菌肽、降血压肽、抗癌/抗肿瘤肽、免疫调节肽及矿物离子结合活性肽等不同生物活性肽进行了功能分类,分析了肽链的结构特征(肽的分子量大小、氨基酸组成),并阐述了不同生物活性肽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水产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应用前景及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水产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 结构特征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流体分析的不同蜗壳形式下吸鱼泵性能分析

船舶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离心式潜水吸鱼泵进行研究,通过对蜗壳的形式差异入手,分析相同叶轮条件下不同形式蜗壳对吸鱼泵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蜗壳内流场的分布状态以及合理性,为吸鱼泵蜗壳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吸鱼泵 流体分析 优化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悬床技术对白洋淀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白洋淀深水区沉水植被恢复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绳索及支撑杆构建的生态悬床.生态悬床可根据水位变化调整在水体中的上下位置,2019年7月—2019年11月连续测定悬床周围水体中水质状况,研究了悬床种植沉水植物对湖泊深水区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狐尾藻在悬床上生长良好,并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试验开始一个月后,悬床周围水体总氮、总磷、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40.54%、53.45%、99%;试验结束时,悬床周围水体总氮、亚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分别比试验开始时下降了12.43%、33.93%、17.09%.研究表明:悬床种植沉水植物可有效解决沉水植物生长光照不足的问题,是北方藻型湖泊恢复沉水植被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生态悬床 白洋淀 水体修复 水生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带鱼群体结构及生长、死亡和性成熟参数估计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2015年南海北部底拖网渔业调查数据,对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渔获率、群体结构、性比与性腺发育、生长及死亡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南海北部带鱼肛长频率分布为单峰型,优势肛长组为160~190 mm,雌、雄个体的肛长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2)春季雌性个体占比较大,4个季度雌雄比与1:1均有显著差异(P<0.05);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比高达74.2%;最小性成熟肛长为113 mm,50% 性成熟肛长(L50)为241.5 mm;3)电子体长频率分析法评估的带鱼渐近肛长为585 mm,生长系数为0.2 a?1,总死亡系数为1.172,自然死亡系数为0.475,开发率为0.59.虽然带鱼当前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但个体平均肛长有恢复迹象.

关键词: 带鱼 群体结构 生长 死亡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