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桃‘沪油018’不同冠层部位结果情况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年生油桃‘沪油018’开心形树冠的果实着生情况、着色情况、裂果情况和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把冠层分为向阳面和背阴面各12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桃冠层向阳面果实数和产量比背阴面多74.9%和68.2%,冠层垂直方向以上、中部结果为主,冠层水平方向以中部结果为主。背阴面的发病率较高,裂果指数和病情指数比向阳面分别增加24.7%和80.1%。冠层垂直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均以树冠顶部最高,冠层水平方向着色指数、裂果率、裂果指数和发病率均以外部最高。果实离地高度与病害度呈显著负相关,距中距离与裂果度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着色度、裂果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裂果度与病害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浙东沿海地区种植油桃‘沪油018’应注意改良树体结构、合理疏花疏果、加强夏季修剪和及时防治疮痂病等病虫害。


生物耕作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青花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青花菜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传统机械旋耕(CK)、免耕(T1)以及生物耕作(T2)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耕作能有效提高耕层不同部位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其中尤以5~20 cm土层较为明显,生物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含水量依次比传统机械旋耕(CK)增长58.33%、68.93%、67.06%和16.19%;与传统机械旋耕(CK)相比,生物耕作处理大大提升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的活性,其中脲酶、蔗糖酶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生物耕作处理下青花菜的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等指标与CK和T1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间青花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生物耕作处理增强了青花菜在各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3)生物耕作处理大幅提高了青花菜品质,生物耕作处理下的青花菜Vc含量是CK的1.2倍,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分别比T1处理和CK高1.05 mol·g-1和3.29 mol·g-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的生物数量(生物耕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表油菜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品种‘红绿早脆'为试材,对其喷施0、0.05、0.1、0.5、1.0、1.5 mg/L表油菜素内酯(EBR),并进行昼[(42±1)℃,12 h]夜[(30±1)℃,12 h]高温胁迫处理,研究甜瓜幼苗热害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EBR处理均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幼苗热害指数、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N和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β;提高了叶绿素含量、Φ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qP和分配给光系统Ⅰ的激发能α。可见,不同浓度的EBR均可缓解高温胁迫对甜瓜幼苗造成的伤害,以1.0 mg/L的EBR处理效果最优。


设施长周期栽培型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施长周期栽培的西瓜新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设施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申抗988’是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施长周期栽培的西瓜新品种,它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春播设施栽培的最适播种期为2月10-20日,适宜种植密度为7 725~9 000株/hm2,双蔓整枝,株行距为35cm×250cm,基肥用量以狮马牌复合肥900kg/hm2+精制有机肥22.5t/hm2为宜。膨瓜期沟施225kg/hm2狮马牌复合肥,同时通过叶面喷施4~5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300g,比不追肥对照增产37.2%,且显著改善了西瓜果实的品质。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毒性丧失或减弱的同时仍保留其较强的免疫原性,本实验通过PC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制备了突变体LTR72/G192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pLTR72/G192阅读框架正确,而且相应位点氨基酸获得了替换。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出突变体重组蛋白为约30 ku和10 ku的两个蛋白带,与LTA、LTB亚基分子量相吻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蛋白亚基均可与His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目的蛋白经纯化后进行ADP-核酸转移酶试验及Patent-mouse毒性试验检测其酶活性与毒性,突变重组蛋白与野生型LT相比其酶活性和毒性均明显降低。纯化的目的蛋白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联合一起经滴鼻免疫鸡,ELISA结果显示,突变体LTR72/G192能辅助新城疫疫苗在血清和黏膜中产生较高滴度的抗新城疫病毒的IgG和IgA。
关键词: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 免疫原性 ADP-核酸转移酶


高温胁迫对不同类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5个不同类型黄瓜自交系幼苗在高温胁迫(昼温38℃/夜温28℃,昼温42℃/夜温32℃)下的热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可变荧光下降比值(Rfd)和光系统Ⅰ激发能分配系数(α)均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始荧光Fo、光系统Ⅱ激发能压力(1-qP)、光系统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和光系统Ⅰ和Ⅱ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性(β/α-1)则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在38℃高温下迅速上升,42℃高温下则急剧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Yield、ETR与热害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黄瓜幼苗期耐热鉴定的可靠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