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研究与应用进展
《环境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碱地作为21世纪严重威胁粮食产量的农田问题土壤之一,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生物炭作为高效的新型土壤改良剂,在缓解土壤酸碱障碍、土壤污染治理、碳封存和肥料缓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盐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关于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但由于生物炭来源、结构和组分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也缺乏关键机制的系统总结和深度探讨,这限制了生物炭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综合分析生物炭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有效性和生物特征的影响,归纳总结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其提质增效作用,阐明生物炭在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精准的盐碱地生物炭改良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气调袋包装结合ClO2对鲜切西兰花冷藏保鲜效果影响
《包装工程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气调袋包装结合ClO2来延缓冷藏条件下鲜切西兰花的黄化和腐烂,以期维持鲜切西兰花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鲜切西兰花为实验材料,设CK、气调袋包装、0.5 g-ClO2和气调袋包装+0.5 g-ClO24个处理。结果 在4℃贮藏下,根据品质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可知,相较于单独使用气调袋包装和0.5 g-ClO2处理,二者结合处理能更明显地降低鲜切西兰花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O2-·、H2O2含量及菌落总数,维持更高水平的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具有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延缓失绿黄化现象及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能最有效地维持鲜切西兰花贮藏品质。结论 在4℃下,利用气调袋包装+0.5 g-ClO2处理能显著地抑制鲜切西兰花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其抗氧化性,延长贮藏保鲜期,可将保鲜期延长至20 d,维持较好的应用价值,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中国肉羊养殖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减排路径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识别中国肉羊养殖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减排路径,本研究在采用部分生命周期法测度2002-2019年中国各省(市、区)肉羊养殖碳排放的基础上,将生产效率、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规模效应及技术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建立LMDI模型。结果表明,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肉羊养殖碳排放主要来源,两者占比高达75.58%~90.75%;饲料粮种植、饲料粮加工和肉羊饲养耗能碳排放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饲料粮种植环节的增长幅度更为显著;中国中度、偏高肉羊养殖碳排放区呈现明显的动态演化态势,而低、高肉羊养殖碳排放区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规模效应是肉羊养殖碳减排的最大贡献者,技术发展效应是碳增排的最主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 肉羊养殖 碳排放 时空演化 LMDI模型 减排路径


不同1-MCP处理方式对南红梨采后质地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方式对南红梨保鲜效果的差异。方法 以南红梨为试材,分别进行1-MCP雾化处理和1-MCP便携式小药包熏蒸处理,以不施加1-MCP为CK,处理后用微孔膜包装后快递至目的地,于室温(23℃)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对货架35 d内的感官指标、生理指标、硬度与软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不同处理南红梨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 CK、1-MCP雾化、1-MCP熏蒸3组分别在14、21、28d时出现明显后熟特征,挥发性成分浓度剧烈增加,酯类为最多。1-MCP无法改变南红梨挥发性成分,仅能推延成分出现的时间。在不同1-MCP处理组中,熏蒸组能够对果皮转色、呼吸作用、乙烯合成、果实软化、挥发性成分生成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以延长果实保鲜时间。结论 1-MCP对南红梨保鲜具有积极作用,1-MCP雾化组与熏蒸组分别延长采后南红梨的货架期14 d和21 d。本文可为南红梨采后贮运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1-MCP 南红梨 贮藏保鲜 生理变化 软化 GC-IMS


高品质番茄新品种‘津喜306’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津喜306’是以自交系GT19-4为母本,自交系18-588为父本杂交获得的粉果番茄新品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幼果带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2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5%,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灰叶斑病、根结线虫、枯萎病,春季设施栽培产量54 000 kg·hm~(-2)以上。适宜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日光温室早春栽培。


土壤理化性质与卫青萝卜品质相关性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各项土壤理化因子对“卫青”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市武清和西青产区的土壤理化因子差异及其与萝卜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青和武清产区土壤质地分别为重壤土、轻壤土。西青产区土壤全磷、有机质以及镁、钙、砷、镉、钴、铬、铜、锰、钼、镍、铅、锌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武清产区,而土壤全钾、速效钾、速效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武清产区。相关性分析发现萝卜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粗纤维和水分含量与多个土壤理化因子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萝卜生产过程中,可结合土壤的理化特性,针对性地进行田间管理和常规施肥,以改善和提升萝卜品质。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二氧化氯缓释剂对红地球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研究红地球葡萄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商品性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释放浓度的二氧化氯(ClO2)缓释剂和SO2处理对其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ClO2处理在抑制红地球葡萄失重和脱粒方面效果最好,而SO2处理对耐拉力的维持最好,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对葡萄果实硬度的维持有很好的效果;其中以ClO2低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其能很好地保持葡萄的商品特性,可有效抑制果实的果肉平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能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m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的升高,减缓果实的衰老与褐变,还能在贮藏期明显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通过Origin分析,综合得分从大到小的处理为ClO2低组、ClO2高组、SO2、CK组,进一步说明低浓度ClO2缓释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更有利于维持贮藏期果实品质和提高果实抗病性。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RAG1基因敲除免疫缺陷猪模型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利用显微注射一步法构建RAG1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猪模型,试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针对猪的RAG1基因设计并筛选出高效的sgRNA,与体外转录的Cas9 mRNA按照4∶6比例混合后显微注射到猪体外受精的受精卵中,随后将基因编辑的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猪输卵管内;仔猪出生后采集耳缘皮肤组织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T7核酸内切酶Ⅰ酶切鉴定,以及利用Sanger法测序鉴定编辑后基因型;监测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仔猪在普通环境的生存周期;对死亡的仔猪进行剖检,采集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猪成纤维细胞系水平上进行RAG1基因敲除效率的筛选,筛选出针对猪RAG1基因第2外显子高效敲除的sgRNA序列,通过对猪受精卵胞质显微注射sgRNA和Cas9 mRNA混合物,获得2头RAG1基因敲除免疫缺陷仔猪,经鉴定发现RAG1基因的第2外显子碱基序列中有1 bp插入,造成移码突变,破坏了RAG1基因功能,致使仔猪免疫系统缺陷。出生的2头免疫缺陷仔猪在普通饲养环境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9 d和33 d。RAG1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仔猪胸腺缺失,脾脏发育不良,无法在正常饲养环境中长时间存活。脾脏结构紊乱,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系统异常。说明通过CRISPR/Cas9技术进行显微注射可获得RAG1基因敲除的免疫缺陷猪模型。
关键词: 免疫缺陷动物 CRISPR/Cas9 猪 RAG1 sgRNA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