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苏粕水提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4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紫苏粕(Perilla meal,PML)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180羽,按照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 g/kg(PMLL组)、0.50 g/kg(PMLM组)和1.00 g/kg(PMLH组)的紫苏粕,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8 d。采集28日龄肉鸡血液、免疫器官和肠道组织,并测定抗氧化水平、免疫水平、肠道屏障基因表达水平及肠道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与绒隐比(V/C)。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PMLL组肉鸡平均体质量及空肠封闭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2(ZO-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PMLM组肉鸡平均体质量、空肠VH、V/C、闭锁小带蛋白-2(ZO-2)、黏蛋白-2(mucin-2)基因表达量以及肝脏磷酸化核因子2相关因子(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CD无显著性差异(P>0.05);PMLH组肉鸡血清SOD、GSH-Px活性和空肠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2(ZO-2)基因表达量以及肝脏Nrf-2、NQO-1和HO-1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PML可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促进肠道绒毛发育。


毒害艾美耳球虫疫苗ENYS株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对E. necatrix ENYS株在生产中进行质控及对临床应用效果的监测,该研究对ENYS株和ENGD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TaqMan q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En-marker5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最优的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分别为500nM和250 nM,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249,相关系数为0.999,可以通过Ct值对模板浓度定量,该方法检测下线为290个拷贝/反应和50个卵囊/反应,灵敏度是传统PCR的10倍;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EnYS株,不能扩增其他种的疫苗株和野毒株以及肠道病原菌;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小于0.6%,重复性良好。本研究针对E. necatrix EnYS株开发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TaqMan qPCR检测方法,为E. necatrix EnYS株的安全性评估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减毒活疫苗 全基因组重测序 分子标记 TaqMan qPCR


尿素穴施削减麦田NH3挥发、NO和N2O排放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尿素表施往往导致大量的活性氮损失,如NH3和NOx排放,加剧了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冬季。将尿素集中穴施于土下,可能对NH3和NOx的排放有深远的影响。但对于冬小麦田,这方面的研究欠缺。基于此,在冬小麦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传统的尿素3次表施(CT);尿素一次性穴施(PP);不施氮的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尿素一次性穴施模式下,NH4+-N扩散到土壤表层的程度很小,从而使穴施处理麦季的NH3挥发总量比表施处理低80%,与CK处理相同,仅占总施氮量的0.7%。穴施处理明显减少了NO日排放通量,穴施麦季的NO排放总量仅占施氮量的0.1%。相比表施处理,穴施处理使麦季的N2O排放量降低了25%,占总施氮量的0.6%。穴施处理消除NO和N2O排放主要在于NH4+扩散的范围小(仅在土下4~13 cm),肥点附近高浓度的NH4+-N和冬季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由于尿素穴施延长了肥效,穴施处理的小麦产量并未减产,与表施相似。因此,在冬小麦种植系统中,尿素穴施可以提升环境效益而不牺牲小麦产量。
关键词: 尿素穴施 NH3挥发 NO排放 N2O排放 集约化小麦种植系统


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在细胞生物学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蛋白质表达和运输机制、宿主细胞入侵和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新型药物靶标筛选等方面.鉴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减少和取代动物试验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体外培养模型成为研究鸡球虫生物学特性、抗球虫疫苗和药物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阐述了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其在药物抗虫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鸡胚培养模型、二维培养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系培养模型)及三维类器官培养模型.越来越多培养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球虫生命周期阶段和干预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深入了解鸡球虫致病机制、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广东探索创新酸化耕地治理 实现“六个一”成效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 2024
摘要:广东省高度重视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建设工作,遵循“方案先行、技术支撑、监管得力、保障到位”总方针,强化组织统筹和项目质量监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六个一”的成效,即完善了一套管理体系、建立了一项工作机制、打造了一批样板田、优化了一套技术体系、创新了一套实施方法、凝聚了一个治酸共识,有力保障重点县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强组织保障,做好做足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创新技术模式,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应用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措施同时叠加有机质提升措施,为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广东丘陵山地荔枝园宜机化改造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热带农业 》 2024
摘要:丘陵山地荔枝园立地条件差、种植模式不规范,不适合农业机械应用,可通过宜机化改造来为果园机械作业创造条件。近几年来广东围绕丘陵山地荔枝果园宜机化改造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践,但仍然处于边试验边探索的阶段。总结了广东丘陵山地荔枝园改造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丘陵山地荔枝果园宜机化改造项目存在目标不明、内容不详、相关指标与参数不统一、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总结丘陵山地荔枝果园的宜机化改造经验,发现选择合适的改造目标、合理制定改造计划、加强投入后绩效测算是改造成功的基本条件,建议可通过“政策宣传、标准先行、以点带面”等分步推进的手段提高丘陵山地荔枝果园宜机化改造速率,以期为全国其他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样板。


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与理化性质分析
《中国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精炼桑蚕蛹油(SPO)与三辛酸甘油酯(TRI)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α-亚麻酸(ALA)的MLCT(ALA-MLCT),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LA-MLCT合成的影响,并对合成的ALA-MLCT的甘油三酯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乳液性能和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ipozyme TL IM催化效率高,反应10 h TRI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12 h合成的产物ALA-MLCT中含有ALA的MLCT含量可以达到40.41%,且主要为LnCaCa (10.95%)、PLnCa (7.69%)和OLnCa (6.21%),其质量指标符合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中的一级食用油标准;与SPO和酯交换反应底物物理混合物(SPO与TRI质量比1∶4,SPO+TRI)相比,产物ALA-MLCT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SPO+TRI相比,ALA-MLCT更快达到消化平衡,但最终二者消化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综上,合成的ALA-MLCT结构脂有助于提高ALA的生物可及性,有望作为功能性食用油脂。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 α-亚麻酸 酶法合成 氧化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