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省粮食作物育种方向的选择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的基础,而正确的育种方向对选育优良品种至关重要。根据河南省情和粮食生产实际,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总产增长主要是依赖粮食单产的增长,而且主要是由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气象灾害频繁,抗灾能力不强;化肥投入过量,物质转化效率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耕地质量和分布不平衡,中低产田具有增产潜力。作物育种过程中重视产量性状,忽视相关性状;种质资源狭窄,导致主导品种单一。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人数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性、高效性、适应性、抗逆性、专用性和安全性的作物育种方向。通过育种方向的调整,提高粮食作物育种水平,培育优良品种,实现粮食生产的土地集约利用、物质集约节本、劳动集约替代、环境集约减损、技术集约高效,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经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特异、灵敏、高效的SPF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标准曲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为-3.307和0.998,扩增效率为100.6%。最低可检测到约5.46个拷贝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比常规PCR高2个数量级。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为SPFMV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EDTA对黄菖蒲和马蔺Cu吸收积累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2种鸢尾属Cu富集型植物(黄菖蒲、马蔺)对Cu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5 mmol·L-1(35 mg·L-1)Cu胁迫下加入EDTA(0.28,0.55 mmol·L-1)能够显著促进植物体对Cu的吸收,并促进Cu向地上部的转移,同时黄菖蒲、马蔺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也显著增加,缓解了Cu对2种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脯氨酸(Pro)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也进一步表明一定浓度的EDTA能够减轻Cu对植物的毒害。但是,当溶液中EDTA浓度大于0.55 mmol·L-1时,其效果不明显,表现为抑制Cu在根部的吸附,进而降低Cu向地上部的转移,但与低浓度EDTA处理相比,高浓度EDTA(1.10 mmol·L-1)下的两种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表明高浓度EDTA会产生毒害作用。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IFS1基因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低温和创伤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的逆境应答。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基础地力提升对于减施肥料和作物稳产高产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该文依托潮土长期定位试验,采用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冬小麦的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8a连续施用氮磷钾化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高量NPK配施有机肥(1.5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的农田基础地力均得到提升,其基础地力产量分别增加了721、1033、2108和1306kg/hm2,增长率分别为29.6%、42.4%、86.6%和53.7%,平均每年提高1.6%、2.4%、4.8%和3.0%,其中以1.5NPKM处理更能有效提高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991-2008年冬小麦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在36.5%~70.9%,各处理18a年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42.5%、59.9%、58.9%和52.5%,大小顺序为NPKM>1.5NPKM>NPKS>NPK,说明有机肥或秸秆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能有效提高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基础地力贡献率与土壤全钾、全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其中有机碳和全氮与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关度最高,说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环剥和脱落酸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环剥和脱落酸(ABA)处理对‘夏黑’果实品质、着色的效果以及对花青苷合成相关重要基因的表达。【方法】在‘夏黑’葡萄着色初期,对主枝进行环剥以及用ABA溶液浸果和喷叶处理。【结果】环剥和ABA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并且明显改善果实着色程度,使果皮颜色加深。其中,环剥对品质的提高最显著,ABA浸果最有利于果皮着色;环剥和ABA处理后果面光泽明亮度L值和颜色组分b值,以及颜色指数h值均下降。300 mg·L-1和500 mg·L-1ABA浸果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差异影响不大;500 mg·L-1ABA喷叶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指标影响大于300 mg·L-1ABA。ABA浸果处理还明显促进了UFGT、MYBA1和MYBA2的表达,MYBA1和MYBA2于ABA浸果处理后的第2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UFGT的表达水平与花青苷的积累趋势具有一致性,各处理均使UFGT的相对表达高峰提前出现,特别是ABA浸果处理后,第2周前后即出现表达最高峰。【结论】环剥和ABA处理均提高了‘夏黑’葡萄果实品质及果皮颜色。

